「圖說黨史」支援津浦路濟徐段戰役

「图说党史」支援津浦路济徐段战役

1945年8月,中國人民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付出巨大的犧牲,終於奪取了抗戰的最後勝利。國民黨統治集團積極準備發動大規模內戰,妄圖消滅人民革命力量,搶奪抗戰勝利果實。國民黨屯兵徐州,準備以棗莊為跳板向山東解放區腹地進犯。在棗莊地區,隨著國民黨政府的大肆冊封、委任,整個棗莊地區出現了蔣日偽合流的複雜局面。

根據中共中央和山東分局、山東軍區的指示和命令,棗莊黨政軍民積極行動起來,為保衛抗戰果實、反對內戰作好準備。

「图说党史」支援津浦路济徐段战役

為爭取政治上的主動和贏得內戰的準備時間,蔣介石發動和平攻勢,邀請毛澤東到重慶進行談判,並與10月10日簽訂了“雙十協定”。圖為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乘專機,在張治中和美國大使赫爾利的陪同下,離開延安,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前在機場的合影。

1945年10月25日,中共華中局與山東分局合併組成中共華東中央局(簡稱華東局),華東局統一領導華中和山東地區的黨、政、軍工作。

為了加強魯南鐵路沿線的對敵鬥爭,控制交通要道,魯南區黨委決定撤銷魯南第一、二、三鐵路工委,成立魯南津浦鐵路工委,王少庸任工委書記,靳懷剛任副書記。同時成立鐵路辦事處,王少庸兼任處長,靳懷剛兼任副處長。

「图说党史」支援津浦路济徐段战役

蔣介石為了實現其“奪取華北戰略要地和交通線,以分割、壓縮解放區,並打開進入東北的通道,然後佔領東北”的戰略企圖,在進佔徐州後,於1945年10月上旬,沿津浦路北犯,進佔濟南。此時,國民黨軍隊佔領了棗莊地區的臨城、滕縣、陶莊和津浦鐵路沿線地區,第十二軍北上濟南,準備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濟南段,將兵力運往東北和華北,後續部隊也正沿津浦路北進。

根據中央“截斷津浦路,阻止國民黨軍北犯,併力求消滅以上頑軍之一部或大部”的要求,在華東軍區統一指揮下,決定發起津浦路濟徐段戰役。1945年10月15日,津浦前線指揮部在嶧縣成立,陳毅任總指揮,黎玉任政治委員,張雲逸、羅炳輝任副總指揮,宋時輪任參謀長,謝友法任政治部主任。

「图说党史」支援津浦路济徐段战役

津浦路戰役前線指揮部舊址

戰役從1945年10月17日開始,歷時三個月,分為三個階段。從戰役開始至11月3日為第一階段,主要是發起了鄒縣、大汶口戰鬥;從11月4日至25日為第二階段,主要是發起了界河、柏山戰鬥;從11月26日至1946年1月13日為第三階段,主要是發起了官橋、滕縣城等戰鬥,同時收復了運南地區和棗莊大部市區。

「图说党史」支援津浦路济徐段战役

鄒縣、大汶口戰鬥結束以後,國民黨軍繼續北進。面對這種情況,津浦前線指揮部決定利用國民黨軍主力尚未到達、據守滕縣的吳化文部又脫離了工事處於運動之中的有利時機,以山東第八師和剛到山東的新四軍第九旅、第五旅,在兩下店以南、界河以北鐵路兩側達20裡的地段設伏,以攔頭、截尾、擊腰的伏擊戰術殲滅吳化文部。

界河伏擊戰從11月4日下午3時開始,僅用一個多小時便勝利結束。重創日軍一個大隊,全殲吳化文第五路軍總部,第一軍軍部及第一、第二、第六3個師。其中俘虜第一軍軍長於懷安,參謀主任靳文元,第三師師長許樹聲以下3000餘人,擊斃師長賀鈁以下600餘人,繳獲大批戰利品,吳化文逃脫。

「图说党史」支援津浦路济徐段战役

界河戰鬥之後,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葉飛(左二)、副司令員兼政治部主任譚啟龍(左三)等合影

界河戰鬥後,魯南第八師第二十三團又奉命於11月11日乘勝向臨城、夏鎮之間的要點柏山發起進攻。經過一夜激戰殲滅國民黨第九十七軍第八十二師兩個加強連。國民黨殘敵退入柏山西北角大碉堡負隅頑抗,在天亮之前消滅這股殘部的任務交給了第二連。經過一夜激戰,第二連炸藥已經用完,僅剩一枚快速手雷。機槍班長陳金合冒著密集的彈雨衝向碉堡,用肩膀將手雷緊緊抵在碉堡門樓上,拉著了引線,炸燬了碉堡……

為了紀念英雄,陳金合生前所在的第二連機槍班被命名為“金合班”,臨城縣人民政府將柏山改名為“金合”山,在山上為他修了墓碑,並將柏山鄉改名為“金合鄉”(現棗莊市薛城區常莊鎮)。

「图说党史」支援津浦路济徐段战役

陳金合烈士

「图说党史」支援津浦路济徐段战役

當地政府為紀念陳金合而命名的“陳金合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