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限薪」又加碼,綜藝節目不再是「天價片酬」避風港

明星“限薪”又加碼,綜藝節目不再是“天價片酬”避風港

日前,一則“廣電總局或將嚴控綜藝片酬”的消息引爆輿論場,其中“單期明星總片酬不超過80萬,季度明星總片酬不超過1000萬”的“紅線”,讓網友拍手叫好。

一段時間以來,針對影視行業“天價片酬”問題,各方怨聲很大,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行業協會,都拿出不少舉措試圖對明星“限薪”。今年初,廣電總局印發《通知》,要求嚴格落實每部作品中全部演員、嘉賓的總片酬不得超過40%的政策紅線。

而如今,“限薪令”正在從影視劇拓展到綜藝領域,足見此次管控決心之大。此前影視劇“天價片酬”被限,尚有聲音調侃,不演戲可以去綜藝節目“賺快錢”,如今看來,這最後的避風港也將失去,“天價片酬”將無處藏身。

明星“限薪”又加碼,綜藝節目不再是“天價片酬”避風港

“天價片酬”禁而難絕,已成為製作單位不能承受之重。由於少數演員的片酬佔據了總預算的大頭,其他各製作環節的經費都受到了嚴重擠壓,從劇本的粗製濫造到服裝舞美的因陋就簡,再到特效製作的“五毛”低質,眾多國產影視作品的“大製作”“高成本”,最終都收穫了“爛口碑”“低質量”。

更重要的是,這種畸形的分配正在透支社會對公平的預期。科學家、大工匠,待遇遠遠不及“小鮮肉”,將“做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的扭曲價值發揮到了極致。一些流量明星甚至本人都無需到場,依靠摳圖、替身便收穫了常人無法想像的薪資。

刷流量、憑顏值、靠耍寶,不費事就能賺大錢的示範效應,直接敗壞了社會風氣。一些天價藝人還成了反面教材,“吸毒”“出軌”“偷漏稅”等屢見不鮮。

明星“限薪”又加碼,綜藝節目不再是“天價片酬”避風港

對於“天價片酬”的爭論,諸多圈內人士將問題推給“市場規律”,但我們也都知道,缺乏規則和調控的市場和叢林無異。當市場導向在“唯流量”裡打轉,那麼監管部門的強力介入,就顯得格外重要。

明星“限薪”又加碼,綜藝節目不再是“天價片酬”避風港

遏制“天價片酬”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僅僅對藝人頂格薪資劃下紅線就能夠實現,而需要一套組合拳。

從影視劇到廣告再到綜藝節目全方位約束,才能讓“天價片酬”無處可逃。此番對綜藝節目“限薪”,傳遞出的正是監管部門對“天價片酬”無死角監管的決心。

“限薪組合拳”給解決“天價片酬”帶來了良好機遇。我們不反對演員在為大家帶來優秀作品的同時收穫相對豐厚的薪資,但強烈希望能通過“限薪”為演藝行業正本清源,讓演員的收穫和貢獻相適應,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帶動行業乃至全社會的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