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豬否認大數據殺熟 「店大欺客」 消費者如何維權?

10月7日,作家王小山在微博上發文表示,在飛豬上購買機票時遇到“殺熟”問題,飛豬上售賣的機票價格高於其他訂票平臺,且訂票價格遠高於查票時顯示的價格。10月8日傍晚6時許,飛豬官方微博就作家王小山“大數據殺熟”質疑回應稱,“飛豬敢於承諾: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利用大數據損害消費者利益”。

飛豬否認大數據殺熟 “店大欺客” 消費者如何維權?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

公開信息顯示,大數據殺熟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的現象。在互聯網消費環境中,“殺熟”現象頻繁發生,究其根本就是大數據營銷。平臺方通過大數據將用戶資料進行細分,根據用戶的消費習慣來建立相應的用戶畫像,然後平臺在此基礎上根據畫像給不同用戶推薦相應的產品、服務和定價,實行區別化的用戶營銷模式。

“殺熟”現象非常普遍

王小山該條微博發送後迅速登上網絡熱搜榜,不少網友都紛紛表示曾經遇到過類似狀況,國內不少互聯網平臺都存在此類“大數據殺熟”問題。某環境工程師經常在全國各地跑。2017年10月,在與幾位同事一起在杭州出差,使用某網約車平臺服務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當時他們約了兩輛專車從杭州西溪喜來登酒店同時出發。他們前往客戶的公司,因為路線一致幾乎同時到達,但最後付款時,他付了35元,而同事只付了25元,兩輛專車的收費標準是一樣的。

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他想起,他在該網約車平臺的賬號屬於金卡會員,而同事的賬號只是普通會員。

事後,打電話向該網約車平臺投訴,客服人員回應稱可以返給他一些優惠券,但不承認存在大數據殺熟以及針對性價格。

而在許多用戶的實際體驗中,大數據殺熟的嫌疑並不只是出現在交通出行平臺,在酒店預訂這個出差旅行的高頻領域,此類嫌疑同樣存在。金夢(化名)是北京一家金融企業高管的助理,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在在線旅遊平臺上預訂高級酒店。3月20日,她為上司預訂深圳某豪華酒店時發現,該平臺顯示該酒店的客房只有2500元/晚的高級客房;但同一部門的同事告訴她,在同一平臺上,她還可以看到有2100元/天的普通客房。

驚訝之餘,金夢發現這位同事並沒有像她一樣登錄賬號,只是使用了該平臺的酒店價格查詢功能。金夢在該在線旅遊平臺已經是高級會員,而且自從2017年擔任高管助理以來,多次用自己的賬號訂購過上海、深圳、巴黎等地的豪華酒店。

事實上,這類事情並不少見。此前,在美國曾出現過多次“差別定價”事件。亞馬遜公司曾在對一批碟片定價時,對老顧客設定的購買價格反而比新顧客的還要貴幾美元,之後亞馬遜方面回應稱這只是隨機價格的一種測試,並向高價客戶退還差價。事實上,有很多人在網絡社區中分享了自己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在交通、酒店、電影、電商等網絡平臺上,購買同樣的網絡服務或商品,老用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用戶要貴的情況不少。

雖然許多平臺都否認自己利用大數據“殺熟”,但此類事件的吐槽和爆料總在發生。普通消費者關心的是,這類情況是否是業內普遍現象?是否利用了用戶的個人隱私數據?

大數據時代一舉一動皆透明?

“千人千面”的大數據技術究竟是如何實現對不同用戶顯示不同價格的。這是否意味著自己在網絡上的一舉一動全都透明化了?

事實上,根據用戶的個人資料、流量軌跡、購買習慣等行為信息建立用戶畫像,再以此實現相應產品推薦的行為早已存在,不少互聯網企業內部還有專門的工作崗位,負責給用戶數據打標籤,儘可能實現全方位的瞭解。

此前,某在線旅遊網站的一位研發人員曾撰文稱,該網站在做用戶畫像時,所涉及的數據範圍包括支付能力、出行偏好、目的地偏好、家庭構成、網站或App的頁面停留時間等,涵蓋範圍非常廣。

面對“店大欺客”現象,消費者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

面對“店大欺客”現象,消費者要維護自己的利益,通過曝光來加速行業的整頓和完善。在批評商家“宰熟”、呼籲政府監管的同時,不能忽視用戶個人行為的校正和安全意識的提高。用戶較為薄弱的信息安全意識,和一些如隨意授權、忽視使用條例等的不良使用習慣,往往使他們陷入自覺透露隱私、主動讓渡利益的境地。

對此,網絡消費者應該提升大數據素養和新媒體素養,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權利意識;同時科學地看待用戶數據的上傳和使用,不因斧聲燭影、誤解誤讀,而誤傷互聯網平臺。

對於“殺熟”現象的規避還是要依靠企業的自律以及政府的管控,“定價追求公平公正,對於特殊的價格也要公開聲明”。監管部門怎麼做呢?小編認為,大數據殺熟的行為涉及面比較廣,需要很多政府部門參與監管,比如工商、商務、交通運管、工信、網信辦等,牽扯到多個監管部門,權責很不清。目前看來,首先要明確各類問題、各個環節應該歸誰管。

2019年1月1日,我國將正式施行《電子商務法》第十八條規定,該規定表明,“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索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業界普遍認為,該規定出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費者面對“殺熟”現象後的權益維護,能在一定程度上從法制的角度對於行業內的殺熟現象進行有效的遏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