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攝的羣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爲票房冠軍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粵語片與國語片的語種之爭,愛情片與武俠片的類型之鬥,不斷在60年代的香港影壇上演。而能夠遊刃有餘地穿梭於兩個語種、兩個類型之間,並且都取得巨大成就的電影人,楚原是獨一無二的一位。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楚原自幼受父親張活遊的影響,每逢寒暑假他都流連在片場,15歲那年觀看了桑弧導演的《哀樂中年》(1949),從此被電影迷住,立志成為一名電影工作者。升入中山大學後,因為學校沒有電影專業,楚原只有進入化學系就讀,但在大學時期閱讀了大量蘇聯電影理論書籍。他曾在香港度暑假,某天半夜被人叫去片場,換上一套西裝,到鏡頭前站了一會,在電影《芸娘》(1954)中演了個小角色。

1956年,楚原由廣州到港,投身於粵語電影的編劇工作,筆名改為秦雨(與“電懋”編劇秦羽同音)。在世叔吳回的提攜下,他開始電影拍攝工作。初期楚原也學父親演戲,但因個子矮做不了小生,便轉做助導和編劇,1958年起,他開始追隨編導秦劍,學習編導工作。楚原深厚的文學根基和寫作之高效快速,讓他脫穎而出,遂跟隨秦劍在“光藝”拍攝了《血染相思谷》(1957)和《椰林月》(1957)。與秦劍聯合掛名導演時,他的名字已經改成了“楚原”。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1959年,楚原獨立執導“光藝”出品的影片《湖畔草》(1959),初試啼聲卻遊刃有餘。當時他只有23歲,與嶽楓並列為中國最年輕的電影導演。

1960年,在父親張活遊的邀請下,楚原為“山聯”拍《可憐天下父母心》(1960)。此片為楚原的導演成名作,因描寫了香港下層居民的悲慘生活而受關注,影評人對此片評價極高。在整個60年代,楚原以拍攝文藝粵語片為主,代表作有浪漫文藝片《含淚的玫瑰》(1962)和懸疑文藝片《黑玫瑰》(1964)等,“光藝”時期的楚原共導演和編制了70多部粵語片。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60年代末,粵語片在粗製濫造的風潮中,走到山窮水盡,連身價一萬港元一部的楚原(當時粵語片導演的單部最高工資,其他人一般只有三四千港幣),也只好轉投“國泰”導國語片。在“國泰”僅拍攝了四部電影,楚原便受“邵氏”重金禮聘,成為簽約導演。1972年,他為“邵氏”拍攝了何莉莉、貝蒂主演的古裝武俠片《愛奴》(1972)。片中佈景和服飾美輪美奐,片中的女同性戀情節更轟動一時。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1973年,楚原執導了群星主演的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1973),此片根據內地滑稽戲和王為一1963年導演的同名影片改編。本片講述了香港舊式居住屋村故事,於嬉笑怒罵中刻畫了包租公(婆)的兇惡嘴臉,描寫了房客的互幫互助,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本片成為1973年的票房冠軍,打敗了李小龍主演的《猛龍過江》(1973)。被視為粵語片復興之作的《功夫》(2000)中的“豬籠城寨”即以該片為原型。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1976年,楚原開始將古龍小說搬上銀幕,執導了《流星蝴蝶劍》(1976)、《天涯明月刀》(1976)、《楚留香》(1977)等情節奇詭、場景唯美、動作詩意化的武俠佳作,將自己的導演生涯推上了第二個高峰。由於其 電影主角多由狄龍擔綱,一時間“古龍+楚原+狄龍”成了香港武俠片的鐵三角,票房的保證。除了拍攝17部古龍的小說外,他還拍了金庸的《書劍恩仇錄》、《倚天屠龍記》,黃鷹的《大俠沈勝衣》等。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他拍攝的群星粵語電影打敗李小龍的《猛龍過江》成為票房冠軍

楚原自1954年《芸娘》開始跑龍套,至2011年在《玉女添丁》中客串,可以說為電影貢獻了半個世紀的生命,共導演電影122部,編劇作品94部,參演34部。他對電影事業的持之以恆,在整個香港電影史上可謂數一數二,也是極少數的跨越了粵語倫理片時代、國語武俠片時代、英雄片時代以及港產片低谷的電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