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心薦才,社稷是主丨《小張說管仲》專欄之十四


公心薦才,社稷是主丨《小張說管仲》專欄之十四



管仲被拜為齊國宰相後,前三個月一直碌碌無為。

三個月後,齊王姜小白叫來管仲,問:宰相是做什麼的?

管仲答:您說的對!

姜小白反應很快,聽管仲這麼說,馬上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向管仲深鞠一躬,說:我覺的宰相就該替我分憂解愁,幫我處理急務。大小事與我商量,同時把我的意志無條件地貫徹下去。難道不是嗎?

管仲起身還禮,問:打獵,什麼最重要?

姜小白說:任我驅使的是犬馬,得心應手的是弓箭,空曠而多獵物的是原野。

管仲又問:那這犬馬、弓箭、獵場從何而來呢?

姜小白說:肯定由我選我定啊!

管仲再問:如果您選的犬馬、弓箭不好,定的獵場不對,輕則空手而歸,重則反被獵物襲擊,甚至傷亡。怎麼辦?

姜小白被問得啞然失語。

管仲說:天下多才,但識才者寡;天下多秀,而知秀者稀。知而善用才秀者,是為宰。輔宰而行,興賢避禍者,是為相。所謂宰相,不執具象而掌乾坤,如屋之柱,上則頂正君主,下則規序萬物,使陰陽有序,各得位也。

管仲離開後,當天深夜,姜小白舉著火把,只帶著幾個隨從敲開了管仲的家門。

公心薦才,社稷是主丨《小張說管仲》專欄之十四


一見管仲,姜小白就直抒心意,說:白天你對我講的宰相的定位,我跟王室族人談了。他們大多數認為你這是奪權,還有人說你這是要篡位。不過,我覺得你講的有道理,所以,我不會聽他們的。今天來,就是告訴你,從現在起,你的宰相職責就按你說的辦。

管仲聽畢,忙起身向姜小白跪拜,復抬頭說:民逢明君,齊國有救了!

起身後,管仲應該是覺察到了什麼,對姜小白言道:如果把國家比成一個人,君主隨性,是心,宰相理性,是腦。腦子不好,人頂多就是個傻子,若心不好,則會危及生命。所以,您可以對他們講,任我為相是以心命腦,腦子再好,也取代不了心的位置。

就在這天晚上,管仲向姜小白一口氣推薦了五個人才。他說:隰朋這個人深明大義,舉止合禮,訪談剛柔有度,應請他主管外交,做大行;甯戚這個人有識牛之才,能盡土地之利,使物阜民豐,應該請他主管農業,做大司田;王子城父帶兵打仗,能讓數萬將士進退有度、視死如歸,應該請他主管軍事,做大司馬;賓胥無這個人能將一團亂麻解開,看事物一眼就能看到本質,又有憐憫之心,應該請他管司法,做大司理;鮑叔牙這個人特別正直,能為了說清實事捨棄生死,又不貪圖富貴,應該請他主管監察,做大諫。

姜小白聽完說:隰朋是貴族,有驕氣;甯戚是貧農,有怨氣;王子城父是叛臣,少忠心;賓胥無在我落難時就跟隨我,不會居功自驕吧?鮑叔牙是你的好友、我的老師,不會有恃無恐吧?

管仲說:我還曾被人罵為叛徒、自私小人呢!冬天覺的太陽不夠暖,夏天覺的太陽不夠冷。適應冷暖、善用日月是自身事,為何要歸罪恆溫少變的太陽呢!

姜小白點頭稱是,說:說人過錯易,識已過錯難。您說的對,我要觀人優良,善用其長。

管仲說聽完大笑,說: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就其高。大王您不必擔心他們大權獨攬後會生出禍端,水就是水,離海則幹,石就是石,離山則碎,他們怕的比您多。

次日朝會,姜小白當眾宣佈了對隰朋、甯戚、王子城父、賓胥無、鮑叔牙這五個人的任命。

這時,管仲突然站了出來,奏本道:我認為任命不妥!隰朋雖然有遠見且能虛心下問,但他過於寬厚,對惡人不能下利手,怎麼服眾?鮑叔牙雖然有推位讓賢之德,但他過於嚴苛,對小過不能淡視,怎麼服人?甯戚雖然有相牛厚土之才,但貪婪不願分享,教人不願傾囊相授,怎麼惠民富國?王子城父雖然有舉重若輕之量,但行事驕傲蠻橫,不能體貼下屬苦衷,怎麼勵兵安國?賓胥無雖然侍君無二心也不忘自身,但不懂的信任和放手,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知,怎麼讓人做事?

姜小白說:我用人,從不因小過而否定大功。再說如果他們行有不得,不還有你監督著嘛。就這樣吧!

後來,在姜小白“不拘一格”的任人,管仲“放魚歸水”的用人思想下,這五個人各展才華,以圖抱負,很快就讓齊國出現了國強民富的興盛局面,並一直持續到姜小白去世,史稱“桓管五傑”。

這就是發生在姜小白與管仲君臣之間,真正奠定齊國國體的典故——舉火論爵。有人將此事總結成了十六個字:公心薦才,真心難得;社稷是主,放手任用。


公心薦才,社稷是主丨《小張說管仲》專欄之十四


下期提要:

那時,姜小白登基稱王,雖然經老師鮑叔牙力薦,答應拜管仲為相,但內心仍存在不信任,於是見面便問:我有三個不能斷戒的汙行,一是打起獵來,忘乎所以;二是喝起酒來,日以繼夜;三是愛好女色,喜新厭舊。

管仲說:這些雖然都不是好事,但不緊要。

姜小白麵露不悅,問:這樣的行為都不要緊,難道你要害死我嗎?

管仲說:為君者,喜怒不形於色,好惡不露於外。這一點您還需要修煉!不過,也不要緊。

姜小白問:依你看,什麼最要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