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眼裡有光,不再孤獨

作為老師,電影裡某些特定情節總會激發起我的一些代入感,而最近看的《壁花少年》,直接讓我淚崩:

男主角從小害羞敏感,且孤獨,但愛閱讀與寫作的他,基本功極佳。

進入高中的第一天,文學課上,老師拋出的一個個問題,都是他知道的。可是他卻低頭不語,只是在筆記本上悄悄寫下一個又一個正確答案。

願你眼裡有光,不再孤獨

那一瞬間,

感同身受。

即使作為老師,我也是從學生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當年還在做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就是這樣一個“壁花”小孩。明明胸有成竹,卻羞於啟齒,勇氣在一遍一遍的自我否定中耗盡,再也不敢舉起那隻要發言的小手。

於是,像我們的這樣的孩子,很難得到應有的關注。

再有甚者,不幸在長達數月或數年的校園霸凌中孤獨成長的孩子,可能他/她自己也想不通為何被排擠如斯,我們只知道,最後他們幾乎都或多或少成為了“社交恐懼症”的奴隸。

置身於人群之中,面對那些目光,他們總會覺得自己在被不斷審視,於是自信流失在了內耗中,不由自主就害怕起了與人交流。

願你眼裡有光,不再孤獨

他人的評價,對他們來說就是天大的事情,甚至於面對別人的讚美,他們的第一反應是手足無措,懷疑自己是否配得上這份喜愛與肯定。

願你眼裡有光,不再孤獨

但是有趣的是,其實他們的父母。很多時候仍然覺得孩子是開朗而陽光的,只是有時候有點害羞。

父母不知道的是,他們其實只是在眼睜睜看著真真正正開朗可愛的小夥伴,人群的注視中享受這樣的目光。而他們,從始至終,都不曾得到這樣的快樂。

願你眼裡有光,不再孤獨

而我,我是什麼時候開始真正走出這層“殼子”?

大概是初中,遇見了一個好老師。

每一次舉手她的頷首鼓勵,每一次回答之後她的含笑肯定,整整三年,她在我眼中是會發光的神。

學著慢慢調整自己,學著肯定自己,最重要的是,多練題,多用功,只為了下一次她可以多請我回答問題。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同學發自內心地尊重了我,其他老師也欣喜於我的轉變,本來中等的成績也逐漸優異起來。

十四歲的我,終於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原來,讓自己變得好起來,也是快樂的一種。

這大概,就是我選擇做老師的緣故。

我想做學生生命中的那道光,努力照亮他們的道路。

以及,一句話與所有孩子們共勉:

見多識廣,學自然優。

當你讓自己變得好起來,你會發現,身邊都道路都是明亮而平坦的。

不要怕,大膽向前走,愛你的老師們,始終與你在一起。

願你眼裡有光,不再孤獨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