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神州赴港上市連跌 王曉東能否成下一個「K藥之王」?

在締造了中國生物科技公司在美股上市並創造10倍漲幅的神話後,百濟神州8月8日登陸港股,成為同時在納斯達克和港交所兩地上市的“雙上市”股票,也是繼歌禮制藥之後又一家未盈利赴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

百濟神州赴港上市連跌 王曉東能否成下一個“K藥之王”?

上市破發 連跌兩日

在香港上市是為了融到更多資金。不過,上市當日,百濟神州破發,收盤跌幅收窄,但仍不及發行價。8月9日上市第二日,百濟神州盤中繼續大跌,跌幅一度超過3%。收盤股價報在104港元,美股週三的收盤價格為171美元,盤後大跌超過4%。

自今年4月港交所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新政頒佈以來,先後已有超過士家企業發佈招股意願,目前有8家公司正在排隊等候上市。

百濟神州創始人、董事長王曉東說道:“我們正好趕上政策放開,醫療行業起飛的階段,百濟神州有先發優勢。

現在香港的醫藥板塊允許不盈利的藥企也能上市,A股也會逐步放開,一定會看到很多企業在近期上市。”

百濟神州赴港上市連跌 王曉東能否成下一個“K藥之王”?

在上市後他對媒體表示:“雖然目前公司自主研發的新藥仍未能在市場中銷售,但公司已在中國營銷3種許可藥物,這將使公司實現從研發企業向商業化企業的轉變。

他還說道,目前扭虧時間雖不確定,但公司是以科學的方法不斷研發新型抗癌藥,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新藥上市,總有一天能扭虧為盈。

今年5月輝瑞醫療前大中華區總裁吳曉濱加盟百濟神州,出任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總裁。這也意味著百濟神州正在為商業化在做準備。

2016年,百濟神州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了第一家中國在美國上市的新藥研發企業。上市不到三年,百濟神州股價從二十幾美元的發行價一路大漲,並在今年6月8日創下220美元的高位,漲幅高達10倍,此後出現大幅度的回調,但市值仍然超過100億美元。

百濟神州赴港上市連跌 王曉東能否成下一個“K藥之王”?

瞄準“抗癌藥神”PD1

一家燒錢無數,尚未有自營新藥銷售的企業,在美股的締造了生物科技版的“特斯拉”神話,原因是其瞄準了目前市場上最熱的免疫療法中有“抗癌藥神”之稱的PD1靶點。基於生物標記物的治療原理,理論上PD1藥物能治療的癌症種類很多。

王曉東此前在接受特酷君採訪時表示:“目前除了國際上目前已經批准的兩個上市的PD1藥物以外,百濟神州是擁有PD1臨床數據最多的。”目前已經上市的PD1藥物包括默沙東的Keytruda(K藥)和BMS的Opdivo(O藥),目前都已獲批進入中國市場。

王曉東表示:“今年下半年就將同時向中國和美國藥監局申請新藥,我想到明年我們就會有幾個新藥走向市場。”其中兩個即將能夠投產的小分子藥物包括BGB-3111和BGB-290,分別用於淋巴瘤和實體瘤。

百濟神州赴港上市連跌 王曉東能否成下一個“K藥之王”?

去年9月,百濟神州與美國生物製藥公司新基(Celgene)合作,獲得兩款已上市加一款已獲批即將上市的藥品和市場團隊。作為交換條件,新基公司將獲得百濟神州免疫治療領域的PD1抑制劑BGB-A317在實體瘤方面的亞洲以外市場的商業化權利。

通過這次合作,百濟神州可獲得2.63億美元的前期許可費和1.5億美元的股權投資;有資格獲得高達9.8億美元的研發、監管和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特權使用費。除了直接獲得大量的資金,百濟神州通過接手新基中國的運營,還獲得了市場團隊,完成了從研發、生產、市場運營的佈局。

王曉東認為,將市場權益許可給跨國巨頭,坐收利潤是最有效的合作方式

除此之外,今年年初,百濟神州還與德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宣佈合作,雙方已經簽訂了PD1單抗tislelizumab的委託生產協議。作為探索實踐“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MAH)”的一部分,tislelizumab將在勃林格殷格翰位於上海的生物製藥生產基地進行生產。

百濟神州將於8月13日發佈第二季度財報,根據今年一季度財報數據,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就高達6.9億元,超過2016年全年的投入,這主要受人力成本增加 影響。去年公司在研發支出方面投入金額高達17.5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近1.6倍,絕對數值為公司歷年之最,甚至與恆瑞醫藥不相上下。

百濟神州赴港上市連跌 王曉東能否成下一個“K藥之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