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里,有座寶窟等著你

在祖國大西北甘肅省東南部,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它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大秦王朝的發跡地,而且是中華民族景仰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一伏羲的出生地,自古就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和兵家必爭之地,新歐亞大陸橋橫貫全境,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在此交集,諸葛亮在此揮淚斬馬謖,姜維在此歸蜀崛起......它就是羲皇故里、媧皇故里、軒轅三皇故里——天水。天水東距西安350公里,西望蘭州310公里,南下廣元420公里,是中國的地理幾何中心,同時也是絲綢之路東段的“ 石窟走廊”,全市境內有大小石窟6處,尤以有著“東方雕塑館”之美譽的麥積山石窟著稱於世。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麥積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的麥積區麥積山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每年國慶大假是遊客最集中的高峰期,據悉,在2017年國慶期間曾創下25萬遊客量的記錄。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麥積山石質皆為丹霞砂岩,其山勢陡然起獨峰,最初就有許多天然之巖洞,故而適合開窟鑿龕。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麥積山石窟是麥積山景區的主要遊覽點,麥積山高142米,石窟建在懸崖峭壁上,參觀石窟需攀登景區在懸崖峭壁上修建的絕壁棧道。石窟開鑿在距地面80米的懸崖絕壁上,洞窟“密如蜂房”,棧道“凌空穿雲”,其驚險陡峻為世罕見。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進入景區,迎面看到的是西崖大佛,即佛教中的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等三尊塑像。這三尊造像北魏開鑿,北宋重修,整個造像高約14米,寬約10米。最右邊那尊佛像泥胎已經剝落,讓人扼腕嘆息啊!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佈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麥積山石窟是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從十六國後秦(公元384年至417年)時期開始營造的。諺雲:“砍盡南山柴,堆起麥積崖。”可見建造時的工程浩大與艱辛。據史書記載,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大興崖閣,造像萬千。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曾不斷開鑿或重修。歷史上雖遭多次地震、火災的破壞,仍保存窟龕194個,泥塑、石刻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北朝崖閣8座。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歷代遊客詩人,雖驚慕不已,敢於攀至頂端者卻少如鳳毛麟角。唯有五代詩人王仁裕斗膽攀登,才寫下了:“躡盡懸崖萬仞梯,等閒身與白雲齊;簷前下視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絕頂路危人少到,古巖松健鶴頻棲;天邊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手自題。”的切身感觀。不過隨著旅遊業的迅猛發展,現在的遊客都可通過棧道登上崖壁近前細觀了。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麥積山石窟多凌空鑿於20至7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有崖閣、摩窟、摩崖龕、山樓、走廊。窟形有人字坡頂、方塌四面坡頂、拱楣、穹頂、方楣平頂、方楣覆鬥藻井、方形平頂、圓形小淺龕、盂頂。這些不同類型的窟龕、崖閣,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築結構演變、發展的實物資料。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麥積山景區松竹叢生,清流遍地,山巒疊翠,自古有“秦地林泉之冠”的美譽。在麥積山西南側有一處濃蔭,許多遊客喜歡到此躲避烈日拍照,這裡也是遠觀麥積山石窟的最佳位置之一。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由於麥積山石質皆為紫褐色之水成子母巖,不宜精雕細鏤,所以大多采用泥塑和繪畫。麥積山塑像,主要題材有佛、菩薩、弟子、天王、力士等。在金秋斑斕色彩的掩映下,麥積山宛若一條昂首逶迤的巨龍。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現在的麥積山經過大規模的加固修整和棧道修復,搖搖欲墜的崖體已經穩定,山上棧道也寬闊整齊,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筆下的險惡情景早已成為歷史。人們可以放心大膽地登遊各個崖閣,隨心所欲地進入各個洞窟,感情奔放地遠眺山下美景。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麥積山東南有一座古寺,始建於東晉,晉元帝司馬睿賜名無憂寺,唐初再敕改應乾寺,北宋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遭火災,部分寺宇被毀。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宋徽宗趙佶賜名瑞應寺。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瑞應寺現有寺門、天王殿、鐘樓、鼓樓、大雄殿、菩薩殿、僧房共36間。寺門為木牌坊門,兩邊是1944年羅家倫為寺僧撰書“行徑千折水,來看六朝山”的楹聯。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順著瑞應寺左側紅牆,便是通向石窟棧道的長廊,杜甫曾有詩讚曰:“野寺殘僧少,山圓細路高。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亂水通人過,懸崖置屋牢。上方重閣晚,百里見秋毫。”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行至山前,抬頭仰望,只見龕窟密如峰房,依窟建簷,層層相疊。棧道雲梯修建於懸崖,淺龕深窟開鑿於峭壁,其建築高超雄偉,工程奇險浩大,令人贊絕。棧道上游人如蟻,摩肩接踵,膽小之人不寒而慄!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東崖大佛造像是華嚴三聖,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三尊。中間的毗盧遮那佛高約15.8米,兩側的菩薩高約13米,始鑿於隋代。毗盧遮那佛是佛的法身像,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和應化身。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毗盧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盧舍那佛是報身佛,經過修習得到佛果,享有佛國(淨土)之身。釋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即應身佛,佛為超度眾生隨緣應機而呈現的各種化身。華嚴三聖又叫釋迦三尊,普賢菩薩象徵著理德和行德,其坐騎為白象。文殊菩薩象徵著智德和正德,其坐騎為獅子。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如果就藝術特色來分,敦煌側重於絢麗的壁畫,雲崗、龍門注重於壯麗的石刻,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塑像聞名於世。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麥積山石窟的“是無等等”這塊匾出自《心經》,原文是‘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為清初書法家王瞭望晚年遊天水麥積山時,面對河山壯麗,悵然所感題寫的。“是無等等”的上面是天雄赫灜書寫的“麥積奇觀”四個字。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麥積山石窟的金剛力士雕塑也有著獨到的特色,其雕塑肌肉突出,線條流暢,身材高大,表情威嚴,服飾褶皺明顯,不怒自威,是難得的古代藝術精品。

國慶哪兒去?西出長安700裡,有座寶窟等著你

前蘇聯雕塑家尼·克林杜霍夫參觀麥積山塑像後曾激動地說:“北魏和宋朝的雕塑是最引人入勝的。它們具有驚人的內心世界,極富表現力的構圖和雄偉的形體。”所以,從麥積山各時代造像可窺見當時藝匠們突破佛教的清規戒律,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為主要素材,加以藝術的誇張、想象、概括、提煉而創作出來的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宗教人物。天色漸晚,意猶未盡,遊客潮水般湧來亦如潮水般退去,然而一切井然有序,景區一流的管理確實值得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