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爲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沿川藏北線G317國道行至川藏交界處,在有著“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險”之稱、海拔6168米的雀兒山腳下,康巴文化的發祥地,格薩爾王的故里德格縣城更慶鎮就坐落在這片海拔3188米的高原上,翻過雀兒山埡口進入小城,一座方方正正的藏紅建築就會緊緊吸引你的目光。她就是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雪山下的寶庫”、中國藏區三大文化中心之一的德格印經院,全名“西藏文化寶藏德格印經院大法庫吉祥多門”,又稱“德格吉祥聚慧院”,據《徳格世德頌》記載,徳格印經院系徳格十二代土司、第六世法王卻吉.丹巴澤仁始建於1729年初,歷經十二、十三、十四、十五代徳格土司,前後耗時27年。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徳格印經院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作為傳統技藝的德格印經院雕版印刷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產業代表名錄。在藏區三大印經院(拉薩印經院、拉樸楞印經院、德格印經院)中位居首位。印經院不僅是康巴德格最耀眼的名片,亦是西藏人民心目中的聖地。下面,我們就隨甘孜攝影協會@源泉老師的鏡頭(此地禁止遊客拍照),細細徜徉一番這座藏文化寶庫吧!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德格印經院系典型的藏式建築風格,面積不大,紅牆高聳,窗欞典雅,佈局工整。藏族特有的黃、紅、白裝飾相得益彰,給人以莊嚴、神聖之感。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德格印經院是目前最大、藏經最全、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印經院。由於氣候關係,每年印經時間只有半年。格桑花開,從藏曆三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日期間,人們可到印經院朝拜書版,稱為“巴爾恰東”。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印經院現在八大工序之一“泡紙”,一般是印刷工人頭天在下班之前做泡紙工作(現在也有一些工序不在印經院裡做,比如,造紙,研磨硃砂等)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德格印經院經文和畫像的用紙,全是用傳統手工方法自制出來的。造紙原料十分獨特,是一種叫"阿膠如交"的狼毒花的根鬚製作。製成的紙張色微黃,粗厚易裁切,吸墨性能好,份量輕,久藏不壞,韌性好,不易碎,還可防蟲蛀、鼠齧,有獨特的價值。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各組人員分別從磨墨組和裁紙組領取墨汁和紙張,把裁好的紙迭放在盛滿清水的大盆裡適度浸泡,再晾至半乾,然後由坐在操作凳上的印工,將印版斜放在面前躺板上,左手拿紙,右手持卷布滾筒,待側坐一旁的抹墨工持墨筒在印版上抹勻墨汁後,左手將紙鋪放在印版上,右手持滾筒在印版自上而下緩緩推過,左手提起紙張放置一旁,一頁書便算完畢,如此往復。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每天將經書印刷完畢後,還需一張張晾乾,再清理匯冊。完成一套經書的印刷。印版印過後,每兩年還要用水清洗一次。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晾曬後的經卷由專人進行整理,並按順序依次疊好入庫。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裝訂組則從庫房領出印好的書頁,按頁碼順序將每部書分揀配齊,再將配齊的書分部集放在磨書架上,每函書之間夾一張紅紙以示區別,然後用加楔方法將磨書架的書籍擠緊,平放在板上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在裝訂之前還有校驗工序,德高望重的大師傅會仔仔細細點檢查看每一頁經書印刷的清晰度,嚴把質量關。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裝訂組就要完成裁紙、數頁分揀校對、穿頁裝訂、打磨(將經書邊緣切磨整齊)、刷色邊、按藏族傳統方式包裝等工序。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經書上色之後,經過裝訂成冊,就可以出售了。值得一提的是,印經院的所有印工都是附近的藏民,以能在印經院印製經文為榮耀,不要一分錢報酬,純義務印製。而且每次印製完畢,都要將印版上的墨泥或硃砂仔細清洗乾淨,然後再塗上酥油入庫,保證印版百年不腐。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印經院的製作工序因為大都帶有宗教的神秘色彩,並不是人人都有機會現場參觀的。所以,能有當地朋友帶領親自觀瞻以窺全豹這古老而又原始質樸的工藝流程確實是福緣所致啊!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藏曆的臘月,是轉經人數最多的季節,據說,這個季節轉一圈相當於平時轉三圈的功德。佛教教理認為印製經文也是一種功德,它能使眾生從這些經典中接觸佛教道理,學習佛教常識,從而度化眾生,使眾生脫離生死輪迴之苦。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轉經的腳步匆忙,在夢裡也不曾停息。他們的動作如此有韻律,因為信仰,在他們的心中,還在默唸著卷卷經文,那是他們生命中的一曲天歌。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虔誠的人在印經院的每處都可見,他們或頭輕輕的碰觸印經院降紅色的牆,或捧起一塊經版高舉過頭,口裡喃喃念詞……送出多少祈禱多少祝福!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印經院門口的虔誠圖,足以說明文化是一種代代傳承的積累,改變民族精神素質是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文化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德格成為今天康巴標準藏語的發祥地,不能不說與印經院厚重深沉的文化積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木刻印版是德格印經院文物的主體部分,印經院藏印版總量達29萬餘塊,分為書版和畫版兩大類。藏區文化所有文版典籍的70%以上均藏書於該印經院。而在時下市場上,德格版藏文經典是全世界各大圖書館、各藏學研究中心收藏的最佳、最權威版本。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德格印經院藏書之豐在我國藏族地區各印經院中首屈一指,有佛教經典、天文、地理、醫學、歷史、文學、音樂、美術、工藝技術等方面的叢書或專著200多部,其中還有一些珍本、孤本,比如有著300年曆史的梵文、尼泊爾文、藏文對照的《般若八千頌》經版,為世界所僅有。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善地秋雪,銀裝素裹,曲曲誦經聲,如梵音歌唱,金頂、紅牆、轉經筒在眼前晃動,彩色的經幡在嘩嘩飄響,香霧繚繞的經堂裡飄出的真言,散發著印經院的萬里墨香......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很多藏族老百姓從各處趕來圍著德格印經院一圈圈轉經朝拜,一些老百姓還會在印經院門口買上一些印經院清洗印版沉澱下來的顏料做成的一粒粒小小的叫“巴珠”的丸子,據說,藏民們把它當做神藥,每天早上服用“巴珠”,可祛邪治病。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扎西德勒!雪後初晴,朝聖的腳步始終在印經院四周迴盪,康巴兒女們的目光堅毅,腳步踏實,因為他們有著與生俱來的勤勞、智慧、勇敢、善良......

川藏北線國道317上最為璀璨的藏文化明珠你去了嗎?

夜色闌珊,燈火輝煌,德格印經院的文化底蘊在於它是藏族傳統文化的一面旗幟、一座豐碑、一座寶庫,正是因為有了德格印經院,德格才能在藏族文化史中佔據獨特的地位並承擔著傳承發揚的重任!印經院——我讀你千遍,你是一首詩;我頌你萬遍,你是一首歌;我拍你不倦,你是一幅又一幅我眷戀的長長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