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兒媳|定邊女子二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婆

好兒媳|定邊女子二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婆

在定邊縣油房莊鄉店房坬村,只要提起45歲的羅仲蘭,大家準會異口同聲地說:“她是一個孝敬公婆的好兒媳,也是一位難得的賢妻良母。”作為一名平凡的農村婦女,她二十年如一日,精心伺候癱瘓在床的婆婆和常年患病的公公及丈夫。她的事蹟,在油房莊鄉、楊井鎮以及毗鄰的延安市吳起縣等周邊鄉鎮傳為佳話。

穿衣、洗臉、喂藥 她每天都在堅持

20年前,羅仲蘭的婆婆盧鳳英患病癱瘓臥床,羅仲蘭從那時開始,便給大小便失禁的婆婆端裡端出、翻身擦背、換洗衣裳,飲食起居無微不至。每天她還要揹著婆婆到院子裡曬太陽,給婆婆做她喜歡吃的飯菜,並儘量使飯菜綿軟熟透,一口一口喂著婆婆吃。

年過古稀的婆婆,憂慮失眠,加上病痛的折磨呻吟不止。羅仲蘭便用溫情的話語安慰她:“你心裡有多苦我知道,我們都是苦命人,苦瓜瓜結些苦蛋蛋,苦媽媽養些苦娃娃。你不要胡思亂想,我不會嫌棄你們的。”就這樣,羅仲蘭幾乎夜夜守在婆婆的病床前,等婆婆睡安穩了才輕輕地離開。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是,8年中,羅仲蘭不厭其煩,常人難以堅持的,她卻始終如一做得很實很細。然而,前腳剛剛將婆婆下葬,後腳81歲的公公白持英又開始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羅仲蘭接著又給公公端裡端出,穿衣換洗,每天扶出扶進,精心伺候。這一晃就是12年。

12年,羅仲蘭幾乎每天早上5點起床下地勞動或料理家務,忙完孩子忙老人,為公公穿衣、洗臉、熬藥、喂藥、做飯。每次吃飯時,她都要先嚐一口,看燙不燙,可口不可口,再餵給公公吃。等孩子、老人、丈夫吃罷,然後自己再吃,之後餵豬和雞,再扛著鋤頭下地幹活。

她用孝心和堅毅向命運說不

2012年,她好不容易娶了兒媳婦,卻又欠下幾十萬元的債務。兒子、兒媳到縣城去了,家中只剩下公公、丈夫和她。然而,屋漏偏逢連陰雨,丈夫白憲周幾十年胃潰瘍老毛病又犯了,這樣她每天等於伺候兩個病人,忙得不分白天黑夜。家庭的一切都得她一個人扛著。

羅仲蘭不是鐵打的,柔弱的肩膀要撐起如此的重荷,確比登天還難。她常常偷偷地哭泣,但轉身又擦乾眼淚,和平時一樣支撐著這個艱難的家庭。

有幾個大年三十晚上,別人家裡張燈結綵,鞭炮聲聲,而操持了一年的羅仲蘭卻累倒了,發著高燒,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看著家裡的冰鍋冷灶,一家人癱的癱,病的病,小的小,羅仲蘭無奈無助地失聲痛哭。許多人也曾勸過羅仲蘭離開這個家,說什麼天底下離婚人一層呢,何必過這樣艱難困苦的日子?但她卻說:“誰也有個老來難的時候,人要有德行,否則,活在世上也是枉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