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一般的論文能被高水平期刊錄用嗎?

水平一般的论文能被高水平期刊录用吗?

後臺留言最多的問題,都是關於論文投稿的。

“我的論文該投哪個期刊?”

“有哪些好發的期刊?”

“我覺得自己寫得還可以,怎麼就是被拒稿呢?”

“核心期刊真的就是靠關係嗎?”

...

以上這些問題,小圈其實真的沒有辦法準確回答。

我一直認為,真正有水平的論文,自然會被編輯欣賞。

我們不否認“圈子”的存在,認識或者熟悉期刊編輯,發表論文更加容易。

但是,難道所有發表核心,發表C刊的作者,都是“關係戶?”

有些文章,我們拿來讀一讀,真的是“不服不行”,人家寫的就是好!

如果,寫的不好或者文章質量不是特別高,是不是就一定不行發表高水平的期刊呢?

當然不是!

期刊編輯偏愛什麼樣的稿件,如何提高投稿的命中率,是每位投稿作者關心的問題。毫無疑問,科技期刊編輯最歡迎“含金量”高,即科技信息量大的稿件。但是,如果論文作者講究投稿策略和掌握撰寫要求,有時含金量一般的稿件也能大大提高投稿的命中率。

1、投其所需

研究所投稿的期刊的選稿範圍和重點,有針對性地投稿。同一領域內,可能會有報道範圍相近的幾本刊物,但一般都會有自己的風格和報道重點,有自己的讀者群,作者要加以研究,找出適合自己的投稿對象。即使是同一本刊物,一般也都有相對固定的欄目,不同的欄目對稿件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作者最好了解這些要求後,直接針對欄目投稿。有一些期刊實行欄目編輯負責制,欄目編輯有一定的推薦、組稿權,如果稿件直接投至欄目,經欄目編輯推薦,將會增加成功的機會。

通過對欲投稿期刊的研究,可以瞭解該期刊需要什麼樣的稿件,哪些題材是“熱點”,哪些題材是“冷門”。跟蹤熱點固然會增加成功的把握,但“冷門”題材如果蘊含了超前性和創新性,同樣會受到獨具慧眼的編輯的歡迎。

能讓編輯“省心”的稿件也容易獲得編輯的青睞。如果編輯收到的是一篇已基本按照該刊編排體例排版、摘要和關鍵詞編寫合乎要求、正文章節編排合理、圖表處理得當、計量單位準確、參考文獻標註和著錄規範、作者基本信息齊全的電子稿論文,那麼該論文在正式審稿前就可能已先得了一個高的“印象分”。

2.在論文質量上多下功夫

投給編輯的稿件有好的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真正決定稿件命運的終究還是稿件的質量。稿件的質量可從多方面予以衡量。對科技論文而言,一個重大科研項目的課題總結固然會有很高的“含金量”,但如果對一項試驗方法的小小改進,有利於提高某項測試的準確性,作者加以總結,撰寫成一篇短小精悍的論文,同樣也可以成為一篇質量高的稿件。因此,稿件質量的高低,題材是一方面,如何去表現(即撰寫)是另一方面,作者應多研究一些撰寫論文的要求和技巧。

一般說來,開門見山、直入主題者為佳。

如果論文開場白冗長,人所共知的知識或背景介紹過多,甚至攙雜與論文主題關係不大的內容,既浪費版面,也不受歡迎。若需要開場白(引言),宜精練、簡要,點題即可。

短小精悍、結構緊湊者也常受歡迎。一篇科技論文是否有價值發表,不在於篇幅長短,而在於其是否具有科學性、創新性、邏輯性及規範性。稿件雖短,但如果符合這“四性”要求,也不失為一篇好論文。

對科技論文而言,“科學性”是其生命,“創新性”是其靈魂,“邏輯性”體現了作者的水平,而“規範性”同樣很重要。所謂論文的“規範性”,依據的是國家對編輯出版行業的一系列規定,涉及方方面面,既有正文章節的合理設置和編排,又有摘要、關鍵詞、參考文獻等輔文的編寫和著錄;既有物理量、計量單位、數字的正確使用,又有圖表、數學公式的正確表達,等等,如果作者能學習掌握這些“規範”,提高論文的“規範性”,既是論文質量高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會使編輯“省事”不少,自然會增加投稿成功的機會。

有時,文章若能與所投稿刊物扯上點關係,如對該刊物上發表的文章有不同觀點,進行商榷或反駁;引用該刊物上已發表論文的內容來佐證自己的觀點,等等,也可增加稿件的“感情分”。

有些期刊可能收稿量大,在稿件處理上比較程式化,作者投稿後不一定能及時收到稿件處理方面的信息。但編輯本質上都是不排斥作者的,作者很容易與編輯溝通,如果作者能與編輯部特別是欄目編輯建立聯繫,主動詢問稿件處理情況,徵求編輯對稿件的意見,久而久之,互相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對投稿肯定是沒有壞處的。一般說來,老作者的投稿比新作者更容易被採納,這裡,老作者與編輯業已建立的感情因素可能有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4.結束語

決定一篇稿件的取捨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關鍵是要看作者有沒有提供刊物所需要的稿件。要知道刊物需要什麼樣的稿件,就應研究刊物,“投其所需”,同時還應在提高論文質量上多下工夫。這樣,作者就會掌握稿件的命運,或許,時間一長,還會成為某刊的“核心作者”。

水平一般的论文能被高水平期刊录用吗?
水平一般的论文能被高水平期刊录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