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月入350大洋,一年買三進的大宅院,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

魯迅月入350大洋,一年買三進的大宅院,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

1

據史料記載,魯迅在民國初期的月收入約350大洋,那麼這個數放在想在是什麼水平?

大洋流通於清末到民國期間,在各個時期的購買力都不同,浮動不較大。要考證魯迅月收入的大小,只能找一些參照的例子。

比如,1918年--1919年毛澤東在北大兼職圖書管理員的時候,包吃包住月薪為8元。當時全職的工廠工人月薪大約為14-30元。這是普通的工薪階層的收入水平。

往上走,再高几個檔次,當時的社會還是比較尊重知識分子,給予的待遇也比較豐厚。1917年1月,陳獨秀邀請胡適到北大任教的信中,稱北大“學長月薪三百圓,重要教授亦有此數。”當時一般教授約200—300銀圓,算是特殊高薪職業。(來自知乎顧扯淡)

魯迅月入350大洋,一年買三進的大宅院,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

2

魯迅作為當時的著名作家,收入水平高於大學教授(他也曾先後在北京大學等4所大學任教),這也比較正常。他“北漂”十幾年才走到這一步,也是一步一個腳印。

1912年初到北平的時候,他曾寄身於幾乎免費的山會邑館。7年後,他與弟弟周作人花了3600多大洋買了一所三進的院子,供兩家人居住。這相當於魯迅一年工資。

1924年,魯迅又花了1000大洋買了一個四合院,這套宅院相對小點,但價格看起來也夠便宜,只需他三個月的工資就能拿下。(以上數據參見中國新聞網)

那麼當時的物價如何呢,如何跨越時間來衡量貨幣的購買力?

有一種方法是用米價來衡量貨幣購買力。以現在米價和1920年左右的米價進行對照推算。魯迅350大洋的收入,相當於現在的2500元不到,那座三進的宅院也不過25000元。是不是大吃一驚?可見當時的房產真是“白菜價”了!

每一種算法都有侷限性。我覺得可以人工成本進行對比推算,就是用一個普通的勞動力工資作為衡量標準。

魯迅月入350大洋,一年買三進的大宅院,放到現在是什麼水平?

3

在老舍的小說《駱駝祥子》中,他對民國時期北平的市井街巷和底層生活進行了真實詳細的描寫。其中有一個細節,洋車伕祥子為了攢夠買新養車的100大洋,足足花了三年整,這三年他是省吃儉用,對自己苛刻到極點。

由此推算,一個普通的勞動力,一年的純收入也不過33塊錢,一個月2.75元,一天掙不到一塊錢。放到現在,在西安這樣的準一線城市,一個超市營業員、飯店服務員、大廈保安等普通職業的工資在3000元左右。

我們再做一個等式推算,就可以得出:魯迅一個月的收入放到現在,相當於38萬元人民幣!當然這只是一種算法,不一定準確,只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