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小王莊村「四點半課堂」美了孩子喜了家長

魯網濱州10月12日訊10月10日下午5點半,筆者來到無棣縣西小王鎮小王莊村村委會辦公室已經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辦公室右鄰的“四點半課堂”裡10多名孩子有的在寫作業、有的在閱讀課外讀物、有的在選擇書籍,都是那麼的全神貫注、聚精會神。6點左右,開始有家長接孩子回家,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安靜的讀書,不好打擾,自己也默默的加入了讀書的行列……這一幕是那麼的溫暖。

“我們村臨近鎮駐地,村民以農業和務工為主,孩子下午放了學就自由了,免不了出現打架、淘氣和安全等問題,這對於家長無疑是最不放心的,很多村民只能早早回家看孩子,耽誤了農活、影響了工作”,村支部書記張雲增如是說:“我們村幹部嘗試了很多辦法,但效果不好,自從成立四點半課堂後,才解決了孩子放學有處去、家長務農務工不擔心的問題”。

王莊村位於鎮駐地南,全村927人,村民以棉花、玉米、小麥種植及到附近棉廠、棉紡廠務工為主。孩子們下午放學後,大多都是“組團”出去玩耍或在家中看手機、玩遊戲,帶來諸多的不安全因素,讓在外工作的父母放心不下。怎樣才能解決孩子們放學後有處學習、娛樂,解除家長的後顧之憂呢?自前幾年以來,村“兩委”就嘗試村喇叭宣傳、村幹部監督等措施,但孩子們出村戲水、打架鬥毆、淘氣惹事免不了發生。2017年,村裡高標準建設辦公場所和文化大院,村幹部們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自幼兒園和小學生下午放學後都到村文化大院集合,在那裡寫作業、閱讀課外書,還可以去健身廣場娛樂,這樣既能保證孩子們按時完成作業、閱讀課外書籍、鍛鍊身體,避免發生安全問題,又能為在外工作的父母提供更為安心的工作環境。村民大會上,提議得到了全村村民的一致稱讚,大家還為孩子們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四點半課堂。鎮上協調補充了青少年讀物、科普書籍,村裡配齊了桌椅等硬件設施,4月18日,四點半課堂正視“營業”了。孩子們下午放學後都不約而同的來到文化大院,看看書、健健身、聊聊天、寫寫作業,這裡成了他們的樂園。

今年剛上小學六年級的崔瑞佳告訴筆者,她原來放學回家,爸爸媽媽都去農田幹活,得黑天回家。放學沒事就和小夥伴們在家看電視、玩手機,實在餓了就隨便吃點零食。一直到晚上,在爸爸媽媽的催促下才寫作業,一般是作業不能按時完成。自從來到四點半課堂,作業能按時完成了,還能多讀些喜歡的書籍,成績從班裡的三十多名到了現在的12名。在初二上學的張明凱有點羞澀的說:“前兩年因為自己放學後不好好學習,而是貪戀電腦遊戲,學習成績一直跟不上,沒少挨爸爸的打,現在成績比以前好多了”。

為確保孩子們不被“放羊”,村“兩委”班子成員實行了輪流值班制度,每天保證一名班子成員監督孩子們,等最後一名家長接走孩子才正式下班。村班子成員崔秀房說起值班的事一臉的高興:“值班確實耽誤自己家的事,但我們是村幹部,一週耽誤一次不算啥,耽誤一個人的事卻保證了這麼多孩子家長掙錢,還能讓孩子們不惹事,這樣值得。何況,下午沒有事的家長還經常來‘陪讀’呢”。為確保學習效果,本村在鎮中心幼兒園的老師逯雲紅只要家裡沒事就到四點半課堂,陪孩子們一起學習。她說:“四點半課堂辦的有意義,就像牆上伴著陽光入校、帶著收穫回家的標語一樣,孩子們學到了更多知識、充滿了更多正能量、收穫了更多友誼”。

正來接孩子回家的村民崔煥娣高興的說:“我們每天忙著地裡的活,農閒時還打工,孩子們放學後,我們根本回不來,現在這水呀電呀都太危險了,孩子們自己在家放不下心。自從村裡開辦了四點半課堂,我們放心了。這不在地裡回來,做好了飯來接孩子,真是孩子上學、大人掙錢兩不誤呀”。村民張建軍今年28歲,已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說,他和妻子都在附近的棉紡企業工作,平時都是爺爺、奶奶接送孩子,孩子回家後老人都太寵慣孩子,倆孩子每天抱著手機不放,就是輔導孩子做作業老人家也不會。進了四點半課堂,高年級的孩子還能輔導孩子做作業,真讓家長放心、安心。

當送走最後一名學生,已經是近7點了,支部書記張雲增這才鬆了心, “我們村有26名大學生了,光今年就考了5個,孩子們就是我們的未來……”,張書記的臉上帶著驕傲和自豪、充滿這無限的憧憬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