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話古浪(四)——危岩墜險

古诗话古浪(四)——危岩坠险

危 巖 墜 險

古浪十景詩之四

清·徐思靖

古浪峽兩山相夾,松林在南,鐵櫃山在北,一線西通,形勝比潼關、函谷;而道傍高崖墜石,岌岌乎巖覆,過者神悚。

蜀道之難過上天,我今獨立秦山前。

崖崩石墜不可數,鳥徑插天天與伍。

山下灘聲險成吼,一夫當抵萬夫守。

谷中仄道車馬通,盤旋百折如游龍。

古诗话古浪(四)——危岩坠险
古诗话古浪(四)——危岩坠险

[註釋]

1、潼關、函谷: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函谷關是戰國時秦國所建,位於今河南靈寶東北。當時,東方六國曾數次聯合攻打秦國,秦軍都憑藉險要的函谷關,成功抵禦六國聯軍的進攻,使他們大敗而回。西漢初,劉邦就因為函谷關的險要,決定在關中的長安建都。潼關與函谷關之間,是一條狹小的通道,長140裡,蜿蜒山間,深險如函,因此稱為函谷。函谷的東頭,叫做函谷關,西頭,便是潼關。此詩以潼關、函谷比喻古浪峽之險峻和重要。

2、蜀道:李白《蜀道難》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句。

3、秦山:秦山,俗名奶奶山,又名神山。明顧乾《雲臺山志》:“墟溝西北二十里,上有碧霞宮,僧人守之。先名秦山,後因春融屢現樓臺人物之狀,與蓬萊海市無異,故以神名。”這便是神山的來歷。這裡以秦山比喻鐵櫃山。又,疑是“餚山”之誤。餚山,又稱嶔崟山、崤山,以古崤縣得名,常與附近的函谷關並稱崤函,天下“九塞”之一。

[賞析]

古浪峽是中國古代軍事戰略重地,以地勢險峻、關隘堅固、易守難攻著稱,有“秦關雁塞”之謂,被譽為中國西部的“金關銀鎖”。此詩刻畫古浪峽之險峻,堪比蜀道;描寫古浪峽之重要,更勝崤函。從詩中幾可窺見古代古浪峽之原貌,現代開發過度的古浪峽自是不能與之相提並論。詩中語言通俗,讀來朗朗上口,更易理解。

古诗话古浪(四)——危岩坠险
古诗话古浪(四)——危岩坠险

審核:周天文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電 話:0935—5818360

古诗话古浪(四)——危岩坠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