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雖去 音容宛在

斯人虽去 音容宛在

趙志明先生

人民藝術院

——謹以此文懷念《人民藝術》顧問,我的好兄長,馬來西亞僑領趙志明先生。

轉眼人民藝術的好朋友,《人民藝術》顧問,馬來西亞著名僑領,我們的好兄長,趙志明先生已經去世三年了。趙志明在世時是馬來西亞趙金陵集團的董事長。人民藝術院顧問。2011年在人民藝術院創辦之初,趙志明為人民藝術院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與幫助。每每回憶和趙志明有關的事情,一幕幕的浮現仍然,彷彿他從未離開過我們。

斯人虽去 音容宛在

趙金陵拿督和夫人(趙志明先生父母)

遇見趙志明是在2003年的廣州。也是這樣的金秋。2003年,全國都在鬧非典,廣州是重災區之一。非典過後的廣州,仍然很熱。廣東人吃飯前先喝湯的好習慣以及各種美食都讓人一生難忘。那時的我照現在來比,小姑娘一枚,北方人第一次到廣州怯怯的,關鍵是聽不懂粵語,需要翻譯。那會北京的校園裡國標舞非常風靡,我那時在學校,走路都像在跳舞。(年輕)。

斯人虽去 音容宛在

人民藝術院合影

初次相識,就是趙志明回祖籍大埔。給我最初的印象:文質彬彬,穿著乾乾淨淨,每天清晨都會換一套新的造型。褲縫筆直筆直的,連手錶也要每天換一款來佩戴,(很講究)一口能聽懂的國文。而他後來回憶我時,只對我的“長靴”記憶深刻,(那種長靴真的只有北方人才會穿到廣州)我和他基本沒有溝通,都是他們“長輩們”在談歷史,講經濟,我基本插不上話。只有一個瞬間好像是他問我從北京來,用手比劃了一個大概盤子的形狀。我馬上反應過來“您說的是北京的潘家園!那裡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其實我那時根本就沒去過潘家園,現在回憶,自己也是挺聰明的。

接著幾年,也是偶爾趙志明來北京開經濟會議,或是在廣州碰巧遇到,他都會給我們身邊的朋友帶禮物,比如包,香水,手錶。他的好朋友,馬來西亞金獅百盛基金會主席潘斯里陳秋霞女士介紹給我們認識。百盛集團是馬來西亞的商場品牌,是馬來西亞百貨公司最大的連鎖機構。百盛也於1994年就進駐了中國零售業市場,並在北京復興門內大街開設首家百貨店,定位於中高檔消費群體。百盛也是最早在中國經營時尚百貨外資連鎖企業之一,並且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時尚百貨集團之一,擁有覆蓋中國18個省34個主要城市的最廣泛的營銷網絡。

斯人虽去 音容宛在

陳秋霞女士

陳秋霞女士在七十年代和鄧麗君小姐都是一個時期的明星,只是後來陳秋霞女士和她先生經營百盛集團,離開了演藝事業,難得的是陳秋霞女士長期樂忠於慈善事業和文化事業。

她自己也學習書法和繪畫,她為人謙和,為我們唱歌,和人民藝術李優良院長探討國學。

2010年的年底,我第二次去吉隆坡,沒上飛機我就發高燒了,嗓子劇痛咳嗽不止,一口氣感覺都要上不來了,整個飛行都渾渾噩噩。下了飛機外面一會兒熱,房間裡一會兒冷的,因為隨行都是長輩和領導,我也不好意思講我到底多難受。那時也還是年齡小,悲觀的想,會不會犧牲在這裡?很感動的是飯後趙志明悄悄的交代他的女兒把藥送到了我的房間。現在回憶,他給我拿的只有兩種藥,一種是德國產的阿莫西林,片劑很大,藥效很好;另一種就是廣州生產的清開靈膠囊,我吃了三天就好了。換成北京,我覺得起碼得輸液三天,他告訴我,這裡只有病到不行的時候才會去輸液。

斯人虽去 音容宛在

趙志明先生參加馬來西亞零售商協會33週年會慶

2014年,中馬建交四十週年,隨著中馬之間友誼的合作不斷增進,先前在馬來西亞國際藝術博覽會(馬藝博)的中國館另闢空間,以全新的面貌和強大陣容展現以中國為主的文化藝術。

馬來西亞藝博創辦人兼主席拿督沈哲初先生是趙志明的好朋友,通過趙志明介紹認識,沈老先生像一個老頑童,他是馬來西亞做文化藝術做的非常好的前輩。後來多次來北京,我們請他到九十九號吃烤全羊,吃高興了就為我們高唱一曲。早在2006年的時候,沈哲初先生就為人民藝術院李優良院長在吉隆坡辦過隆重的書畫展,內政部部長陳財和以及當地的不少商界友人蒞臨參觀。這次正逢中馬建交40週年,他邀請我們人民藝術組織畫家們一起來參加。沈先生和我說:“去年馬來西亞藝博會4天展期的成交量高達馬幣 1千930萬。今年會更好!

因為2014年,馬航出事,很多畫家不太願意參加,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在趙志明和沈老先生的安排下得以順利進行,取得了很好的聲譽。

趙志明非常細心,在畫家老師們到之前,就為我們每個人都辦了一張當地的電話卡,每個人準備一個紅包(零用)。除了王儲王妃接見,文化活動交流之外,陪同我們去雲頂等各個景點參觀。他做事情總是井井有條,每個環節都考慮大家的心願與想法,和他在一起共事你不需要太費心,因為他總是考慮的很周全。

斯人虽去 音容宛在

人民藝術院參加馬來西亞藝術博覽會

在人民藝術院初期,趙志明為我們付出了很多,頭幾年人民藝術院的經營都是趙志明為我們贊助的。首先他是熱愛藝術的,他對美的事物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喜歡攝影,拍出的照片都很美。他很注意保養,教會我們做燕窩,各種花旗參,蟲草的養生盅。他熱愛中國,告訴孩子們不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自己的根在哪裡。他雖然很喜歡打扮,喜歡名錶,但是他從來都用國產手機。他為人謙和,凡事都喜歡為他人著想,哪怕是他後來生病時,也要照顧身邊的人。

他的太太不會講國語,他太太依賴他的表情我現在都清楚的記得,一個女人對自己男人的崇拜和依賴。他太太連煎雞蛋都不會,他開玩笑對太太說:“如果來生,你不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的話,千萬不要讓我再遇到你。”我現在年齡稍大些了在回憶這句志明生前的隨便的一句話,裡面其實對他太太充滿了無限的包容和愛。因為他做事情太細,我們就什麼都不用考慮了。

趙志明患病的兩年裡,每每相見都感到無比悲愴,我們都希望奇蹟能夠出現,讓他能夠再陪著我們久一些,我們不想失去這樣一個好朋友。他彌留之際,發信息給我們大家,“永別了,朋友。”我回復他:“不,每年我還要收到你的禮物,不能就這樣告別!”他的兒子在他旁邊幫他讀我的信息,他兒子告訴我,他只有默默的流淚。

挽留的方式有很多種,當有著失去的恐懼的時候,你會發出一種聲音:那就是我什麼都不想要,只要你能活下來!只要你能留在我們身邊。三年前我用這種向他索取的方式挽留他,但實際上,我終於明白了有種挽留是無效的。生離或者死別,再也無法相見,它不受你我,天空宇宙的干擾,它不承受你願意,或是不願意。趙志明離開這個世界都要如此的紳士,如此的有來有往,如此體面,如此的有禮貌。

斯人虽去 音容宛在

人民藝術院總編陳瓊與趙志明先生

今年,是他離開我們第三個年頭了,在趙志明生病的當年,人民藝術院發生了許多變化,也曾面臨過許多危機和考驗。於我,於人民藝術院而言都在新的進程中磨練和摔打。無論我們經歷了什麼,遇到了什麼,這些也許都是最好的安排。我經常在思考,這樣善良的好人,也總是會突然離開我們,給我們帶來一些悲傷,一些遺憾。他給予了我們很多,好像我們並沒有為他做過什麼,今年我想去吉隆坡看他,由於工作原因未能成行。不忘初心,我們會不斷努力,銘記曾經的厚愛,不負期許,願他在那邊一切都好。我們都很懷念他,也一直認為,他從來不曾遠離。我們也會努力把人民藝術院做的更好!

作者:陳瓊,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訪問學者,人民藝術院總編,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員,北京體育舞蹈協會會員。)

斯人虽去 音容宛在

瞭解更多請關注人民藝術官方網站www.peoplesart.net.cn

聯繫:13522002001(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