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懟彭斯的神祕人士再次現身


怒懟彭斯的神秘人士再次現身



話說自上回島叔專訪了鍾大俠後,島友看完文章都直呼過癮,一直嚷著“安可安可”。罷了,正好到鍾大俠昨天又在黨報發文,痛斥美國的“虛偽”,島叔就趁著這個機會再會一波鍾大俠吧。

鍾大俠倒也爽快,接到島叔的邀約,幾乎沒做思考便回覆:“不畏浮雲遮望眼。那我就再給大家講兩句吧!”

知道大家肯定想問為什麼這麼密集地發文,鍾大俠開門見山:“上次是針對具體問題逐條回懟彭斯,但我們肯定不能侷限於一城一地的交鋒,得有自己的系統性思考,對世界大勢有足夠的把控。”

那麼,什麼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大勢?

鍾大俠一語以蔽:“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

(一)


無法解釋歷史,就無法解釋未來。要看清我們將往何處去,就得先知道我們從哪裡來。那麼,經濟全球化到底是怎麼回事?

面對提問,鍾大俠當即在島叔面前展開一副歷史畫卷:從18世紀中期,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國際分工就已經產生。英國把來自美洲的棉花加工成棉布再銷往全球,這就成了人類史上的第一個全球化商品。

“其實,一部蘋果手機的生產就是經濟全球化的生動縮影”,鍾大俠指了指隔壁正拿著蘋果手機自拍的女子,說,“美國博通的觸控芯片、韓國三星的顯示屏、日本索尼的圖像傳感器等,全球200多家供應商的零部件漂洋過海,湧入位於中國內陸的富士康工廠,由’打工妹’’打工仔’的巧手組裝完成,再飛往紐約、倫敦、東京、新德里、墨爾本等全球各地的‘果粉’手中。”

可以說,從英國棉布,到美國蘋果手機,經濟全球化一直形塑著我們的生活。沒有經濟全球化,就沒有今天全球市值超萬億美元的“蘋果帝國”。

說到這裡,鍾大俠圈了幾個重點時間節點和事件,給大家佈置了個思考題:

18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棉布成為第一個全球化商品;19世紀中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天涯若比鄰”成為現實;1870—1913年,全球貿易額實現翻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各類國際組織紛紛誕生;20世紀70年代後,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人類真正進入“地球村”時代……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

“這還不簡單,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好不容易遇到個簡單問題,島叔趕緊搶答。


怒懟彭斯的神秘人士再次現身



(二)


面對島叔的回答,鍾大俠表現地相當滿意。他輕抿一口茶,旋即補充道:“從世界範圍看,美國一直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獲益者。”

不料,鍾大俠還沒說完,島叔問題又來了:

既然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美國又一直是全球化的最大獲益者,那為什麼今天美國政界會有人說“全球化帶給美國千千萬萬工人的只有貧窮和悲傷”完全消滅了我們的中產階級”,今後“美國主義而不是全球主義將成為我們的信條”?美國難道不了解自由貿易的好處,不明白沒有中國參與,就沒有真正經濟全球化的道理嗎?

聽到一連串的問題,鍾大俠冷哼一聲道:“你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要搞明白美國在玩什麼小心思,得結合歷史看。今天美國大力給全球化甩鍋,以前可不是這樣。就在幾年前,美國還有‘拒絕全球化就是拒絕太陽昇起’的說法。”

不僅如此,美國在利用經濟全球化捍衛資深利益上也是玩得66的。鍾大俠舉出了一段“美國往事”:

想當初,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殃及全球,釀成國際金融危機。美國政府束手無策,狼狽不堪。七國集團自顧不暇,彷徨無措。這個時候,美國一改居高臨下的做派,主動找到中國協商,拉攏一批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召開G20峰會,研討對策。後來的事實證明,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做出了卓越貢獻。而美國也藉助這個平臺,快速走上覆蘇之路。2010—2017年,平均經濟增長率超過2%。

“這段往事說明什麼呢?說明美國不是不明白經濟全球化的好處,相反,他們可能是世界上最會利用經濟全球化獲益的國家。”鍾大俠小結道。

說到這裡,島叔就更困惑了:“那美國為什麼突然有了轉向?還有最近美國副總統彭斯的演講,也是很讓人看不懂,一方面“要求北京打破貿易壁壘,履行貿易義務,就像我們一樣,全面開放經濟”,另一方面自己又大搞保護主義,比如“強化了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提高我們對中國投資的審查”。這到底什麼鬼?”

鍾大俠伸出一根手指:“一個字:私。”

他舉例說,美國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像極了我們生活中的“外賣雙標客”:自己餓的時候,拼命催外賣員快點跑;等自己吃飽了去街上散步,卻又嫌身邊的外賣車跑得太快。雙重標準的背後,其實是同一個標準:一切以自己的私利為準。

“美國這種做法,主要原因是它認為當下經濟全球化已不能維護其壟斷地位和超額利潤,背後無非就是’美國第一’的獨霸私心作祟。”

鍾大俠解釋道,“美國第一,通俗地說,就是美國在世界上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甚至不惜以貿易在內的任何手段達成目的,無論是冷戰時期的對手蘇聯,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盟友日本,抑或今天的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等,無一倖免。”


怒懟彭斯的神秘人士再次現身



(三)


那麼,美國這麼搞,中國能做些什麼?之前美國還說中國倡導經濟開放和全球化是個“笑話”,其實質是在搞“掠奪經濟”,真的嗎?

對此,鍾大俠仰天大笑道:“這種問題,很好回答,且看幾個例子,孰是孰非就一切都明瞭了。”

目前,中國已是世界上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其中,前十五大貿易伙伴吸納了中國出口總量的近70%,8個國家和地區保持對華貿易順差。此外,亞洲、拉丁美洲、非洲等許多發展中國家對華貿易也長期保持順差。

再次展現強大的“數據內功”後,鍾大俠反問道:如果中國對貿易伙伴搞所謂“掠奪經濟”,怎麼會有這麼多國家和地區願與中國做生意!如果中國的貿易行為是“掠奪性”的,那麼大多數國家怎麼會保持對華貿易順差?

“通用汽車就是一例明證: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破產重組的美國通用汽車,其海外市場的45%依靠中國。在華兩家合資企業2017年共實現利潤279.9億元,通用集團從中分得133.3億元利潤。同期,通用公司全球經營業績則為虧損。”

至於說中國在中美貿易關係中佔了美國便宜,鍾大俠表示這更是站不住腳,“要不是靠著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續命”,許多美國企業可能早就玩完了”。

“總之,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的歷史潮流,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回潮等表現就像一股逆流,根本阻擋不了”,說完,鍾大俠又忍不住又吟了兩句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必過萬重山

這裡面的猿與舟,誰給副總統翻譯翻譯?

專訪/螺螄道長



怒懟彭斯的神秘人士再次現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