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又一臺國之重器“現身”日媒驚呼:亞洲重心正往中國轉移

又一臺國之重器“現身”日媒驚呼:亞洲重心正往中國轉移

從花甲之年到步入古稀,一位中科院院士帶領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散裂中子源項目團隊,在東莞奮鬥了整整十二年,就是為了建設好我國目前單項最大的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2日的CCTV13-新聞頻道“超級工程有我”系列報道介紹了“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院士。這位71歲的中科院院士,一生都在為中國高能物理的發展、為國家科技實力的強大而奮鬥,是他認為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據陳和生透露,這種造價高、技術複雜、實驗複雜的設備,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四臺,就是英國、美國、日本,我們這是第四臺。

又一臺國之重器“現身”日媒驚呼:亞洲重心正往中國轉移

就在石川看新聞在網路上品味意味“意味深長”的澎湃新聞的《央視再次聚焦東莞!這次是因為這位71歲的老人……》之際,就有日媒說,威風凜凜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大型實驗設施的地下18米處有個巨大的加速器。該設備96%實現國產化。中國不單單是為了弘揚國威,也是為了取得實際的科研成果。

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日前公佈的消息,建在廣東東莞的中國“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已按期、高質量完成全部工程建設任務。對此,日本質子加速器研究中心主任齊藤直人不由地羨慕道,“雖然日本在技術和經驗上領先,但中國發展得實在太快。亞洲的中心正在從日本向中國轉移。”

又一臺國之重器“現身”日媒驚呼:亞洲重心正往中國轉移

消息源稱,這臺散裂中子源為中國首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也是繼美國、英國及日本之後第4個擁有相同設施的國家,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昨日,參考消息這篇題為《中國建成世界一流大型試驗設施 日媒警惕:發展實在太快》的文章還說,散裂中子源同時也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國之重器,在材料科學和技術、生命科學、物理學、化學化工、資源環境、新能源等諸多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該裝置將成為廣東省正在建設的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核心單元,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作出重大貢獻。

又一臺國之重器“現身”日媒驚呼:亞洲重心正往中國轉移

據觀察,2日《讀賣新聞》以“中國實驗設施瞄準一流”為題對中國散裂中子源建設做了專題報道。齊藤直人對此充滿危機感,其稱,“雖然日本在技術和經驗上領先,但中國發展得實在太快。亞洲的中心正在從日本向中國轉移。”

報道還說,中國推進了許多大型工程,2016年發射人造衛星“墨子號”,進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團隊負責人潘建偉就向英媒透露,中國政府計劃在今後5年內,投入20億美元在量子力學研究領域。潘建偉信心滿滿的表示,“我相信,我們能夠繼續領先世界。”

上述日媒感嘆,使用人造衛星的實驗要耗費鉅額資金,歐洲和日本還在猶豫不決,日本研究人員認為,“在基礎科學領域,中國正在踏入他國難以涉足的領域,領先世界”,而中國推進科研專案的力度跟無法確保充足預算、很難實施計劃的日本就形成鮮明對比。

據此,參考消息的文章寫道:中國正在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5250米海拔高地建設新的觀測設施。這是捕捉自宇宙誕生起38萬年後發出的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設施。中國希望找到探明宇宙起源的諾貝爾獎級發現。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團隊也在建設中提供了合作。持續在國際團隊進行觀測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教授羽澄昌史警惕地說:“有資金實力的中國很可能通過與經驗豐富的團隊合作,吸收核心技術,一舉站到世界頂峰。”(文/梁石川)

【圖片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