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三伏天食藥粥,清熱又解暑

黑調•夏長篇

大暑|三伏天食藥粥,清熱又解暑

2018.7.23 星期一

農曆:六月十一

戊戌年【狗】年

己未月 丙辰日

大暑|三伏天食藥粥,清熱又解暑

大暑

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

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

二候土潤溽暑

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

三候大雨時行

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三伏天食藥粥,清熱又解暑

大暑養生

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提出“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可見,中醫歷來防重於治。面對現代五花八門的疾病,以及發病年齡越來越低、亞健康人越來越多的狀況,利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

大暑|三伏天食藥粥,清熱又解暑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溼痺證等陽虛症,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大暑時節,人們情緒容易煩躁,激動,喜歡亂髮脾氣,心情不好,應注意進行日常自我調節。“調息靜心,長如兆雪在心”是古代夏季養生的原則。

此時節高溫酷熱,要預防中暑,不要讓身體過度暴露在高溫環境,以免體溫調節機能下降,平時要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進行戶外運動時,要選擇透氣衣物,打傘和戴遮陽帽,最好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仁丹、清涼油等藥品。要注意開窗通風防暑氣,保護好心神,讓心靜下來,確保精神飽滿。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高溫和潮溼是大暑時節的主要氣候特點,要想平安度過大暑,要學會這幾個養生招。

▶ 精神調養 

大暑時節,天氣酷熱,人們容易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有人稱之為“精神中暑”。因此,要做好精神調養,謹守“靜心養生”的原則。所謂“心靜自然涼”,避免遇事急躁,避免生氣惱怒,可多想輕鬆愉快的人或事,也可多參加釣魚、繪畫、書法等活動,可以達到安定神志、調養心氣的作用。

▶ 起居調養 

大暑節氣,天氣炎熱,此時要注意防暑,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勞作,老人及體質虛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門,汗出後及時更換衣物,避免出汗後受涼感冒。同時,室內要注意通風,空調房間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不要超過10攝氏度,避免出汗後直對風扇或空調吹風,以免感冒。 另一方面,大暑天氣炎熱,人們容易感到疲倦,此時要注意睡好子午覺,適當午睡半小時,以保持精力充沛。

▶ 運動調養 

大暑正處於“三伏天”,天氣炎熱,此時宜少運動或選擇低強度的運動項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錦、太極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涼的公園、河邊、林蔭道旁進行,注意避免運動後大汗淋漓,運動過後要補充水分,但應避免進食冷飲,否則容易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 飲食調養 

大暑不但天氣炎熱,而且雷電、暴雨多,此時人們容易受暑溼影響出現腹脹、食慾下降、乏力等症狀,此時飲食宜清淡多樣,以補氣健脾、消暑生津為主,可多食綠豆、黃瓜、苦瓜、蓮藕、鴨肉、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圓、桃子、黃皮、蘆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藥食兩用之品。

大暑習俗

吃荔枝

大暑|三伏天食藥粥,清熱又解暑

大暑時節,福建莆田人則有吃荔枝的習俗,叫做“過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營養價值高,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嚐。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於是,有人說大暑吃荔枝,其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

吃鳳梨

大暑|三伏天食藥粥,清熱又解暑

大暑期間,我國臺灣有吃鳳梨的習俗,民間百姓認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加上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所以也被用來作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的象徵。

藥膳養生

藥膳在中國源遠流長,歷來都有“藥補不如食補”之說。藥膳是以藥物和食物為原料,經過烹飪加工製成的一種具有食療作用的膳食。

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飪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有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健身、延年益壽。

大暑|三伏天食藥粥,清熱又解暑

大暑時節,氣候炎熱,易傷津耗氣。除了要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飲食調理,所謂“天生萬物以養民”。應多吃絲瓜、西蘭花和茄子等當季蔬菜,多吃苦味食物,食用清熱解暑的食物,如綠豆湯、冬瓜等,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等。

著名醫學家李時珍認為,食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醫藥六書》曰:“粳米粥為資生化育坤丹,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由於藥粥對老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均適宜,古人也稱粥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

大暑喝粥需以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為主。清補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健脾養胃食物為赤小豆、薏米、南瓜等。

大暑吃什麼?黑調小醫廚為您介紹以下幾種典型的度暑粥,幫您安度盛夏。

▶綠豆粳米粥:

食材:綠豆6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綠豆放入溫水中浸泡2個小時,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熱毒、止煩渴、消水腫的作用,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大暑|三伏天食藥粥,清熱又解暑

▶苦瓜粳米粥:

食材:苦瓜10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

做法:苦瓜洗淨去瓤,切成小塊。粳米洗淨,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水開後,將苦瓜塊、冰糖加入鍋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此粥可清暑熱、止痢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下痢等症的輔助食療。忌同時食用溼燥、麻辣、厚膩的食物。

大暑|三伏天食藥粥,清熱又解暑

▶薏米小豆粥:

食材: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

做法:將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淨,加入適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滲溼、清熱消暑。

大暑|三伏天食藥粥,清熱又解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