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如何做到「非常非常非常好吃」?我們與賈國龍聊了聊

西貝如何做到“非常非常非常好吃”?我們與賈國龍聊了聊

作 者 | 張凱文

來 源 | 中國企業傢俱樂部

餐飲行業是一個“手藝人+服務”的行業,需要工匠精神,也需要為人服務。而由於中餐的操作相對複雜,當規模擴大之後,如何把一線員工凝聚在一起,每天保持熱情,開開心心地為顧客服務,是所有餐飲老闆的挑戰,也是企業發展的痛點。

而對於餐飲業的“網紅”品牌西貝來說,他們正在努力創造2萬多名員工的“喜悅”人生,並且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那麼他們走到現在有哪些成功秘訣呢?

帶著這個問題,筆者採訪了西貝莜麵村的創始人、董事長賈國龍先生,以及董事會秘書姜鷹先生,並從多個角度觀察了西貝,試圖破解這個密碼。

觀察與思考:

一、西貝如何定義極致的顧客體驗,怎樣打造極致的顧客體驗?

二、西貝“高成本、高投入、高價格”的商業邏輯是如何跑通的?

三、在經營理念上,西貝有哪些底層邏輯?

1.什麼是極致的顧客體驗?

如果說快餐滿足的是“方便的加油”,火鍋滿足的是“過癮”、“解饞”,西貝是滿足顧客“慢慢地、體面地、講究地”享用一頓美味。

西貝的存在是因為顧客需要,顧客依賴。在賈國龍看來,這個依賴點的核心就是“好吃、熱情、乾淨、快”。

2014年7月,西貝正式提出“好吃戰略”,隨後又提出,在好吃、熱情、乾淨和快之間,要在“好吃”上超配用力,要“非常非常非常好吃、非常熱情、非常乾淨、非常快”。

西貝如何做到“非常非常非常好吃”?我們與賈國龍聊了聊

那麼如何做到“非常非常非常好吃”呢?

食材找到極致。西貝一直在不斷尋找半野生的牛羊肉,耐寒、低產、稀有的五穀雜浪,新疆伊犁的辣皮子、和田的石榴、甘肅瓜州的白蘭瓜、內蒙古平原的雪花面粉,等等。利用這些食材的色彩、香氣和味道來創造美味。賈國龍在一次內部講話中指出:“‘天然’是信仰,是趨勢,是潮流,代表了地球人優質的生活方式。”

工藝做到極致。“好技法”是“好味道”的關鍵,權重在60%以上。西貝用現代化的設備模擬傳統工藝,例如用德國的電腦控制的烤箱模擬饢坑烤羊排,可以用更短的時間製作出色澤、口感、氣味與傳統工藝比更好的菜品。

研發做到極致。西貝的提法是“大師作品,工匠複製”,因為好味道的關鍵是好技法,而技法的標準化則需要創造性,要做到好吃,就要在工器具、設備、工藝等方面不斷的推陳出新。賈國龍認為,“只有品牌企業才能做到既有規模,又有質量,因為有規模的企業才請得起大師來做研發和設計,有優秀的人,才有好的品質。”

“好吃戰略”實現的目標是讓顧客“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而且“不好吃,不要錢”。“一旦顧客瞭解了這些,他們就會愛上西貝的產品,顧客來西貝,我們為其創造的價值要遠遠大於我們的售價。”賈國龍指出。

事實上,賈國龍非常看重由於“不好吃,不要錢”給顧客帶來的極致體驗,西貝內部設定了一個退換菜的目標,就是2%的人能接觸到退換菜,以2016年30億元的營收計算,會有價值6000萬的菜被退回,投入的成本費用約為3000萬,而賈國龍認為,正是這3000萬換得了顧客的極致體驗和信任。

2.如何創造極致的顧客體驗?

“天然好吃戰略”創造了顧客依賴西貝的理由,那麼,西貝要系統地做好哪些事情,才能保證“好吃”的確定性和規模化呢?

簡單的答案是“超配資源”。

在賈國龍看來,超配既是一種能力,又是一種魄力,是管理的藝術,也是決定戰略是否成功的關鍵。超配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研發,西貝比常規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第二是組織,要給員工更多的回報,給予團隊最大的激勵;第三是營銷,西貝超配了三個諮詢公司,還要投放比常規更多的營銷費用。

由於中餐博大精深,在研發方面,不僅要做到好吃,好看,還要快上、低成本、標準化。西貝花高價錢從外部聘請美食大師參與公司的研發工作,並且在執行層面,每位菜品經理至少配備兩位助手,協助他們貫徹菜品標準的落地,並督促每位經理要做好菜品的研發。在賈國龍看來,研發費用是不能省的,必須按目標花完,因為這是對未來的投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研發的“濃度”。

餐飲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要靠員工去幹,取巧和走捷徑都是不能的,而且還是一個集體行為,幹部要肩並肩地跟員工一起幹。在組織方面,西貝是有一套獨有的“超配”邏輯和分配機制。

西貝建立了一套廚師隊伍的管理機制。第一,廚師分級授星配待遇;第二,設計全套廚師服,胸口帶胸牌,打造廚師的職業化形象;第三,建立強大的廚師培訓體系,進行崗前、崗上和升職培訓;第四,鼓勵廚師幹部成為精英創業者。而且,西貝的廚師工資要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50%,這就形成了一個“收入高、培訓多、成長快、吸引力大”的良性循環。

除了工資體系,西貝還把成就人當成企業發展的第一目的。在賈國龍眼中,“錢是待釋放的能量,能量是已經釋放的錢”。西貝在激勵措施上,採取“精準激勵”的原則,讓在賽場上戰鬥的最優秀的運動員獲得最高的身價。同時,在企業經營上,不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是把適當比例的利潤費用化,讓各級價值創造者有好的待遇和福利。2017年,西貝頒發了7000萬元的“喜悅獎”,而這只是賈國龍“巧立名目”給大家發獎的一個事例而已。

西貝如何做到“非常非常非常好吃”?我們與賈國龍聊了聊

當然,在激勵的同時也有嚴格的要求,因為“好吃戰略”的最大堵點在於門店的廚師,在給足待遇的同時,西貝建立了一套賽場機制,首先在創業門店的導師、廚師長、見習廚師長、主管和見習主管當中選拔裁判員;其次,由裁判長負責對裁判員進行培訓,對合格裁判頒發“西貝裁判員”證書;之後,由廚務系統的裁判員對門店顧客的就餐體驗、基礎管理和組織建設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和反饋。對於通過裁判打分不合格的“運動員”要定時淘汰。賈國龍在內部高層講話中說,這樣就可以通過選、挑、訓練、優勝劣汰,留下最優秀的廚師。

西貝如何做到“非常非常非常好吃”?我們與賈國龍聊了聊

在營銷上,西貝也是用了很多心思,超配了資源。賈國龍認為,最厲害的營銷是在門店和顧客一次又一次的鏈接,這個鏈接不僅發生在員工和顧客之間,也發生在每道菜和顧客之間。如果每次鏈接都能超過客戶的預期,那麼就會形成口碑,形成推薦,進而帶來高客流。

而鏈接的“濃度”體現在“不好吃,不要錢”的承諾和行為上,2%的退菜率保證了鏈接的底線。鏈接還體現在裝修的“濃度”上,賈國龍說,“如果我們對剛剛裝修的店不滿意,就必須拆了重新裝,直到滿意為止。”事實上,西貝每個店面每平米的裝修投入額要超過1萬元,這保證了環境的時代感和環保。

營銷上的超配還體現在品牌建設上,2010年,西貝開始聘請國內的諮詢公司做策劃,找定位,並不斷修正:西貝西北民間菜、西貝西北菜、西貝烹羊專家等等,最後又回到了“西貝莜麵村”。在2014年西貝完成了品牌轉化,並讓華與華設計了現在的超級符號,同時委託朗濤設計了方形的LOGO。

3.西貝的競爭優勢從何而來?

圍繞顧客的極致體驗構建能力圈,超配資源的結果是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西貝盈利模式”:通過極致的團隊、極致的管理給顧客帶來極致體驗,從而產生“叫客力”,當顧客多到超過西貝的合理接待能力的時候,就可以提高盈利能力。

西貝如何做到“非常非常非常好吃”?我們與賈國龍聊了聊

賈國龍說,“提升盈利能力只有一招,就是創造超過顧客預期的價值。

”西貝的基因就是好材料、好品質、價格不低。西貝的大盤雞基本用的是17、18塊錢1斤的黃羽雞,養殖時間都在6個月以上,而且不使用任何添加劑。

另外,西貝會把有限的資源聚集到一處發力,為了能夠把莜麵產品做到極致,西貝把饅頭、花捲等過去一直在盈利的產品砍掉,突出雜糧,保住天然和綠色的定位。

而且,從創業至今,西貝一直堅守實業,把多出來的錢都投入到西貝上,包括人力資源、品牌建設,這也讓西貝的“護城河”不斷變深。在房地產大熱的時代,西貝面對各方送來的房地產投資機會,始終沒有涉足。2015年11月,阿里口碑網邀請西貝投資入股,也被賈國龍拒絕了,並回複稱,西貝就是希望專注做好餐飲主業。

西貝如何做到“非常非常非常好吃”?我們與賈國龍聊了聊

在被問到這種盈利模式是如何形成這個問題時,賈國龍說,“小時候,我的家庭不是很富裕,父親是赤腳醫生,當時農村缺醫少藥,醫生很吃香,所以家裡不缺錢花。我的朋友多,有錢就花完,可能這就是西貝模式最初的那顆種子。”

“當然,從顧客的角度講,錢花出去,把產品做好,總有顧客買單,總有顧客願意多花錢,吃好的,在西貝發展的過程中,這種經營手法就慢慢成熟了。現在發現,這個模式的競爭力非常強,所有的競爭對手,見到西貝,僵持一段時間就退下去了,因為西貝打仗不惜代價。”賈國龍又補充說。

4.西貝管理思想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 以正和,以奇勝

《孫子兵法》講的“以正合”是指正常的常規部隊,“以奇勝”是指多出來的部隊,而決定勝負的就是有多少多出來的部隊。

賈國龍說,“西貝要做大做強,就必須把規模燒到足夠大,壁壘足夠深,只要有現金流,公司就是健康的,所有多出來的資源,都要投入到未來競爭力的建設上。餐飲業做到‘小而美’太容易了,守著一個特色,只要悟性夠就可以做得風生水起,這個遊戲不刺激。”

多出來的資源幹什麼?一是投資團隊建設,西貝每年在團隊學習成長方面的投入有幾千萬。二是投資基礎管理,包括食品安全,只有在單點上超配資源,個人與組織才會非凡。

以在員工成長方面的投入舉例,西貝設立了一個“好漢工程”,古語說”好漢養千口“,西貝希望找出那些能夠幫助一千個西貝人創造”喜悅人生“的好漢,通過自主報名,內部民主投票,最終由評委選出2017年度的三名”好漢“。

對好漢的獎勵是超配的,從獲得“好漢”稱號起,每位“好漢”每年將獲得100萬的額外獎金,無論是父母的醫藥費,還是子女的學費都可以用這筆獎金報銷。

- 因上使力,果上隨緣

都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但賈國龍說:“我們不是菩薩,而是眾生,我們畏因也畏果,不能把自己放到菩薩的位置上,要有眾生的行為。當然,如果我在因上使力了,該是什麼結果,就什麼結果,我認可這個果,如果想拿10分,結果是8分,我也接受。選擇做企業就要注入個人的力量和心力,結果你不知道。”

從1988年創業,一直到2003年,西貝的淨資產才第一次由負變正。2003年,西貝的營業收入首次突破一億元,淨利潤438萬元,衝抵公司歷年的累計虧損之後,所有者權益是21.03萬元。在當年召開的董事會上,賈國龍說,“公司的錢都存在組織能力上了,存在公司的品牌上了,只要西貝未來的組織能力和品牌勢能強了,賺錢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事實上,公司從來沒有把存錢作為目的,這而是不斷在“因”上加碼。

在管理細節上,西貝的差評管理也是“因上使力,果上隨緣”這一理念的突出體現。賈國龍認為,如果門店過度的關注差評,就會有挫敗感,要把精力放在創造正向的體驗上,放在強化與朋友、同盟的關係上,要多加分。只要回應點讚的顧客,維護鐵桿的顧客,就能把差評率降低。

西貝如何做到“非常非常非常好吃”?我們與賈國龍聊了聊

- 把愛傳出去,把利分下去

愛是西貝價值觀的基礎。賈國龍說,“愛是從心出發的,為顧客好,為員工好,不是假的,不是為了讓員工把活兒幹好,如果是那樣,愛就不純粹。”

一位西貝的員工說,在一般企業,我出勞動力,你給我薪資,公司與員工之間是僱傭關係,而在西貝,除了薪酬以外,老闆還帶著一群人學習,並激發每個人的夢想,不管什麼樣的人,只要肯學習,都能在西貝這個平臺上有所成就。這就是西貝對我們員工的真愛。

在西貝,價值分配遵循“向知本傾斜,導向價值創造者”的原則,一夜暴富和“一朝投資永久食利”都不符合西貝的價值觀。西貝從老闆開始降低利潤分配的比例,把利潤向各級價值創造者分流。(來源:中國企業傢俱樂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