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盛時期的蘇聯有多強悍?成爲超級大國,不是只有原子彈就行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1991年這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就是世界的主題,雖然沒有爆發直接的全面戰爭,但是兩個實力超出了一般界限的國家之間的爭奪,令每一個人心裡都有著可怕的戰爭陰影,這是一種隱性的死亡威脅,如同籠罩在每個人頭頂的烏雲。美國直到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綜合國力還是遠遠地超出了世界上的其他大國。那麼在漫長的歲月裡能夠和美國分庭抗禮的蘇聯,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竟有如此強大的競爭力呢?

全盛時期的蘇聯有多強悍?成為超級大國,不是隻有原子彈就行

蘇聯的國土面積超過了2240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3億人,雖然沒有中國人口多,分佈也不均勻,但是蘇聯的礦產資源和能源儲備遠遠超過了中國,可以說是真正的地大物博了,尤其是天然氣和石油儲備,在世界各國中位居前列,在俄羅斯經濟並不景氣的近二十年,這些能源輸出支撐住了這個國家。與今天的中國類似,蘇聯在八十年代末期的經濟體量僅次於美國,比經濟騰飛後的日本還要強,生產總值約為美國的二分之一,這就具備了和美國競爭的初步條件,蘇聯的經濟主要靠軍火和能源的出口,這些都是暴利產業,為蘇聯帶來了豐厚利潤。當然,我們這裡說的的一切都是總量,在人均產值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上,蘇聯只是一箇中等國家,並不能和歐美國家相提並論,主要的產值都投入到了重工業生產和美蘇軍備競賽上了。憑著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蘇聯甚至在武備方面超越了美國,以微弱優勢成為了當時的頭號軍事強國,當然這種優勢是局部的,並不能真正壓制美國。

全盛時期的蘇聯有多強悍?成為超級大國,不是隻有原子彈就行

蘇聯的主要投入都在軍事上。蘇聯解體前擁有將近500萬軍隊,是全世界數量最多的,與美國不同,蘇聯的軍力投入比非常不健康,佔到了整個gdp的13%,這一點上美國明顯控制的更好,蘇聯在軍事上投入過大是經濟崩盤的重要原因。蘇聯軍隊在解體之前的巔峰時期,也就是八十年代末期,截擁有6萬輛坦克,1萬餘架戰機,1000艘軍艦(包括航母和核潛艇),洲際彈道導彈1500枚,設有先進的分導核彈頭。蘇聯的海外軍事基地超過20個,遍佈亞非歐美,這對美國是極大的威脅。最令美國人緊張的是,蘇聯著重改善了原先薄弱的海軍力量,令美國最大的優勢不再明顯,尤其是蘇聯的核潛艇,在數量和關鍵性能指標上已經超過美國,核反擊能力極強,是美軍心腹大患。

全盛時期的蘇聯有多強悍?成為超級大國,不是隻有原子彈就行

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並不是在核彈頭的數量上壓制美國就可以了,中國也有核彈,英法也有,都具備核威懾能力,但這不足夠。蘇聯除了在軍事上是一個恐怖的怪物以外,在交通運輸,文化,體育方面都是世界領先地位,完全能和美國分庭抗禮,兩個超級大國的競爭,是方方面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