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日本《防衛白皮書》有哪些新變化

馮瑋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自1970年,日本每年都會發表分析日本防衛形勢,制定相應安全保障戰略和防衛計劃的《防衛白皮書》。因此,每年的《防衛白皮書》,被視為日本軍備動向的“風向標”。8月28日,日本防衛省發表了2018年《防衛白皮書》。這一最新版的《防衛白皮書》既有“老調”,也有“新韻”,值得認真分析,因為它必然直接影響中日關係。

渲染防衛形勢不樂觀乃至“嚴峻”,是日本《防衛白皮書》經年不變的“老調”。基於這一“老調”,2013年安倍重新執政以來,日本防衛預算逐年遞增,屢破“歷史記錄”。但是,每年的《防衛白皮書》也有一些“新韻”。例如,2013年的《防衛白皮書》首次提出了“獨立強軍”路線。2014年《防衛白皮書》,首次加入了對憲法重新進行解釋以“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容。

具體而言,自2013年,日本《防衛白皮書》不變的“老調”,是渲染“日本週邊安保環境日趨嚴峻”,著重鼓吹“中國威脅論”和朝鮮是日本“迫在眉睫的威脅”,強調日美同盟的重要性。反覆重彈這些“老調”的目的,無非是為日本逐年增加防衛預算,不斷擴充軍備提供“理由”。

那麼,2018年日本防衛白皮書有什麼“新韻”呢?我認為,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為今年年底修訂防衛計劃大綱做鋪墊。按照俄羅斯軍事理論家B•N•斯里普琴科的“六代戰爭”理論,人類的戰爭經歷了分別以冷兵器、滑膛式槍炮、有膛線的槍炮、自動化和機械化武器(如坦克飛機)、核武器,現已進入以電子、信息、網絡為標誌的“六代戰爭”。根據“第六代戰爭”特點,日本防衛白皮書提出,將重點關注太空、網絡和電子戰,計劃在航空自衛隊設立“太空防禦隊”。同時大幅增加網絡防衛隊人員,計劃增加至約1000人。在電子戰方面,將新設立“電磁波政策室”,以電磁波干擾敵方通訊網絡。《防衛白皮書》還表示,將從美國引進最新型的海基宙斯盾反導系統的陸上版,建立“五層次陸、海基一體化反導系統”網,對不同高度的導彈進行攔截。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規定,日本的“自衛隊”不得擁有航空母艦、戰略轟炸機、遠程彈道導彈等進攻性武器。這一動向,有突破法律規定之嫌,或者說是打法律的“擦邊球”,顯示出突破“專守防衛”更明顯的趨向。

第二,改革陸上自衛隊,增強一體化作戰能力。日本新近成立了“自衛隊陸上總隊”,結束了1954年陸上自衛隊成立以來,沒有統一指揮機構的歷史。這是一項值得關注的重大改革。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日本國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不保持武裝力量”。冷戰形成後,美國轉變了對日政策。經美國允許,日本成立了陸海空自衛隊。但是,為了防止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美國不允許日本建立類似舊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的統一軍令指揮機構。這項改革是一次重大突破。

第三,強化陸海一體化作戰能力。例如,將“西部方面普通科聯隊”改組為“水陸機動團”。這支部隊總人數約2100人,有兩個聯隊的建制,將擁有包括從美國購買17駕“魚鷹”運輸機和52輛AAV7型兩棲戰車在內的新型武器。其戰術、裝備、部隊編制等,均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翻版,因此被稱為“日本版海軍陸戰隊”。成立這支部隊的目的,是為了應對所謂“西南諸島有事”。

2018年《防衛白皮書》彈奏出這種“新韻”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必須強調,2012年安倍以“奪回強大日本”為競選口號,重新坐上了“相位”。雖然日本每年都標榜要強化日美同盟,但2013年的《防衛白皮書》,即明確提出了“獨立強軍”的路線。按照日方說法,“除依靠自身努力,別無選擇”。這一說辭的背後,隱藏著對日美同盟可靠性的懷疑。2013年12月,曾任日本防衛廳長官、時任自民黨幹事長的石破茂在提及日本為何要成立“日本版海軍陸戰隊”時表示,“許多人認為,日本遭到麻煩,美軍會幫日本。但是,如果日本遇到麻煩,美軍真的會幫日本嗎?”這番話,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日本上述動向,對美日同盟會產生影響。但就目前而言,美日同盟不會解體。因此,相對而言,對中日關係的影響更大。因為,日本不斷擴充軍備,必然不利於周邊局勢的穩定。今天,中日已就“互為協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重新達成共識。中方已明確表示,希望“讓中日和平友好事業再起航”。那麼,日本的上述動向,是否違背了“互不構成威脅”這一共識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而“互為協作夥伴”是必須以“互不構成威脅”為基礎的。對此,希望日方能夠有清晰認識。(責任編輯 王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