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丨2018年國慶旅遊市場增速緣何創近10年新低?

关注丨2018年国庆旅游市场增速缘何创近10年新低?

中經文化產業:2018年國慶小長假昨日落下帷幕。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根據攜程9月末發佈的出境旅遊預訂報告,預計2018年國慶出境遊超700萬,同比增長10%+。而根據最新的上海、北京口岸統計的出入境旅客數據,2018年國慶均略負增長。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國慶小長假國內遊客和收入增速均創近10年來新低,也是首次降至10%以下。2018年國慶旅遊數據不佳究竟是何原因?

关注丨2018年国庆旅游市场增速缘何创近10年新低?

10月3日,遊客在河南鄢陵縣五彩大地展園內賞花 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增速十年來首次雙位數以下

據“中經文化產業”瞭解,綜合各地旅遊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上報和提供的數據,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

對比2017年國慶遊客、收入增長分別12.0%和14.0%,2016年國慶遊客、收入增長分別12.8%和14.4%放緩嚴重。

关注丨2018年国庆旅游市场增速缘何创近10年新低?

另據“中經文化產業”瞭解,2018年國慶國內人均消費825元,同比略降,也為歷史上首次。

关注丨2018年国庆旅游市场增速缘何创近10年新低?

對此現象,中信證券研究部社會服務行業組分析師姜婭、武明戈、楊清樸認為,主要和各景區門票調降價格有關,總體花費基本穩定。

出境遊部分,因為難以獲得官方的全國性統計數據,目前獲知的數據

一是攜程的預訂數據:

預計國慶出境7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

一是上海、北京、深圳的地方口岸的出入境數據(機場口岸國際旅客佔比上海+北京約一半)

北京口岸9月30日至10月6日出境25.0萬人次,同比下降5.9%,其中,大陸居民出境19.7萬人次,同比下降3.8%;


上海口岸10月1日至7日下午16時出境39萬餘人次,2017年10月1日至8日出境43.3萬人次、2016年7天出境39.6萬人次;


深圳邊檢總站10月1日至7日下午4時共查驗出入境人員526.9萬人次。

結合來看,2018年國慶出境旅遊增長同口徑看比較景氣,攜程預訂數據顯示的10%左右的增長具有指導性。

綜合來看,2018年旅遊出行人次總體放緩,中信證券研究部社會服務行業組的三位分析師認為,

主要原因之一和假期分佈有關係。2017年中秋、國慶連休拉長出行安排週期,如7天假期中一般10月6日即開始呈現明顯返程、而8天假期時10月7日尚會體現,1天的錯時對7天的同比數據影響會比較大。


二是國慶假期旅遊設施接待瓶頸3、4年前已經開始顯現,假期出遊體驗差vs居民消費升級對體驗要求提升造成假期旅遊消費已趨於理性。


但另一方面,或許確實部分反映了經濟預期下行背景下的消費收縮。2017年國內遊客上半年、國慶、全年增長分別是13.5%、12.0%和12.8%,2018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同增長11.4%,按比例推算,2018年全年國內遊客增長預計在10%-11%之間,將略低於預期的11%-12%。

关注丨2018年国庆旅游市场增速缘何创近10年新低?

10月7日,遊客在故宮南城牆上參觀 新華社記者陳曄華/攝

總體特徵保持,結構變化持續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2018年國慶假期旅遊市場情況》顯示,國慶假日市場呈現“四廣”特徵,即旅遊消費類型廣、文化參與範圍廣、惠民措施覆蓋面廣、文明旅遊參與度廣。另外,國慶假日期間,全域供給豐富,文旅融合產品,特別是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等廣受消費者的歡迎。

有業內專家表示,在全域旅遊理念的指導下,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推進,除傳統熱門旅遊目的地外,都市周邊遊、郊區休閒遊、鄉村體驗遊等以“旅遊+”方式打造的新產品、新業態已成為假日旅遊的“新潮流”。

而中信證券社會服務行業組3位分析師認為,2018年國慶假期的總體特徵和往年假日市場變化不大,即新型景區、休閒度假型景區客流增長相對強勁,城市周邊遊、自駕遊火爆;出境遊目的地選擇趨於多元化。

1、自然景區門票普降,遊客增長較好。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28日,各地已出臺實施或發文向社會公佈了981個國有景區免費開放或降價措施(免費開放74個,降價907個)。其中5A級景區降價159個,降幅均在20%左右。

黃金週前完成降價、景區遊客量增長較好,但收入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

黃山景區共接待遊客18.96萬人,增長10.38%;門票收入3061萬元,下降11.0%。


九華山共接待28.2萬人,下降8.2%,門票收入2494萬元,下降15.2%。


武陵源核心景區一次性進入19.5萬人,增加16.6%。


峨眉山風景區共接待遊客14.3萬人,下降0.18%。

关注丨2018年国庆旅游市场增速缘何创近10年新低?

2、休閒遊較為火爆。

宋城三亞千古情前六日接待17.73萬人,增長27.4%;


寧鄉炭河古鎮接待29.3萬人,增長4.6%,其中3日當天連演8場,吸客約6萬人再創紀錄。


烏鎮景區接待47萬人,增長7.7%;


宏村接待13.05萬人,下降0.45%。

关注丨2018年国庆旅游市场增速缘何创近10年新低?

3、海南市場總體穩健,免稅銷售額增長亮眼。

三亞八大景區前六天接待55.79萬人次,增長12.32%。


海口免稅店進店人數2.1萬人次,增長0.85%,銷售額3788萬元,下降0.39%;


三亞免稅店進店人數11.8萬人次,增長3.4%,銷售額1.72億元,增長22.8%。

三亞免稅店進店客流較平、但收入大幅增長,說明購物轉化率的提升仍在持續,門店經營性提升、顧客消費能力的釋放保持良性通道。

关注丨2018年国庆旅游市场增速缘何创近10年新低?
关注丨2018年国庆旅游市场增速缘何创近10年新低?

緩解“黃金週”擁堵須有長遠之策

目前,保留國慶“黃金週”應是權宜之舉,而推廣帶薪休假、建立週末、節日與帶薪休假相結合的國民休假制度是長遠之策。

國慶節長假剛過,人們在享受歡樂祥和的假日生活的同時,也對熱門景區和城市的人山人海、汽車長龍的經歷表示了無奈。

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是現行的休假安排,使旅遊供給設施的常年相對穩定性與“黃金週”旅遊需求的集中爆發性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破解這個問題的關鍵則是改進國民休假的制度安排,改變目前用挪假方式,在全國統一放假時間把千軍萬馬趕上黃金週這7天。

鑑於20年來挪假式長假已成為一種慣性,也由於當前國民經濟和城市化現狀還不可能完全實行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現實可行的是在繼續實行挪假式長假的同時,用保障“黃金週”式休假的決心和措施,加大進推廣帶薪休假的力度,使更多的職工群體能自主安排休假時間,錯開全民休假時段,逐步緩解“黃金週”式假期閘湧式的休閒旅遊的狀況。

十多年來,已有約半數的職工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帶薪休假權。與英法等國用了80年才普及了帶薪休假相比,是一個不小的進步。未來,我們要進一步細化帶薪休假的實施群體與辦法,其中,國營、外資和品牌民營等企事業單位是推行帶薪休假制度的重點。

目前,中小民營企業職工占城鎮就業總人口的大多數,2億多的農民工與流動就業人員,他們是實行帶薪休假的難點。農民工與流動就業人員主要休假訴求是每年有1到2次的探親假。針對他們的實際狀況,我們可以制定可行的探親休假實施辦法,在時空上疏散與分流他們的探親訪友與其他職工的休閒旅遊潮。

而推廣帶薪休假制度的關鍵是依法採取強制性措施與激勵性措施相結合的手段,從法律、制度等層面保護勞動者的休假權益。在《勞動合同法》中應增加關於職工帶薪年休假的條款,列為與“五金一險”同樣重要的內容。

另外,還可以運用經濟手段鼓勵企事業單位實行全員帶薪休假制度。勞動人事與工商部門採取具體措施倡導企事業單位給職工依法休假,企業可把為職工的旅遊支出列入其經營成本。提倡有條件的地方倡導和鼓勵開展社會福利旅遊,對向弱勢群體提供優惠的休閒、旅遊服務的企事業單位進行補貼或減免稅負。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我們或許可增加傳統的元宵節、七夕節與重陽節為法定節日。把這3個民族傳統節日列為法定節日,可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促進四海華人同心。

最後,錯開大、中、小學校寒暑假時段。我國幅員遼闊、氣溫差異巨大,為了緩解寒暑假出遊高潮,可借鑑法國、德國等國各地區學校錯開放假的做法,根據我國南、中、北部地區氣候差異的情況,全國大中小學錯開開學時間,不在同一時段統一放寒暑假與春遊秋遊,並與職工帶薪休假相結合,為自主選擇家庭親子旅遊時段創造條件。

目前,保留國慶“黃金週”應是權宜之舉,而推廣帶薪休假、建立週末、節日與帶薪休假相結合的國民休假制度是長遠之策,也是提升國民旅遊休閒品質,推動休閒旅遊經濟從數量型向數量質量相結合、從粗放式、規模型向集約與效益並重轉型升級的必然之舉,也是國民休假制度與國際接軌的必然之舉。

王興斌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特約專家

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津貼獲得人

國家旅遊局原規劃專家

关注丨2018年国庆旅游市场增速缘何创近10年新低?
关注丨2018年国庆旅游市场增速缘何创近10年新低?

您可能感興趣的是

主編:成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