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東這個土特產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你一定吃過!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近日,農業農村部對2018年第二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產品進行了公示,啟東蘆稷上榜。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由啟東市高效設施農業協會申請對“啟東蘆稷”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申請材料已通過地縣兩級農業部門審核確認和省級農產品地理標誌工作機構初審合格,並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的登記保護條件,農業農村部擬准予登記,依法實施保護。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啟東蘆稷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為:

啟東市所轄匯龍鎮、北新鎮、惠萍鎮、寅陽鎮、東海鎮、近海鎮、南陽鎮、海復鎮、合作鎮、王鮑鎮、呂四港鎮、啟隆鎮共計12個鄉(鎮)261個村居。

地理座標為東經121°25′40″~121°54′30″,北緯31°41′06″~32°16′19″。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農產品地理標誌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據瞭解,農產品地理標誌,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特徵主要取決於該特定地域的自然生態環境、歷史人文因素及特定生產方式,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誌。

農產品地理標誌是在長期的農業生產和百姓生活中形成的地方優良物質文化財富,建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制度,對優質、特色的農產品進行地理標誌保護,是合理利用與保護農業資源、農耕文化的現實要求,有利於培育地方主導產業,形成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美文欣賞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蘆 稷

龔鵬飛

蘆稷,又叫甜蘆粟。是高粱的一個變種,長相與高粱很相似。蘆稷幼苗時,翠綠的莖幹上點綴著幾片嫩葉,很難分辨出哪棵是高粱,哪棵是蘆稷。高粱是收米粒而棄秸杆,而蘆稷的精華卻全在秸杆。成熟的蘆稷,撕開碧綠的蘆稷皮,露出水靈靈的肉質。咬一口,嚼兩下,一股甜甜的糖水順著咽喉直下,滿嘴清香,透心涼爽。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家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沙夾黃的土質優勢,最適宜蘆稷生長。一顆顆小草似的蘆稷秧吸足了陽光、雨露和土壤裡的營養,從長葉、拔節、抽穗……有條不紊地續寫著它成長的故事,逐漸成為田野一角浩浩蕩蕩的綠色大軍。蘆稷一年兩熟,頭茬蘆稷,成熟於盛夏。晚茬蘆稷(冷水蘆稷),成熟於晚秋。從暑日蘆稷上市,到冬前霜降為至,汁多味醇的蘆稷在農家隨時可以享用。到了晚秋,農人在田地挖個一尺多深的坑,將吃不完的蘆稷整根連葉帶殼填埋坑中,上面蓋上一層稻草和一層泥土。春節前後起田的填藏蘆稷稱“填蘆稷”,那種蘆稷,節段晶瑩剔透,尤是鮮潔爽口。家鄉人常將這“填蘆稷”紮成整齊的一捆,作為饋贈親友的禮品。當年,我就背過二捆“填蘆稷”去看望居住在上海的大舅。

在我童年時代,農家在宅前屋後、田邊地角,甚至在番芋鱗溝上都種上幾排蘆稷。桂花飄香之際,也是蘆稷成熟之時。清風徐來,蘆稷青翠的莖幹直立挺拔,嫩綠的枝葉舞動搖曳,黑色穗子沉甸甸地掛於枝頭,成片的蘆稷,俯瞰著與它相鄰的植物,俯瞰著田間忙碌的農人。一場連綿的秋雨後,大片蘆稷越發綠意盎然,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晚霞染紅了西天,父親收工回家,踏著鋪滿茅草的田埂,在一群挨挨擠擠、青青綠綠的蘆稷前駐足,瞅準籽黑、杆壯的蘆稷,彎下蘆稷梢頭,手握梢頭部分,做好架勢,用力往後一使勁,蘆稷便連根而出,拖著走時,淅淅瀝瀝的泥便在身後落了一地。夏日夜晚,月光皎潔,清風拂人。勞累了一天的鄉親們吃過晚飯,搬一把椅子,來到院子裡乘涼,享用自產的甜菜瓜、甜蘆稷是一家人最為盡興的節目。老祖母牙口不好,選擇汁多渣少的蘆稷根部,我與弟弟是全家的寶貝,自然是蘆稷中間又甜又松的肉段。大人小孩一邊嚼著蘆稷,一邊聊著閒話,清苦的日子在全家人融融說笑間有了甜味。待蘆稷嚼得嘴巴發碎之後,地下當然是一片狼藉,但這樣的狼藉極好處理,掃到不礙腳的地方,待到火熱的陽光烤乾了,那些軟殼啊青皮啊殘渣啊,就成了灶膛內的燃料。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大伯當年中學畢業後,離開家鄉去新疆支邊。新疆生活艱苦,吃的包穀面喝的白菜湯,大伯刻苦勤奮,被新疆郵局招聘為正式工。有年秋天回家探親,臨走時,祖母為他準備了黃豆、赤豆等家鄉土特產,大伯怕重,不肯帶,唯獨這蘆稷,他卻不嫌多。他說新疆的哈密瓜甜,汁液流在桌上會凝結成粘稠的糖,但比起家鄉蘆稷來,哈密瓜少了沁人心脾的清涼爽口,更少了咀嚼蘆稷時汁液肆意橫流所特有的愜意。事後大伯來信說:所帶的一大捆蘆稷,在火車上一路行,一路嚼,既作飲料又消遣。尚未到烏魯木齊,蘆稷已所剩無幾。現在想來,當年大伯吃蘆稷不僅僅一種是甜在舌尖的味覺,或許更多是一種甜在心裡融入靈魂的家的感覺。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家鄉下很少看到甘蔗,街上所賣的甘蔗都是外來貨,價格不低,農家孩子大多不敢問津。可望又可及的是比甘蔗瘦弱的蘆稷。不需花錢,舉手可得。當年,我家老宅後面是大隊的果園地,種有桃樹、水梨、柿子、金柑等果樹。看園的二位老人在果樹的旁邊種有大片的蘆稷。一般農家蘆稷剛“賴斑”,果園裡的蘆稷已是黑籽,早熟的蘆稷總讓孩子們饞涎欲滴。放學之後,我們幾個孩子常偷偷鑽進“青紗帳”似的蘆稷園,專挑高大筆直,穗子紫紅的蘆稷,手起刀落,砍下老根。把砍倒的一捆蘆稷兩人一扛,扛到後面的河坡上,去葉剝殼,邊咬邊嚼邊吮吸涼津津的甜汁,幾番咀嚼之後,將蘆稷渣吐出,滿口透出一股青草的香氣,胃部湧動的饞蟲迅速安靜下來。記得當年果園裡的蘆稷正中心有個紅點,這種紅心蘆稷,口味尤是甘甜。一捆蘆稷從容吃完,地上是一堆白白的蘆稷渣,引來許多的螞蟻爬過來。用蘆稷皮用做玩具,那是孩子們樂此不疲的遊戲。會玩的,蘆稷皮撕得細細的且不斷,用剪刀一根根修尖,將修尖的蘆稷皮彎過來整齊地插進嫩白的蘆稷莖中,就成了一個小巧的空心蘆稷燈籠。手拙的,只會編籬笆,找幾根長一點粗一點的蘆稷皮作經,其餘細一點的蘆稷皮作緯,來回穿插,不一會小籬笆就編成了。蘆稷可吃又可玩,更增添了孩子對蘆稷的喜愛之情。

吃蘆稷比吃甘蔗方便,不需要工具,只要你的牙齒足夠有勁,就可隨意嚼。不過,蘆粟皮雖薄卻十分鋒利,稍不留神手上、嘴上就會留下傷痕,且立馬見血。在鄉間,蘆稷皮不叫蘆稷皮,而叫“蘆稷損刀”這形象的名稱,讓蘆稷在甘甜中,多了一份凜冽。在我童年記憶中,蘆稷皮曾一而再、再而三給我的嘴唇、手指留下過“血的代價”,孩子們處理傷口的辦法原始且簡單,嘴角壞了就把作業本的一角撕下來一貼了事。萬一手指被割破,只要把蘆粟皮上面的那層白霜刮下來,敷到傷口上很快止血去痛。雖說不出有多少醫學道理,但卻管用。“蘆稷損刀”給我瞬間的疼痛,總擋不住我吃蘆稷的熱情,而更讓我深刻領悟:什麼才是幸福、甘甜的痛。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蘆稷,這本土的“甜蜜小吃”一身土氣,可它渾身有用。嫩綠的葉子是用來餵豬羊的上好草料;斬下的根、撕下的皮、嚼下的渣曬乾後可當柴火;至於穗頭,那更是捨不得丟掉的,被整整齊齊地碼在羊棚前,曬乾,到了農閒時還要用來扎掃帚。老輩人說:常吃蘆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小孩在夏令季節日食三兩根甜蘆粟,就能不生或少生“熱癤”。改革開放之前水果貧乏,是蘆稷充當了時令水果。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蘆稷也不失為純天然的“綠色飲料”。蘆稷成熟之季,小城菜場門口總有賣蘆稷的攤位。成捆蘆稷青翠欲滴,砍去了根鬚和穗子,整齊地躺在三輪車上等著人們去挑選。不論你買多少根,攤主都會幫你一節節斬斷了用細繩紮好,讓你輕巧靈便地帶回家。城裡人下班回家,挑上四、五根蘆稷。晚飯後,全家三口邊看電視邊嚼蘆稷,確是一種溫馨的休閒享受。

家鄉的蘆稷,樸實無華卻充滿家鄉的味道。每年初秋,習習涼風吹走了煩人的暑熱,我總惦念起家鄉那甜津津、脆生生的蘆稷來,這份沁人肺腑的甘甜,這份舌尖上的回憶,是我一生最難忘的甜蜜。

全媒體記者 王天威

启东这个土特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你一定吃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