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莉:線上線下,教書育人甘之如飴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爭做“四有好老師”的殷切希望和要求,用“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和“四個服務”統領教師成長髮展,引導教師立德樹人,大力宣傳我省新時代教師陽光美麗、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良好形象,展現教師風采,發掘先進典型,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四川省教育廳決定繼續開展“四川教師風采”2018年度典型代表展評活動。

即日起,教育導報將聯合“川教之聲”陸續推出2018年四川教師風采候選人事蹟,讓我們為這些老師熱烈打call。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四川天一學院教師甘莉的故事。

甘莉:线上线下,教书育人甘之如饴
甘莉:线上线下,教书育人甘之如饴
甘莉:线上线下,教书育人甘之如饴

四川天一學院副教授甘莉的課堂不侷限於幾十平方的教室內。校園人工湖邊、教師公寓裡、回家的路上……她隨時在微信、QQ平臺收聽學生的口語語音作業,和學生口語聊天。她手機裡的學生交流群達27個,十幾年來依然和學生保持聯繫。

年輕的學科帶頭人

從教15年來,甘莉從人文與藝術設計系專職英語教師兼輔導員幹起,長期居住在寢室和學生打成一片。正是因為對學生的瞭解和責任,讓她在教學和科研鑽研上有了充沛熱情。

針對高職高專大學生英語總體水平較低、學生綜合素養較差的情況,她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效率最大化,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依據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以及互動式教學法,她開創了“樂學互動”教育模式,並將翻轉課堂融入其中。課堂從教室延伸到課外,校園的人工湖邊、教師公寓裡、回家的路上……隨時在微信、QQ平臺收聽學生的口語語音作業,和學生口語聊天,學生學習積極性被大大調動起來。

甘莉:线上线下,教书育人甘之如饴

2007年,因學院發展的需求以及個人表現優秀,甘莉被推選為學院英語系教研室主任,此後又擔任系部專業及學科帶頭人。任職期間,她多次獲得學院“先進個人”、“優秀專職教師”、“專業建設貢獻獎”、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比賽四川賽區“優秀指導教師”、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比賽“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

科研方面也碩果累累。她參編了13部教材,其中主編4部,副主編3部;撰寫論文12篇,其中全國核心期刊2篇,省級優秀期刊3篇;近幾年完成了省級立項課題4項,目前正主持和參與2項省級立項課題以及1項國家規劃重點課題子課題的研究工作。

甘莉:线上线下,教书育人甘之如饴

培養熱愛生活的公民

許多學生聽了甘老師的課後,感慨除了獲得知識技能以外,更多的是學會了如何去熱愛生活和做一個有良知的公民。

甘莉開通個人微信公眾號“路人伊”,利用休息時間和學生建立溝通平臺,定期上傳教學經驗,同學生分享原創文章以及教學相關的育人見解。她希望從點滴言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目前,她所任教過QQ學生交流群共達27個,十幾年來依然保留著和學生們的溝通聯繫。她一直通過自己工作生活經驗去影響和鼓勵學生,獲得學生的一致好評。

一位好老師,不僅僅只是站在講臺上,更重要的是她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教育她的學生,從而改變學生的一生。

許多學生把甘莉當做朋友、長輩、親人。一些學生曾一度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甘莉雪中送炭。一名2016級學生小王因從小缺乏父母關愛,逐漸養成進酒吧的習慣,甘莉和輔導員一起關心她,慢慢改變她,最終學生學習和生活狀態有了很大改觀。2012級學生小李因戀愛關係走上迷途,不敢告訴父母,甘莉主動帶學生進醫院進行治療,在醫院照顧了她三天的飲食起居,並給予一定經濟幫助,還幫助該名學生進行了心靈創傷的疏導,學生後來進入社會發展不錯。

甘莉:线上线下,教书育人甘之如饴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甘莉任職多年來,資助過學院多名殘疾學生,其中2014級信工系學生小黃,由於意外事故右半身肌肉癱瘓,甘莉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和他交流溝通,並在學習上不斷鼓勵他,教學期間每月生活上給予他一定資助,最後幫助該名學生成功走入了社會。

民辦大學的教學之路崎嶇不平,甘莉對自己的要求是:“無愧於領導的關懷指導、無愧於同事們的信任支持、無愧於學生的前途發展、無愧於家長的殷切期望、無愧於自己的崗位職責。”如今,在她的學生心中:“甘媽永遠那樣地優雅、自信、從容,在教育的道路上永遠都懷著一顆炙熱的心!”

文丨胡敏

圖丨受訪者提供

川教之聲

甘莉:线上线下,教书育人甘之如饴

教育導報

甘莉:线上线下,教书育人甘之如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