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萬戶停電、數十條電線跳閘,「山竹」損失如何消除

157万户停电、数十条电线跳闸,“山竹”损失如何消除

【無所不能 | 蠶豆 徐雷鵬】經歷了兩天的肆掠,強達17級的颱風“山竹”終於平靜。這個週一,粵港澳人民已恢復上班。

然而,“山竹”過後,電力企業可要“加班加點”。截至9月16日15時,南網供電區域受颱風“山竹”影響用戶有157.09萬戶,數十條電網線路跳閘停運;港澳地區同樣受到影響,香港約4萬用戶供電中斷,澳門賭場也歷史性地因“山竹”而關閉。

157万户停电、数十条电线跳闸,“山竹”损失如何消除

“山竹”已來風滿樓 三地電力無顏色

“百里嘉”前腳剛走,“山竹”便迅速補位。一向號稱吃遍天下的廣東人看到這個自帶萌點的東西卻有些心中生畏,紛紛“躲進小樓成一統”。

9月16日17時許,強颱風“山竹”得現真身,於廣東江門台山海宴鎮登陸,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

網友們一邊感嘆“山竹”超強的破壞力,一邊開著腦洞,將其命名為:“風暴催生·不停者·太平洋上的魔鬼·東亞和東南亞人的苦主·南海的卡麗熙·學生、上班族的解放者·災難之母·山竹”。

不過,網友們的調侃掩蓋不了“山竹”的“罪惡”。已到訪菲律賓的“山竹”造成64人死亡,45人失蹤,33人受傷,大風、暴雨所帶來的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災害致使受災地區出現大範圍通訊中斷、道路受阻,首都馬尼拉地區約43萬人陷入斷電危機。

即便粵港澳三地政府部門嚴陣以待,早早地出臺應急措施以降低“山竹”的危害。但在“山竹”的魔爪之下,依然毫無還手之力。

市民們隔著瑟瑟發抖的玻璃窗眼睜睜地看著狂風席捲著大樹、暴雨裹挾著高樓,沒有外賣、快遞的肥宅生活只剩下感受“山竹”的樂趣了。而在室外,一切公共設施都成了“山竹”隨意把弄的玩物。這其中,承載著現代文明的電力設施首當其衝。

據南方電網消息,截至16日15時,南網供電區域受颱風“山竹”影響用戶有157.09萬戶,未恢復供電用戶97.68萬戶。其中,受災嚴重的肇慶地區,共造成7條220千伏線路、8條110千伏線路、3條35千伏線路、53條10千伏線路跳閘停運,220伏線路杆塔倒塔1基,停電臺區共計1188個,受影響用戶達82879戶。

港澳地區地處颱風前線,自然也難以倖免。中華電力今日發公告稱,在“山竹”襲港影響下,40 萬伏特及 13 萬 2 千伏特架空天線受嚴重惡劣天氣影響,約 40000個客戶的供電中斷,主要位於新界北區、元朗及西貢。

而在澳門,就連賭場也歷史性地因“山竹”而關閉。澳門電力公司為保障公眾安全和供電設施,主動在低窪地區進行拉閘斷電,預計在積水退去後恢復供電。

電網公司全體出動 核電、風電各有對策

能源企業為了在臺風期間保障供電,更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 首先要保障廣大居民供電,南網國網徹夜難眠。

廣州供電局累計安排應急值守及搶修人員1800人、搶修車輛504輛、應急發電車46輛、發電機75臺,“全局上下所有員工全面防禦雙颱風”。

電網運行人員重點針對有水浸風險隱患的電房、變電站,採取砌擋水牆、增配抽水泵、沙包等措施進行防範,並協調市水務局抽調了2臺大功率抽排水車備用。

同時,廣州供電局對沿海50公里以內的77座110千伏以上變電站進行了抗風能力評估;對臺風重點影響區域內162個變電站的匯控櫃端子箱、門窗、VI標示牌等進行了檢查加固;對67個重要站點做好了全站失電後應急發電車接入的預案。

廣州供電局通信中心還操作了無人機對抱杆進行隱患排查,出動了20臺無人機、2臺直升機的巡航戰隊,重點排查核心變電站、發電廠、線路走廊密集區域附近周邊。

看看隔壁福建電力又做了哪些努力。

國網福建省電力集結搶修隊伍13868人,大型排澇車4輛,應急燈塔53座、大型燃油熱風機191臺,應急發電車94輛與“山竹”展開抗戰。

輸變電設施特巡特護和隱患排查變電站、線路等設施防洪、防泥石流、防風措施,累計共安排7931人次,巡視杆塔13876基,變電站799座、配網線路2352條、配電站所1278座,整改輸電線路防護區和變電站周圍存在易漂浮物、變電站排水設施堵塞等隱患306處,並對352基杆塔的防風拉線進行緊急加固……工作量太大有沒有!

  • 除了電網,核電安全、預防極端災害下的核洩漏是引人關注的重中之重。

颱風對核電站來說,那可是頭號防範對象,早在建站之處,核電工程人員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核電站選址時,就會分析廠址地區300至400公里範圍內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熱帶氣旋(颱風),推算出廠址海域可能發生的最大風暴及颱風帶來最大損害的演進路徑,在設計中留有足夠的防洪裕量。因此大多數沿海核電站都選址於灣區內,灣區都有山體作為屏障,而且灣內水位較淺,不容易引起大的風浪。

核電站的設計標準能夠抵禦颱風的襲擊。除在核島內部設立多個預備電源外,還建設了應急電源廠房以及柴油機倉庫。即使廠區被淹,應急電源仍可啟動,從而滿足全廠斷電情況下的補水和電源需求,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

颱風登陸前,核電基地一般會採取一些“看上去很普通”但實際上很有用的應對措施,主要包括:

  • 檢查、測試應急設施,包括衛星電話、應急照明燈、應急相關物資等;清理現場鬆散物,並對鬆散物進行固定。對各廠房、宿舍的門窗進行防護,採取張貼膠帶、防爆膜、安裝木板等措施,保證廠房的安全。

  • 發佈颱風應急通知,禁止核電現場一切戶外作業和水上作業,對現場高大設2備的防颱措施檢查。

核電站之外,還有一個令人十分憂心的傢伙,海上風電。

安裝在海上的大風機,作為一根杆子,它難道不會被大臺風颳跑刮斷嗎?!畢竟9月16日,連海油工程的工程船都被吹走了,幸而經過公司的求救與救援,全部73名船員安然無恙,未發生環境汙染事故。

但海上風機畢竟不是一根普通的杆子。

去年8月江蘇的“魔蠍”颱風發威時,風機不僅沒有被吹走,反而還“變害為寶”。颱風期間,江蘇響水風電場3天的發電量已突破1000萬千瓦時。

當然,上述情況是少數。

總體而言,颱風對風機影響是巨大的。

颱風對風力發電機組的破壞機理主要是對設備結構施加靜載荷和動載荷疊加效應。

颱風來臨時空氣密度很大,風速也高達70米/秒,因此設備極易超過設計載荷極限,遭到破壞。

颱風來臨,海上風機可能出現這些意外:

整體傾覆(整個倒掉)、塔筒破壞(杆子壞了)、葉片損壞以及對輸電線路的破壞。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如何讓風機在臺風下面更堅挺?

科研人員告訴我們,有下面一些方面可以改進。

首先要讓部件承載能力加強。

  • 加強基礎和塔架,以保證颱風來臨時主體結構、基礎都能承受颱風帶來的靜載荷和動載荷。

  • 加固輪轂。輪轂是整個風力發電機組重要承載部件之一,它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以保證機組在各種載荷情況下能正常運行。

  • 相應地,葉片也應加強。主軸制動力矩與偏航制動力矩都應該加強。

其次,可採取一些主動保護措施:

  • 主軸機械制動。風力發電機組制動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在風速過大、外界環境改變或是風電機組出現故障時對風電機組實施停機制動,安全性較高,動作較簡單。

  • 葉輪偏航90度。 颱風經過時風速變化大、風向變化頻繁,如果讓葉輪跟蹤頻繁變化的風向,由於偏航動作的滯後性,不僅無法保證葉輪偏航主風向90度,而且在高風速和風向頻繁變化狀況下偏航,對偏航驅動系統和葉片都是更加嚴峻的考驗。

  • 葉尖制動體甩出。在葉輪偏航颱風主風向90度並鎖住狀態時,在臺風經過的整個週期,葉尖制動體甩出將減小葉輪旋轉力矩的最大峰值,減小葉片及齒輪箱傳動齒輪的載荷,有利於風電機組的保護。

最後,讓我們對保障能源供應的相關工作者表示敬意。比心。

參考資料:《海上風電發展與颱風影響分析》作者: 王敏慶 李潤堃 王逸帆 丁園芫 吳晴晴

157万户停电、数十条电线跳闸,“山竹”损失如何消除
157万户停电、数十条电线跳闸,“山竹”损失如何消除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找能豆君 | icaixinenergy ; icaixinenergy2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