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建國不足30年,爲什麼那麼發達?

雷州話閩南人河洛郎


談到中歐班列的最大合作伙伴,大家都知道是歐洲,但要說哪個國家最早支持這項目,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國家就是哈薩克斯坦。曾有網友發現,哈薩克斯坦和卡塔爾的GDP相差不少,誤以為其經濟高度發達。

其實不然,由於人口較多,哈薩克斯坦的年人均GDP和收入,與中國不相上下。不過,看似不起眼的哈薩克斯坦卻是中亞最大的經濟體,而且近年來在中國的幫助下,經濟正由復甦轉為快速增長。

1,人口數量僅2000萬,卻擁有位居世界前列的石油儲量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中亞國家深居內陸地區,經濟發展依賴農牧業,那為何哈薩克斯坦的經濟水平看似與中國差不多這是因為哈薩克斯坦本土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石油儲量約50億噸,佔世界總探明儲量的3.2%,位列全球第9位;天然氣儲量約2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5%。如此豐富的資源,對人口不足2000萬的國家,顯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資料顯示,石油工業是當地的支柱行業,石油收入佔其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21世紀初,憑藉能源出口,哈薩克斯坦賺取了大量外匯,實現了經濟的超高速增長,增速最高能達到13.5%。通過大量積累的資本,哈薩克斯坦還把資金大量投入到冶金,煤炭,機械等大量傳統工業。要知道,哈薩克斯坦的礦產資源也極其豐富,錳,銅,煤,鐵及金礦藏量均位居世界前十。正因如此,哈薩克斯坦的經濟以石油,天然氣,採礦,煤炭產業為主,而農業佔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5%。

2,作為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為哈經濟提供多重幫助

不得不提,作為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為哈薩克斯坦的經濟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就像澳大利亞通過鐵礦石出口實現經濟持續發展一樣。據官方統計,截止到2017年年底,中國是哈薩克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是其第二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也許是這個合作基礎,當中國提出了“中歐合作之路”的倡議,哈薩克斯坦率先發聲表示支持。

其實,哈薩克斯坦主動擁抱中國,與本國日趨發展緩慢的經濟也有很大關係。自2013年開始,世界經濟復甦緩慢,烏克蘭國內頻出問題及俄羅斯經濟受打壓,都不可避免影響到了哈薩克斯坦的經濟,2015年它的經濟增速甚至降到1.2%,完全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恰恰沒多久,中國便提出了由中亞通往歐洲的合作構想,在如此重要的合作契機面前,哈薩克斯坦最終成為了與中國合作項目最多的國家,堪稱中歐合作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3,哈薩克斯坦變身重要樞紐,經濟有望實現高速增長

受益於中國的支持,哈薩克斯坦正成為中國與歐洲鐵路的重要樞紐,源源不斷將中國商品運往歐洲,同時也使得該國的資源,過剩的農牧產品有機會運往國外,自此哈薩克斯坦多了一枚“中亞最大物資集散地”的國家名片,運輸業及相關產業正為哈薩克斯坦提供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據相關統計2016年,僅運輸業佔哈薩克斯坦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就有7.8%。

過去,哈薩克斯坦曾依靠出口資源,實現舉世矚目的超高速增長,但不免讓其陷入了“資源詛咒”的發展困境,而如今中國正給哈薩克斯坦提供了有利的經濟轉型機會,相信哈薩克斯坦只要能利用好機會,必定能伴隨中國的崛起而實現經濟富強。


金十數據


主要是靠賣資源賣的唄。哈薩克斯坦地廣人稀,地大物博,近幾年的人均GDP在8000-12000美元左右(受國際市場價格影響較大),已屬於較為富裕的國家。但是,富國不等於發達。哈薩克斯坦的製造業比較落後,過於依賴資源出口。

阿拉木圖的夜生活

阿拉木圖年輕人


哈薩克斯坦石油、天然氣、鈾、銅、鎢、稀土等儲量都非常可觀,而且出口量逐年增長。賣資源是哈薩克斯坦經濟的主要來源。哈薩克斯坦獨立以來,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執政地位穩固,社會穩定,同時趕上國際資源和礦產資源價格大幅上漲,哈薩克斯坦的經濟也因此騰飛。

哈薩克斯坦也希望從長遠出發,改變過度依賴出口的狀態。2017年1月份,哈薩克斯坦在首都建成了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希望效仿中東國家,吸引外資搞經濟多元化,搞“伊斯蘭金融”。該金融中心擁有自己的證券交易所,由哈薩克斯坦政府和兩家外國合作伙伴納斯達克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共同擁有。它已與微軟,IBM等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並已同意接受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提供的機構支持。這體現了哈薩克斯坦打造中亞“

綠色金融中心”的遠大目標。


萊茵的黃金


哈薩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總面積超過270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2000萬,又稱作“天馬之國”,是前蘇聯加盟國中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國。哈薩克斯坦雖然算不上是發達國家,但是其經濟科技實力並不可小覷。如今的哈薩克斯坦,佔據中亞五國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發達,主要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哈薩克斯坦擁有全球25%以上的鈾礦、50%以上的鎢礦,鐵、銅、錳、鉛鋅、金等儲量全都位居全球前列。同時,哈薩克斯坦也是全球能源資源最豐富地區之一,石油已探明儲量超過50億噸,天然氣5萬億立方米,在裡海等地區仍舊有非常廣闊的油氣儲量遠景。

蘇聯解體以後,得益於豐富的資源、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不斷上升,以及哈薩克斯坦積極的對外政策等,哈薩克斯坦累積了大量財富。除了礦產與能源,哈薩克斯坦也是全球重要的糧食、乳畜業產品、棉花、水果等出口國。

哈薩克斯坦之所以比較發達,就得益於豐富的資源以及和平安寧的總體環境。但總體來說,哈薩克斯坦只是經濟上過得去,並不能說其發達。


澹奕


簡單和新疆對比一下


看一下2017年的哈薩克斯坦

不知道什麼是發達,要是單算北疆地區,哈薩克斯坦完全比不上,新疆在全國屬於什麼層次大家都清楚,貧困地區。


那個好 她是誰呀🐭


哈薩克斯坦全稱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國土面積2724900平方公里,是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的世界第九國土面積大國,世界第一大內陸國。哈薩克斯坦人口約為18204499,位於全球第63位,其主體民族為哈薩克族,此外也有俄羅斯、烏茲別克、烏克蘭、白俄羅斯、德意志、韃靼、維吾爾、高麗、塔吉克等民族,官方語言為哈薩克語,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需要注意的是:哈薩克斯坦並不是一個發達國家,但在前蘇聯解體後獨立出來的原加盟共和國中的確是發展相對較好的。

我們不妨拿哈薩克和烏克蘭進行對比:獨立之初的烏克蘭和哈薩克分別是獨聯體內的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論起來烏克蘭還相對佔優。如今兩國獨立過去27年後再回頭來看兩國在這27年裡取得的成績:烏克蘭陷於北約和俄羅斯的東西地緣之爭,國內親西方派別和親俄派別水火不容,最終導致了克里米亞入俄和烏東戰事的爆發,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同樣處於大國博弈風口浪尖的多民族的哈薩克不僅國內政治穩定、民族關係和睦、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8838美元),同時也成為了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之錨和中亞地區事實上的領導者。

其實我們翻開中亞地圖仔細端詳就會發現: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其實並不理想,早在哈薩克民族形成之前這片地域就屢屢淪為大國博弈的角鬥場——公元前五百多年這裡是波斯帝國和馬薩格泰人博弈之地,後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也來到此處;在公元前後這裡是漢朝和匈奴博弈之地;公元8世紀這裡是大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博弈之地;12世紀這裡是西遼和塞爾柱帝國博弈之地;13世紀這裡是蒙古和花剌子模博弈之地;17~18世紀這裡是清帝國、準噶爾汗國和沙皇俄國三方博弈之地;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開始向鄰近阿富汗的中亞地區滲透擴張,儘管哈薩克是中亞五國中最北面的國家,離阿富汗尚有相當的距離,但也沒能躲過西方勢力滲透擴張的步伐,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作為蘇聯遺產的最大繼承者仍在哈薩克保持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哈薩克又形成了俄羅斯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博弈。然而就是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求生的哈薩克不僅頑強生存了下來,更是頑強捍衛著國家的獨立性——哈薩克沒淪為任何域外勢力的附庸,反而在各路外部勢力之間左右逢源。

事實上席捲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的顏色革命也曾蔓延到哈薩克,然而哈薩克卻沒被顛覆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親西方國家,而在顏色革命流產後哈薩克也沒因此而與西方勢力結怨,而是繼續堅持在俄羅斯和西方以及其他各路勢力之間的平衡外交。作為身處大國博弈漩渦的哈薩克堅持這種平衡外交其實對自己最為有利,問題在於:烏克蘭也千方百計試圖在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維持平衡外交,然而卻落了一個左右不是人的尷尬處境。哈薩克為什麼就能實行這種平衡外交呢?

1991年12月8日作為前蘇聯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在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會晤,簽署了一項關於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定,宣佈“蘇聯作為國際法主體和地緣政治現實將停止其存在”。同年12月12日哈薩克斯坦等五個中亞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會晤並發表聲明:表示願意作為“平等的創始國”參加獨聯體。這時的哈薩克領導人是1991年12月1日以98%的得票率當選的哈薩克總統努爾蘇丹·阿比舍維奇·納扎爾巴耶夫,他可以說是這個國家的傳奇人物:早在1984年他就成為了前蘇聯哈薩克加盟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哈薩克獨立後他連續四次當選哈薩克總統,至今仍在其位,如果從1984年算起他已實際執掌這個國家30多年,然而無論在哈薩克國內或是國外卻沒任何人指責他是獨裁者,事實上他參與的四次總統競選中有三次都是以90%以上的高支持率當選。2010年他被哈薩克總理、兩院議長和執政黨聯名推舉為哈薩克的“民族領袖”。《紐約時報》稱其為哈薩克“國父”。哈薩克國內的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紛紛用他的姓氏命名,而努爾蘇丹成為了哈薩克男孩的普遍用名。而這位哈薩克傳奇領袖有一個極其推崇的政治人物就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而李光耀那種在大國之間實行平衡外交的理念也深為納扎爾巴耶夫繼承,因此他也被譽為哈薩克的“李光耀”。

納扎爾巴耶夫對哈薩克國情也極其清醒深刻的認識,他對哈薩克的優勢和問題所在都無比洞悉:位於亞歐大陸中心的哈薩克的地緣格局儘管有淪為大國博弈場所的風險,但也能使哈薩克成為溝通亞歐各國的橋樑,與此同時哈薩克探明的礦藏有90多種,在這其中石油、煤炭、銅、鉛鋅、黃金、鎢、鈾、鉻等礦藏資源均位於世界前十,尤其是鎢礦儲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鈾和鉻則位居世界第二。哈薩克獨特的地緣格局和豐富的資源物資所蘊含的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使其成為各國競相拉攏的對象。然而各路外部勢力的紛至沓來也對哈薩克構成了有形無形的壓力,在這樣的格局之下實行平衡外交成為了哈薩克的立國之本:哈薩克同中、俄兩國都有相當漫長的邊界線,同中、俄兩大鄰國的關係對哈薩克顯得極其重要。由於歷史原因導致俄羅斯在哈薩克境內保持著相對較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哈薩克國內有佔總人口21%的俄羅斯族,如果不能妥善處理民族關係,那麼哈薩克就可能爆發像烏克蘭一樣的國內民族衝突。哈薩克的官方語言是哈薩克語,但在日常生活中俄語同哈語並用,納扎爾巴耶夫本人更是身體力行為國人做出表率——他每次演講都是先說哈語然後用俄語再說一遍。在哈薩克街頭哈、俄雙語的標識牌和廣告隨處可見,哈薩克的各大電視頻道也廣泛使用雙語。在處理同國內俄羅斯族的關係的同時納扎爾巴耶夫並沒刻意排擠俄羅斯在哈薩克遺留的勢力存在,而是積極同其他國家加強外交聯繫以維持哈薩克國家外交的獨立性:哈薩克積極支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以此加強同中國以及沿線國家的外交聯繫。二戰時期蘇聯將遠東地區的20萬朝鮮族遷移到哈薩克,形成了今天的中亞高麗民族。蘇聯解體後韓國政府通過中亞高麗族加強同哈薩克的外交聯繫,而哈薩克方面也積極加強同韓國的外交關係:在2010年和2011年哈、韓兩國元首互訪並簽署了一攬子經濟合作協議。韓國豆腐、泡菜同中國的北京烤鴨都成為了哈薩克國內東方菜的典型代表。哈薩克面對歐美勢力在中亞的擴張既保持高度警惕,卻又不一味加以排斥:2005年哈薩克斯坦大選時哈薩克斯坦反對派在歐美勢力支持下試圖搞黃色革命,一時間身穿黃衣的反對派充斥大街小巷。在這樣的局面下哈薩克當局既沒強力鎮壓,也沒放任自流,而是主動出擊——把自己的競選標誌也全部換成黃色,黃旗、黃圍巾、黃衣服都用上了。如果反對派也穿黃色出去,民眾還以為他們在支持大選。哈薩克政府還通過維持秩序,控制所有室內場館,通過在電視上不斷宣傳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發生”顏色革命”後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政客們的明爭暗鬥等,使老百姓看到這些宣傳資料後不贊成”顏色革命”,發展到後來連反對派自己也不贊成“顏色革命”了。

儘管哈薩克實行左右逢源的平衡外交,不過由於俄羅斯在哈薩克國內歷史遺留的巨大影響力,以致於迄今為止俄羅斯依然是哈薩克外交最重要的對象國:1994年5月哈薩克與俄羅斯簽署軍事合作條約,是兩國具有了盟國性質。在重大的地區和國際問題上哈薩克屢屢同俄羅斯保持高度一致,在保持同俄羅斯的傳統關係的同時穩步加強同中、韓等東亞國家以及歐美國家的外交關係。在這一過程中哈薩克極其重視自己的國家主權獨立性——比如在歐亞經濟聯盟問題上哈薩克旗幟鮮明地反對將該組織政治化的建議,強烈要求將一體化保持在經濟領域。除因歷史問題遺留在哈薩克境內的少部分俄軍外,哈薩克境內沒其他外國軍事基地。哈薩克也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倡議發起亞信會議、世界與傳統宗教領袖大會。

儘管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在1991年才獨立的新興國家,但哈薩克國內的歷史教科書可不會只將自己的歷史追溯到1991年,而是一定會追溯到歷史上哈薩克先民的輝煌。普京曾在訪問哈薩克時盛讚納扎爾巴耶夫“做了一件獨一無二的事——在從不曾有過國家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國家”,一向同俄羅斯保持較為緊密的外交關係的納扎爾巴耶夫的回答是“哈薩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我該送您一本歷史教科書。”在沙俄時代和蘇聯時代因為歷史原因導致哈薩克的民族歷史記憶長期受到壓制,獨立後的哈薩克積極致力於通過對民族歷史記憶的喚醒塑造民族自信。但在強調自身民族歷史的同時哈薩克對在中西亞一些國家存在的泛伊斯蘭注意和泛突厥主義一直保持高度的警惕,哈薩克儘管承認自己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系民族,但絕不會鼓吹泛伊斯蘭注意和泛突厥主義,因為這勢必會激起哈薩克同鄰國關係的緊張。

哈薩克獨立之初的人均GDP不足4000美元,經濟總量在獨聯體國家中居於俄羅斯和烏克蘭之後。哈薩克獨立後開始推行市場經濟和私有化,作為受遊牧文化、漢文化、伊斯蘭文化、斯拉夫文化多元影響的哈薩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一切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的務實精神,沒像俄羅斯那樣頭腦一熱就立即上馬休克療法,因此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哈薩克斯坦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2000萬公頃,每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約1600~1800萬公頃,糧食產量1800萬噸左右。2010年以來哈薩克的糧食產量居世界第12位或第13位,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5位或第6位。哈薩克的棉花產量佔世界第四位,出口佔第二位,哈薩克通過棉花出口創造的外匯收入佔哈薩克出口創匯總數的34%。哈薩克豐富的礦藏資源為哈薩克的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提供了有利的先天條件,國內政治的穩定、民族關係的和睦、平衡的外交格局為哈薩克經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目前哈薩克是僅次於俄羅斯的獨聯體第二大經濟體,而由於同時保持與俄羅斯、中國、韓國、歐美的良好外交關係以及哈薩克特殊地緣和豐富資源的巨大吸引力使哈薩克成為獨聯體國家中第一大外資吸引國。尤其是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哈薩克的政治影響力和經濟發展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

哈薩克獨立之初的首都是中亞的歷史文化名城阿拉木圖,1997年哈薩克將首都遷到位於哈薩克斯坦中心位置而略偏北的阿斯塔納。哈薩里遷都主要是出於民族原因和經濟原因:阿斯塔納及其以北地區為哈薩克境內的俄羅斯族聚居地,對中央的向心力不強;同時哈薩克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滯後,阿斯塔納在定都之前原名阿克莫拉——在哈語中的意思就是白色墳墓,由此可見當地的荒涼。建都阿斯塔納後阿斯塔納市政府免費撥出大片土地給世界各國的設計師,只給他們提出一個要求就是修建最能體現本國特色的建築,哈薩克試圖以此將匯聚世界各國特色的建築全部集中到自己的新首都,將其打造成為“萬國之都”。事實上阿斯塔納的整體城市設計方案出自日本設計師黑川紀章之手。截至1998年初全市的住房面積達490萬平方米,其中87%是私有住房;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積超過17平方米。市內有18家醫院和29所門診部,有2所醫科學校和1所醫學院培訓醫務人員。1999年阿斯塔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城市”2010年1月阿斯塔納舉辦了歐安組織峰會,2017年舉辦了世博會。至此阿斯塔納只用了短短十幾年時間就成為比肩撒馬爾罕、塔什干、阿拉木圖等中亞地區的千年歷史文化名城。定都阿斯塔納後當地人口由原來的30萬迅速增加到60萬,隨著遷移來的哈薩克族和當地俄羅斯族的融合大大加強了哈薩克北部地區對中央的向心力,同時哈薩克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的速度也明顯提升。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屬於地廣人稀,物產豐富的國家。這些年依靠出口石油天然氣等賺了大量外匯,人均GDP達到了8000-12000美元左右。按照人均GDP水平來看屬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了,也就是外界所言的比較發達的水平。實際上該國並沒有字面數據那麼發達,很多基礎的工業等都欠發達。

由於對國際油價和石油出口依賴度較大,所以其收入水平並不穩定。另外由於過度依賴石油資源等,導致該國經濟發展有很大波動。雖然該國算得上富裕國家水平,但由於經濟結構單一,產業不健全,發展不均衡等因素制約,所以哈薩克斯坦不能算是一個發達國家。

哈薩克斯坦地理位置重要,近些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開始爭奪這一地區,希望在這裡進行戰略佈局。西方國家的拉攏也給了哈薩克斯坦一些好處,這個也幫助該國獲得了相應的發展利好。當然,哈薩克斯坦要想實現穩定的發展,確實成為一個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深度軍備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人口一千八百萬,屬於內陸國家。人均GDP一萬,也是中國鄰國最富有國家,包括俄羅斯,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上合組織成員國,和我國保持著經濟和軍事同盟,是友好國家,發達的原因是哈薩克有,門捷列夫週期表所有的元素,所以得哦,尤其核燃料的主要元素,鈾元素,全球40%,和天然和石油,發達算不了,不過是中亞第一,歐洲排前20有了



醃蹬䬅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最大的國家,因其國內的主體民族為哈薩克族,故得名為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是典型的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且與我國新疆的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等地接壤。這類中亞國家因深處內陸、缺乏海運優勢的緣故,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失去了發展的便利,所以常給人以貧窮的感覺,但哈薩克斯坦相對例外。


在中亞五國之中,哈薩克斯坦的GDP總量遠遠超過其他的四國GDP之和。在2017年全年,哈薩克斯坦的人均GDP為10719.747美元,排名世界第62位,而同期我國的人均GDP卻排在世界的第70位。作為一個建國還不到30年的發展中國家,其人均GDP為什麼能排在世界較前的位置呢?


其實,哈薩克斯坦在上個世紀的很長時間裡都是蘇聯的加盟國,過度依賴蘇聯的財政補貼和軍事庇護。但是在1991年的12月16日,由於蘇聯瀕臨解體,哈薩克斯坦不得不自尋生路,獨立為主權國家。當時,為了緩解蘇聯解體帶來的困局,哈薩克斯坦推動了市場經濟改革,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真正支撐哈薩克斯坦經濟的還是能源產業。



而且,哈薩克斯坦本就是中亞的資源大國,與俄羅斯一樣有著豐富的能源儲備。其國內的石油氣、煤炭、鐵礦等資源較為豐富,所以經濟上依賴金屬、煤炭、油氣的開發。無論是鎳、鉻等稀缺的金屬資源,還是煤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儲備量,哈薩克都遠超周邊的其他小國。


另外,哈薩克斯坦作為一個深處中亞的內陸國家,在地理位置上被許多大國包圍,易遭到衝擊,所以哈薩克斯坦在國際外交上十分謹慎,專注於發展經濟而較少在國際事務上發言,既不得罪歐美,也不得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與周圍國家的關係都很好,經常得到我國、美國、俄羅斯等國的技術援助。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才使哈薩克斯坦的經濟發展有了良好的外部形勢。
(2017年世界人均GDP排名)


古風吹落梨花捲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目前發展最好的一個。同“中亞曹縣”的土庫曼斯坦不同。哈薩克斯坦相對來說開放很多。而且,要回答這個題目,就不得不加一句,哈薩克斯坦這30年的發展,要歸功於“老衲”— 納扎爾巴耶夫的功勞。

老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朋友。我覺得拋開一些答主回答的關於哈薩克斯坦國內資源,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的身份。我們來看看他們國家的宣傳和開放。

首先,大家都知道,乘坐哈薩克斯坦航空,會有72小時的過境免籤,這在中亞五個斯坦國中是獨一無二的。但前提是一定要是哈薩克斯坦航空的機票才可以。所以,即買了我家的機票,還能來旅遊帶動消費。一舉兩得。

其次,阿拉木圖和阿斯塔納兩個首都,一新一舊,相互呼應,成為世界上著名的“雙子城”。這一點也是其他中亞五國不具備的。據我去過那裡的同學說,那邊的生活都非常的西方化。

第三,哈薩克斯坦懂得通過舉辦世界級的大型活動來推銷自己,比如去年大火的阿斯塔納世博會,讓世界各國的遊客們領略了阿斯塔納首都的一些特別新奇的建築。

總之,回到老衲的身上,他也比較屬於“強人政治”。但是在穩定的同事,他也能順應潮流,讓自己的國家更加開放。


本來世界觀


哈薩克斯坦是中國的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要說哈薩克斯其實和中國還是非常淵源的,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一就有哈薩克族。它原本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哈薩克斯坦便獨立出來,成為了一個新的國家。所以到了2018年的今天,哈薩克斯建國還不到30年。

雖然哈薩克斯坦建國時間很短,而且處在中亞一帶,但是它國內並不窮。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哈薩克斯坦還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國家。它是前蘇聯共和國中第一個還清債務的國家,比計劃提前了七年。從2000到2007年,哈薩克的GDP增長率在8.9%~13.5%之間。2013年的時候,哈薩克斯坦的人均GDP曾經高達13000多美元。

哈斯克斯坦的經濟發展可以粗略的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93~1995年,由於蘇聯解體,獨立以後的哈薩克斯坦經濟出現了衰退;

第二個階段,1996~2000年,哈薩克斯坦國內的經濟開始恢復;

第三個階段,2000~2012年,哈薩克斯坦國內經濟開始穩定迅速發展;

第四個階段,2013年到現在,藉助一帶一路,哈薩克斯坦又有了新的發展動力。

總體而言,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發展最好的。哈薩克斯坦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主要可以從下面幾點來說。從哈薩克斯坦自身原因來說,哈斯克斯坦的政府一直致力於發展自己的經濟,不斷向各個國家學習發展經驗。本身而言,哈薩克斯這些年國內形勢還是非常穩定的。這也為哈薩克斯坦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比如2012年,哈薩克斯坦吸引了外資高達289.35億美元。

最為關鍵的來說還是哈薩克斯坦國內人口少,資源極為豐富。當年趁著國際油價上漲,哈薩克斯坦的經濟便能夠迅速發展。比如能源行業是哈薩克斯坦最重要的經濟部門。2015年,哈薩克斯坦每天能夠生產多達300萬桶,是10大石油生產國之一。

所以哈薩克斯坦的經濟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國際油價高的時候,它能夠靠著賣資源讓GDP迅速增長。加上人口又少,所以人均GDP很靠前。但是實際上,哈薩克斯坦並不發達。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