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財商教育,爲什麼被各國家長如此重視?

科學研究證實,3歲左右的兒童開始表現出明顯的自我獨立意識,並要求得到父母的關注和認可。七八歲的兒童已經具有了簡單推理和分析力。進入12歲,以上能力就發展成為決策力並指引其行動。

因此,父母們應儘早著手對孩子開展財商教育。而說到財商教育,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其中很多是值得中國家長學習借鑑的。

孩子的財商教育,為什麼被各國家長如此重視?

01美國:從零花錢中學理財

在美國,幾乎每個孩子手中都有零花錢,而這些錢大多是他們通過幫助父母或家人做事掙得的。父母付給孩子報酬大多出於以下三種考慮:一是遵守按勞付酬的原則;二是讓孩子有一定的錢可以購買他們喜歡的零食和必要的學習用品;三是讓孩子得到一些實際的勞動鍛鍊。就連一些富豪對子女也實行“不勞者不得食”,迫使孩子從小摒棄“不勞而獲”的依賴思想,樹立“靠自己的雙手吃飯”的觀念。即使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家裡也不例外。奧巴馬的兩個女兒小時候必須做家務才會有零用錢。

為了幫助孩子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一些美國家庭還讓青少年為自己的電話費和車費以及一部分家庭開支付賬。孩子成熟後,父母常會翻開賬本,告訴他家中的錢是怎麼花的,以幫助孩子瞭解如何掌管家庭的“財政”。在美國,不管是老師、家長,還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都認為孩子手中有一定的零花錢本身並不是壞事,關鍵是要教育、引導他們正確地支配和使用手中的錢,從小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02日本:自力更生控制要求

在日本,父母對孩子零花錢的控制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定期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安排開銷。第二種是根據孩子的要求或願望來給孩子零花錢,同時會控制孩子的要求。零花錢作為一種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孩子們通過使用零花錢來創造自己的生活。

日本重視家庭教育,主張孩子自力更生,不隨便向別人借錢,主張讓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在日本,讓孩子學會賺錢、花錢、存錢、與人分享錢財、借錢和讓錢增值為主要內容的財商教育,已經融入到少年兒童的整個教育中,使孩子生活在一種具有強烈金融意識的環境氛圍中,逐漸形成了善於規劃財富的品質和能力,這也為日本培養、造就大批的優秀經濟管理人才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

03英國:儲蓄是必修課

在英國父母的觀念裡,讓孩子們感受金錢的來之不易,遠比讓他們理所當然地享受家長的給予來得重要。英國人的財商教育方針是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因此在英國,兒童儲蓄賬戶越來越流行,大多數銀行都會為16歲以下的孩子開設特別賬戶,其中有1/3的英國兒童將他們的零用錢和打工收入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

英國兒童從5歲開始就要接受金融教育,搞清楚硬幣和紙幣的區別,懂得錢的不同來源,並懂得錢可以用於多種目的;7歲到11歲的學生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於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學習如何管理銀行和儲蓄賬戶,如何做預算。

孩子的財商教育,為什麼被各國家長如此重視?

04以色列:更注重責任與智慧

以色列並沒有按年齡段劃分為小孩子開設的金融課程。在以色列家庭教育中,關於錢的教育有以下幾大基本原則:首先是每個人都有明確的物權概念,要保護自己的財產,同時也要尊重別人的財產,損害要賠償,侵佔要付出代價;第二,對於錢或者個人財產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費,以色列人講究節儉,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就可以了。

以色列人的財商教育中最為重要的是關於錢的最核心理念,那就是責任。孩子知道錢是怎麼來的,也就更進一步地知道了節儉。不光要節儉,還要懂得付出。

05德國:讓孩子搞儲蓄競賽

絕大多數德國家長認為,給孩子零花錢是必要的:第一,通過零花錢,孩子可以對交易形成基本的認識;第二,孩子可以學會拿主意,因為零花錢是有限的,想要的東西很多,就需要孩子從取捨中學會思考,變得有主見;第三,孩子能學會制訂計劃。德國家長們通常定期且守時地給孩子零花錢,既給孩子一種“守信用”的印象,又方便孩子安排自己的消費計劃。

無論孩子是否聽話乖巧,都有權得到零花錢,零花錢並不是獎懲手段。家長們基本上讓孩子自主決定怎麼花錢,但有一個前提,就是所買的東西必須是安全健康的。在零花錢的金額上,只要年齡差不多,不論男孩女孩,待遇都是相同的。此外,很多家長還鼓勵孩子在銀行開設賬戶,讓自己的孩子和親戚朋友的孩子進行儲蓄競賽。

孩子的財商教育,為什麼被各國家長如此重視?

06法國:有點私房錢,自己做判斷

浪漫的法國人認為讓孩子們早些擁有自己的私房錢非常有利於孩子學會經濟上的獨立,他們會陪孩子將私房錢花掉,然後和孩子們交流消費感受,讓孩子自己去判斷消費是否合理。

等孩子到 10 歲的時候,法國家長會給他們在銀行設立獨立賬戶,並且定期給賬戶內劃錢。

許多法國父母相信,與其讓孩子每次向家長苦苦 " 乞討 ",還不如定期給孩子一筆零用錢並限制消費範圍,這樣更有利於培養孩子 " 計劃用錢 " 的財富規劃本領。他們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學會明智、科學而不是機械盲目的財富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