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任命過的丞相全部殺掉,有一個人想當,但沒有膽量

朱元璋從一個一無所有的放牛娃,到最後成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吃過的苦,受過的難,比一般人多的多,處境最壞的時候,和尚也當不成,只好當乞丐。生死考驗數不勝數,他只不過比別人運氣好,經過無數次激烈鬥爭,他成為了最終的幸運兒。當皇帝之後,知道江山社稷來之不易,生活簡樸,勤政愛民,對最高權力他是牢牢把握,別說威脅到皇權,就是不合朱元璋的心意,多大的官他也是照殺不誤,心狠手辣,任何私人感情,親情他都不念,殺人的手段也是無所不用其極。朱元璋任命過的丞相全部被他殺了,有一個人想當,但他了解朱元璋的秉性,沒有膽量,不敢當。

朱元璋任命過的丞相全部殺掉,有一個人想當,但沒有膽量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任命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為中書左丞相,李善長在建國前乾的是類似於漢初丞相蕭何的工作,運送糧草,招募兵員,制定各項規章制度,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薦人才,參與重大事情的決策,朱元璋很滿意,使他可以專心進行軍事鬥爭。特別說明一點,他是主動投奔朱元璋的,因為他在元朝混的不好,他想在朱元璋這裡實現個人願望。功勞太大也不是什麼好事,當了三年丞相,他就不得不主動辭職。1390年李善長已經77歲了,全家除了和朱元璋結婚的兒子外,七十多口全部被殺。

朱元璋任命過的丞相全部殺掉,有一個人想當,但沒有膽量

第二任中書右丞相汪廣洋,在元朝中過進士,是知識分子,建國前乾的是一個參謀工作,為朱元璋屢出奇計,著名的“高築牆,廣積糧”的策略就是他提出的。朱元璋用他為丞相,是想牽制李善長,和胡惟庸,但他不善於政治鬥爭,治國才能發揮不出來,只能終日喝酒,明哲保身,朱元璋是不滿意的,最終他被賜死。

朱元璋任命過的丞相全部殺掉,有一個人想當,但沒有膽量

第三任丞相胡惟庸,不多說了,他想和朱元璋爭權力,甚至爭皇帝,最後全家被殺。還有一個是徐達,軍事上的戰神,和朱元璋是童年親密無間的小夥伴,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女兒還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朱棣,他是中書右丞相,在邊疆領兵打仗,沒有丞相實權,就是這樣一個忠心耿耿的人,也被朱元璋賜蒸鵝而死。

朱元璋任命過的丞相全部殺掉,有一個人想當,但沒有膽量

最後一個人是劉基,就是劉伯溫,他是想當丞相的,為什麼這樣說,劉基在元朝是中過進士,當過官的,還奉命鎮壓起義軍方國珍,只不過元朝待他不好,他只好隱居,等待時機出山,好乾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朱元璋請他出山輔佐自己,他根本不願意,看不上這個反賊,朱元璋用刀劍逼他,他才無可奈何於元朝決裂參加起義軍。明朝建立後與李善長有矛盾,朱元璋問他誰可以當丞相,他說這個不行,那個不可,其實他想自己當,明面說自己不行,其實想朱元璋你任命我當,我也不推脫。他想當丞相,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李善長勢力太大,他又沒有膽量和李善長對抗,爭取丞相之位,又根本看不上胡惟庸,說了胡惟庸的壞話,最後神機妙算的劉伯溫被胡惟庸藉機毒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