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的故事

阿膠的故事

阿膠,名貴滋補品,傳承近3000年,與人參、鹿茸並稱“滋補三寶”。阿膠被最早的醫藥經典《神農本草經》列為滋補上品,《本草綱目》稱其為補血聖藥。

阿膠的故事

古人認為養生要順應自然,治病要防於未然,食療食養格外重要,阿膠滋陰補血,益氣潤燥,善治血證、虛證,因此,很早人們就開始服用阿膠,並且形成了源遠流長的傳統。

阿膠的故事

古人用阿膠來保健,究竟起源於何時,頗難詳考,但是關於阿膠的有趣傳說卻有一則。很久以前,流傳著一種疾病,患病者氣喘咳嗽、吐血不止,只能眼巴巴地等死,所有的名醫、藥物都治不了。東阿有個聰明美麗、心地善良的姑娘,名叫阿嬌,她看著鄉親們遭受著折磨,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她聽說東嶽泰山有個藥王廟,供奉的藥王是專管採藥治病的,於是決心去找藥王幫忙。一天,她來到一座破廟前,忽見山坡上走下一位白髮飄飄的老人,肩荷銀鋤,手提藥籃,阿嬌見老人仙風道骨,便走上前去。她將病人的慘狀全都告訴了老人,請他想想辦法。老人聽後,朗聲說道:“姑娘,想要治好這病,我倒有一法,不過非用食獅耳山的草、飲狼溪河水的小黑驢的皮不可。”阿嬌聽了,心中一驚,傳聞中那小黑驢跨山越澗如履平地,神出鬼沒來去如飛,連山上的猛虎、惡狼都怕它三分。老人見阿嬌猶豫,轉身欲走,阿嬌急忙懇求道:“老大爺,只要能治好鄉親們的病,上刀山闖火海,我也心甘情願!”老人見她心誠,便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把七十二路劍法傳授給了阿嬌,還贈給她一把寶劍。

阿膠的故事

阿嬌按照老人的指點,找到了那頭小黑驢。小黑驢大口一張就要咬人,阿嬌舉劍便砍,正鬥得難解難分之際,小黑驢掉頭向山下奔去,阿嬌一躍跨到驢背上,小黑驢想打滾將阿嬌壓死,但沒等它停住腳步,阿嬌便抽出寶劍,對準它的腦袋,猛力刺了進去……阿嬌將驢皮剝了下來,在鍋內添了八八六十四擔泉水,燒了九九八十一擔桑柴,熬了七七四十九個晝夜,亮晶晶,香噴噴的藥膠終於出鍋了。患吐血病的鄉親服用藥膠馬上恢復了健康,大家想好好感謝一下阿嬌,卻發現她已經不見了……

阿膠的故事

後來,有人見阿嬌身背藥籃,跟那位白髮老人一起在雲霧繚繞的山巔採藥。原來,那白髮老人就是阿嬌想找的藥王。阿嬌把鄉親們的病治好後,便決心跟他學藝,在老人的點化下,成了神仙,為百姓驅除病魔。從那以後,用黑驢皮熬製藥膠的方法便在民間流傳下來。人們為了紀念阿膠姑娘,後來就把藥膠叫做“阿膠”,表示永遠不忘阿嬌姑娘的恩德。

阿膠的故事

當然,這只是一個故事傳說而已。真正的阿膠的來源是由於阿膠,因出東阿縣,故名阿膠。因而最地道的阿膠當屬東阿阿膠。

阿膠的故事

【新聞鏈接】

近日,由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的主題為“好客山東群英匯”的山東省十大文化旅遊目的地品牌推介會在北京、上海舉辦。為加大對“阿膠名城·康養東阿”旅遊品牌的宣傳推廣力度,提高東阿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弘揚東阿阿膠文化,由東阿縣旅遊局組織東阿阿膠城和阿膠世界景區參加此次推介會。

推介會上,通過聲情並茂的圖文講述、發放宣傳材料、並在專屬展位展示了阿膠特色旅遊商品。與會嘉賓紛紛表示,東阿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希望能夠有更多機會把東阿旅遊產品推薦出去,進一步提高“阿膠名城·康養東阿”的知名度以及美譽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