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當一個人餓著肚子的時候,不會想到教育。在物質財富日漸豐厚的時候,作為軟實力的教育受到關注,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也成為人們視野中的公眾形象,人們張口說教師應該怎麼樣怎麼樣,閉嘴說現在的教師怎麼樣怎麼樣。為人師者卻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加之,現行教育管理體制的“剛性”,使得我們的教師心力交瘁,甚至顯得職業倦怠。久而久之,後果堪憂。我認為:當下,要做一個好教師就要學會釋放,贏得尊嚴;除去浮躁,涵養智慧;“彈好鋼琴”,創造和諧。

1.彈好工作與學習之琴。要養成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的職業習慣,學習永遠是自己的事情,學習是工作的必需。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天不學習,自己知道;一月不學習,朋友知道;一年不學習,人人知道。“登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有了豐厚的底蘊,在教學中就不會捉襟見肘,甚至出醜捱罵。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2.彈好教書與育人之琴。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手段可以不斷變換,目的永遠不能改變。因此,教無定法,學貴得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德育,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教師就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分數,為學生的現在著想;能力,為學生的未來幸福。一個好的教師,應該為學生的現在和將來的幸福負責,在小學學習六年,要想到學生的六十年。一個學生也許是班級的幾十分之一,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有教無類,教學相長,教師永遠要關注學生群體的兩端,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撒胡椒麵,導致強的強不起來,弱的永遠是弱的。

3.彈好讀書與寫作之琴。讀書是吸收,寫作是表現;讀書是輸入,寫作是輸出。閱讀與寫作是息息相關的,厚積可以薄發,吐故就要納新。“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越無知的人,越認識不到自己的不足,不是“牆上蘆葦”,就是“山尖竹筍”。我們要讀書,要認真讀書,要讀那些需要仰視的書,做到“仰讀俯思”,正如對學生的要求,“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寫,貴在堅持,貴在思考,貴在有感而發,感從何來?來自反思,來自閱讀,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思維才會激活,觸類旁通,下筆千言。願我們共勉,同寫,相互交流,敘說自己的教育故事,豐富自己的教育內涵,讓記憶成為財富,歲月變成作品。讓自己苦短的生命,煥發出蓬蓬勃勃的生機。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4.彈好事業與家庭之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事業與家庭是幸福人生的雙翼。沒有事業的家庭缺乏文化和價值,最多是個安樂窩;沒有家庭的事業缺乏支撐和分享,取得成就非常人所為。我們要靠自己的智慧、人品和素養,贏得事業、家庭的雙豐收。在家庭做好生活的事情,在單位幹好工作的事情,相輔相成,幸福永恆。

5.彈好工作與休閒之琴。張弛有度,乃文武之道。勞逸結合,是做好工作的保證。健康是“1”,其餘都是後面的“0”,如果失去了“1”,一切將沒有意義。沒有好的休息,就沒有好的工作。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工作時間要高效率,休閒時間要多鍛鍊,在自己至少一種的愛好中修養身心。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這樣的教育人生,是真實的人生,美麗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增值的人生,必將引領和感染著自己的學生創造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