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片朱仙鎮的豆腐乾,我能嚼到地老天荒|豫記

“豆腐乾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

我沒吃出來……


給片朱仙鎮的豆腐乾,我能嚼到地老天荒|豫記


王又又 | 文

1

賈魯河水緩緩,給朱仙鎮這座千年古鎮帶來了百年繁榮;如今,當喧囂褪去,行走河道兩岸,微風送至耳邊的,也只剩百年唏噓。

對於這座古鎮,我曾充滿無限嚮往,可真當身臨其中,也不得不感嘆世事無情,如今,只能從河道兩岸豎著的百年老店中窺探它的曾經。而食物,是最能體現一個城市氣質的,對於朱仙鎮而言,如今最出名的美食怕就是豆腐乾了。


給片朱仙鎮的豆腐乾,我能嚼到地老天荒|豫記


豆腐乾又稱茶幹、香乾,可以是小食,也可以是下酒菜,可對朱仙鎮,幾百年來,它都是這個古鎮的美食招牌。

最近,伴隨著《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的熱播,宮鬥劇大火,可讓人難以想象的是,朱仙鎮的五香豆腐乾,竟也是倆人宮斗的結果,只不過,這倆人是男人,鬥在“前朝”,而非“後宮”。

戰國時,孫臏和龐涓倆人是好朋友,都拜師鬼谷子門下。後來,龐涓在魏國做了大將,按理說,得寵,額不,當官後的龐涓,怎麼也該照顧下自己的好朋友,然而,後面的劇情跟宮鬥套路一模一樣,龐涓黑化了……

龐涓為人小氣,當官後嫉妒孫臏的才能,生怕孫臏搶了他風頭還是咋滴,於是,設計把孫臏騙到了魏國,還挖了孫臏的膝蓋骨,並把孫臏趕到豬圈,任其自生自滅。


給片朱仙鎮的豆腐乾,我能嚼到地老天荒|豫記


後面的劇情就像所有被打入冷宮的主角一樣,在冷宮也能遇到不怕死的人幫她。身在豬圈的孫臏遇到一個叫王義的朱仙鎮人。

王義是個豆腐販子,十分可憐孫臏的遭遇,每每路過豬圈,總在豬圈的圍欄上放幾塊兒豆腐乾,孫臏後來就是靠著這幾塊豆腐乾才得以活命。

齊王聽說孫臏的遭遇後,由於賞識孫臏的才能,便派人出使魏國,買通魏王手下,把孫臏接到了齊國。而善使兵法的孫臏到齊國後也出任齊國大將,並在後來的馬陵道一戰中,把龐涓打了個稀里嘩啦,逼得龐涓自盡,終於一雪前恥。

後來,孫臏為感念王義當年的救命之恩,便把在齊國得到的五香豆腐乾的做法教給了王義,王義從此生意更好了,而五香豆腐乾也得到了傳承。

2

和別處的五香豆腐乾不同,朱仙鎮的豆腐乾表皮黝黑,泛著油光,最關鍵的是口感十分勁道,極其耐嚼。而這一特點,正是來源於朱仙鎮香乾的製作工藝。

香乾不是什麼稀罕物,全國各地都有,製作工藝不外乎挑豆子、磨豆漿,再用石膏把豆漿點成豆腐,然後積壓豆腐內的水分做成豆乾,最後將豆乾進行滷煮,製成香乾。

朱仙鎮製作工藝的特別之處正是在這最後一步——滷煮。


給片朱仙鎮的豆腐乾,我能嚼到地老天荒|豫記


有人說,朱仙鎮的五香豆腐乾要經歷“七煮七曬”,有人說要經歷“九煮九曬”,而據朱仙鎮遠香齋的老闆馬志利說,好的香乾得經歷“十煮九晾一見陽”。

試想,一塊幾釐米見方、僅重15克的豆腐乾經過十煮十曬,那口感能一般嘛。

滷煮的滷湯也很講究。

大、小茴香、丁香、陳皮、豆蔻、砂仁、良姜等十幾種香料共同組成的滷湯造就了朱仙鎮香乾豐富的味覺層次;經過陽光、微風的烹調,豆腐乾不斷髮酵,最終形成朱仙鎮五香豆腐乾的精氣神。

這樣的好東西,自然瞞不過宮裡人的嘴巴,唐朝時,朱仙鎮的五香豆腐乾成為貢品。


給片朱仙鎮的豆腐乾,我能嚼到地老天荒|豫記



北宋,更是歷史上吃貨狂歡的時代,這種吃起來有味又有嚼勁的香乾,就酒就茶都是不錯的選擇,自然很得宋人親睞。此時,香乾的著名品牌“自仙鎮玉黨號”也出現了,皇上御宴,都把它列為席上佳品。

明清時期,隨著賈魯河的通航,朱仙鎮迎來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輝煌時刻。朱仙鎮香乾也因其滋味獨特、經久耐放的特點得到了來往商客的好評。

清末,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太后避難開封,據說臨走還帶了十盒朱仙鎮的豆腐乾;等車行至西安,豆腐乾的醇香依然無比誘人,因而,朱仙鎮的五香豆腐乾又得名“千里香”。

3

由豆子變成香乾,這是一個不可逆的旅程,在這個旅程中,不僅豆子在變化,人也一樣。

小時候,家裡最常見的下酒菜就是芫荽香乾,通常,母親還會拿滷好的花生米來配。

花生米配香乾,大才子金聖嘆早就這麼試過,“豆腐乾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雖然我從沒能吃出過火腿味,但生活的細碎與美妙,長大後的我,終於也品出了幾分。

朱仙鎮最出名的香乾品牌不外乎“玉棠號”和“遠香齋”。


給片朱仙鎮的豆腐乾,我能嚼到地老天荒|豫記



上世紀八十年代,“玉棠老號”的師傅們在傳統的香乾製作方法上進行了改進,後經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評審,“玉棠號”也被授予“河南老字號”;而“遠香齋”的香乾,也隨著方便發達的網絡,香飄萬里,慰藉了無數遊子的鄉愁。

如今,朱仙鎮五香豆腐乾不僅成為了河南名吃、朱仙鎮的招牌,它的製作技藝也在2009年被評為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一切榮譽得來不易,一片小小的香乾,承載著古鎮的歷史與輝煌。十煮十曬,是時間的魔法,也是自然的力量,香乾多有勁兒,古鎮就有多滄桑!

文章轉自:豫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