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陶瓷藝術大師賴通發致力傳承手拉壺文化

潮州陶瓷藝術大師賴通發致力傳承手拉壺文化

賴通發正在指導學生製作手拉壺。

在市區上水門附近的府學舊地裡,藏著這麼一間手拉壺工作室,裡面有多名年輕人坐在圓盤前,專注於學習製作手拉壺。而這間工作室的創辦者,便是潮州陶瓷藝術大師賴通發。

走進賴通發的工作室,隨處可見各式手拉壺擺放在展示架上。除了賴通發本人制作的手拉壺之外,還有不少作品是學生們製作的。精美的手拉壺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前來欣賞。而在工作室的另一邊,則擺放著一排製作手拉壺用的圓盤,多名學生正坐在圓盤前,專注地學習如何拉坯和修坯。“拉坯和修坯是製作手拉壺的基礎。”賴通發告訴記者,想要製作出合格的坯,需要反覆練習一兩年的時間。

賴通發自幼便學習美術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藝術教育工作。8年前,賴通發源於對潮州手拉壺的喜愛,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謝華,開始學習制壺技藝。在學壺制壺的過程中,賴通發憑藉著自身的刻苦專研,以及多年來的藝術積澱,創作出了一個又一個別具特色的手拉壺,也收穫了無數大獎。其中,代表作品《鳳雛》不僅收穫國內大獎,更是被潮州市博物館列入館內珍藏。“‘鳳’在潮州有特殊的意義,如‘鳳城’、‘鳳凰山’,都有‘鳳’字”。賴通發告訴記者,作品《鳳雛》正是以鳳為靈感,將壺嘴做成似雞喙般微微突尖,再令二彎流飽滿威武形如燕頷,體現出鳳的神韻。

近年來,賴通發開始創辦壺藝工作室,致力於傳承潮州手拉壺文化。“要讓手拉壺文化傳播更廣,就應該讓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賴通發認為,潮州手拉壺一直以來都有“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傳統,這也使得潮州手拉壺文化相對小眾。賴通發說,學習製作手拉壺是一個漫長又枯燥的過程,想讓年輕人專注地投入到這件事上,作為老師的他,除了傳授技法之外,更應該提供讓年輕人展示作品的平臺。

“學生的作品也有很多優秀的。”賴通發告訴記者,工作室雖創辦不久,但已經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和遊客慕名前來。大家在工作室裡除了可以瞭解潮州手拉壺文化,更能親自體驗製作手拉壺的樂趣,從而進一步瞭解手拉壺的製作過程。“有這樣的平臺,我很樂意展示學生們的優秀作品,讓他們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賴通發認為,為學生提供作品展示的平臺,能給予學生更多的信心,從而更有耐心地投入到制壺之中。

學壺制壺多年,賴通發一直致力於傳播手拉壺文化,他始終認為,只有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行業,才能把潮州手拉壺文化推向世界。“一個人可能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賴通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