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躍出「小海豚」!尉犁生態回用尾水庫灌溉周邊萬畝綠植

沙漠躍出“小海豚”!尉犁生態回用尾水庫灌溉周邊萬畝綠植

新疆晨報訊(文/記者 董瀟涵 通訊員 常學輝 圖/通訊員 李飛)圓潤的身體,彎彎的眼睛……在巴州尉犁的上空俯瞰,沙海中躍出一隻綠色的“小海豚”,模樣煞是可愛。10月11日,記者從尉犁縣瞭解到,這隻小“海豚”可不一般,它是一個汙水處理生態回用尾水庫,主要用於儲存汙水處理廠處理後達標排放的回水,供該縣達西工業園區約1萬畝綠化用水需求。

沙漠躍出“小海豚”!尉犁生態回用尾水庫灌溉周邊萬畝綠植

這個“海豚”形狀的汙水處理生態回用尾水庫已正式運行,當天,一股股處理後的清澈水流順著管道匯入,將要把這座水域面積168.75畝,平均水深1.7米,蓄水能力為19萬立方米的水庫填滿。

據瞭解,今年7月,這座汙水處理生態回用尾水庫建設項目正式啟動,目的為最大限度循環利用水資源,提高城鎮生活汙水的再處理、再利用能力,降低汙染,使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水庫緣何建成海豚形狀?建設方還是有講究的。該處是一片戈壁灘,有大大小小的沙丘、土包,依據地形、地勢設計了海豚形狀,巧妙地避開了土包。“尉犁縣是沙漠小城,而生活在大海里的海豚也象徵著尉犁縣人民對水的渴望,也有珍愛水資源的寓意。”尉犁縣住建局該項目負責人黃印說。

據黃印介紹,這座汙水處理生態回用尾水庫距離縣城中心城近10公里,選址依附於去年縣城在此建成的城市汙水處理廠二期,這樣可及時有效提高城鎮汙水處理及利用效率。汙水處理廠在“海豚”的尾巴處,處理後達標排放的回水儲存在水庫,再通過“海豚”嘴巴部位的泵站,輸出到綠化主管網進行綠化灌溉。

沙漠躍出“小海豚”!尉犁生態回用尾水庫灌溉周邊萬畝綠植

尉犁縣科發再生水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王廣濤說:“我們是將中水回用,一滴汙水從進廠到排放,需要經過過濾、降解、消毒等多道處理工序,最終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後,才被排放至生態回用尾水庫。現每天我們可以輸出4000立方米的達標中水,十分清澈的水質再全部用於城市綠化。”

沙漠躍出“小海豚”!尉犁生態回用尾水庫灌溉周邊萬畝綠植

中水回用,就是把生活汙水(或城市汙水)經過深度技術處理,去除各種雜質,去除汙染水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及某些重金屬離子,進而消毒滅菌,其水體無色、無味、水質清澈透明,且達到或好於國家規定的雜用水標準(或相關規定),應用於綠化澆灌、道路沖洗等,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尉犁縣住建局局長周豔強說,作為一種可挖掘利用的潛在資源,中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尉犁縣設置中水回用,既有效利用和節約有限的、寶貴的淡水資源,又減少了汙、廢水排放量,減少水環境的汙染,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晨報爆料熱線:0991-88011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