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考試」10分鐘攻克教育研究方法常見考點

在近兩年的教育綜合知識考試中,教育研究方法的比重在逐漸增大。這篇內容總結了教育研究方法中的三個常見考點,詳情如下:

常見考點一:教育文獻的三種等級

主要考察題型:單選題

考察方式:通過題幹中描述的特徵選擇出是什麼等級的文獻。

知識點:

一次文獻:包括專著、論文、調查報告、檔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實踐為依據而創作的原始文獻,是直接記錄事件經過、研究成果、新知識、新技術的文獻,具有創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參考和借鑑使用價值。

二次文獻:是對原始文獻加工整理,使之系統、條理化的檢索性文獻,一般包括題錄、書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二次文獻具有報告性、彙編性和簡明性,是對一次文獻的認識,是檢索工具的主要組成部分。

三次文獻:

是在利用二次文獻基礎上對某一範圍內的一次文獻進行廣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後綜合濃縮而成的參考性文獻,包括動態綜述、專題述評、數據手冊、進展報告、年度百科大全以及專題研究報告等。

【例題1】在缺少足夠實踐經驗或面臨大量繁雜的原始資料時,可以藉助於相對應主題的書目、文摘或索引來簡化研究的步驟和減少教研的工作量,這是在利用( )?

A.一次文獻 B.二次文獻 C.三次文獻 D.原始文獻

【答案】B。解析:關鍵詞在於書目、文摘或索引;再結合題幹中的背景,需要具有簡明性的資料,因此選二次文獻。

【例題2】具有高度彙編性和對某領域具有強分析性的進展報告、專題研究報告或專題研究手冊均屬於( )?

A.一級文獻 B.二級文獻 C.三級文獻 D.四級文獻

【答案】C。解析:關鍵詞在於“高度彙編性”、“強分析性”等詞,說明此種文獻較之二次文獻具有更高彙編性和整合性,因此選擇C。

常見考點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

主要考察題型:多選題

考察方式:識記為主,鑑別教育研究方法的特點,區分與其他研究的共性和特性。

知識點: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點,即教育研究與其他研究的共性是:

①研究的目的在於探索教育規律,以解決重要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為導向。

②有科學假設和對研究問題的陳述,研究的問題有明確的目標和可供檢查的指標。

③有科學的研究設計,準確系統的觀察記錄和分析,並蒐集可靠的資料數據。

④強調方法的科學性:它是運用一定的科學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學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計劃的認識活動。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認的,運用過程和研究結果是可檢驗的,研究結果要回到實踐中檢驗。

⑤有創造性:對原有的理論體系、思維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這是研究最重要的特點。

教育科學研究具有區別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研究的獨特性,主要表現在:

①帶有很強的綜合性和整體性。②研究的週期較長。③針對性、實踐性強。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積極參與,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例題】教育研究是改善教育質量和教育發展的關鍵手段和方式,它具有十分獨特的教育意義,它包括哪些特殊特徵呢?

A.有科學假設和對研究問題的陳述,研究的問題有明確的目標和可供檢查的指標。

B.有科學的研究設計,準確系統的觀察記錄和分析,並蒐集可靠的資料數據

C.教育針對性、教育實踐性強。

D.教育科研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積極參與,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答案】CD。

常見考點三:教育觀察研究的基本類型

主要考察題型:單選題

考察方式:①理解,通過題幹描述的特徵確定具體的教育觀察方式;②識記,考察不同分類包括哪些具體的觀察方式。

知識點:

按觀察的情境條件分類,自然情境中的觀察和實驗室中的觀察。

按觀察的方式分類,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直接觀察是指藉助觀察者的自身的觀察記錄資料,間接觀察是通過儀器或設備進行觀察記錄。

按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參與性觀察指研究者參與到被觀察團隊中,非參與性觀察指不參與被觀察者的團隊中。

按觀察實施的方法,分為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結構式觀察具有強的計劃性和觀察步驟,嚴謹有序;非結構式觀察具有強的彈性,隨機性較大。

【例題1】為了不影響研究的內在效度,研究者隱藏在單面鏡後,對所要研究的學生進行觀測的方式屬於( )?

A.參與式觀察 B.非參與式觀察 C.暗地觀察 D.間接觀察

【答案】B。解析:題幹中所描述的是研究者不參與到被觀察者的團隊中且沒有提及利用儀器和設備,因此選B。

【例題2】根據是否有計劃性和觀察研究步驟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可以分為( )?

A.參與式觀察與非參與式觀察 B.自然觀察和實驗室觀察

C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 D.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答案】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