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網約車市場的「功守道」,2018年共享經濟將達5200億美元

網約車憑藉互聯網技術的改造,行共享出行之實。在網約車事故頻發之下,網約車的合法化並納入政府監管,網約車政策的頒佈使得網約車行業的競爭從無序走向規範,然而共享模式漸行漸遠,遊走在分享與出租的邊緣。

反滴滴聯盟“揭竿而起”

據TechWeb報道,2018年3月23日一篇以“滴滴大數據殺熟”為話題的帖子引發了用戶對滴滴的大討伐,雖然滴滴做出“從未有任何大數據殺熟行為”的回應,但滴滴安全事故不斷、司機管控不力、抽成比例過高,一度攻擊滴滴的言論大肆興起,一時間,滴滴的公眾形象從“消除司機與乘客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共享經濟典範,被“誤”認為“利用技術壁壘加劇信息不對稱”的“惡意謀利”平臺。

分析網約車市場的“功守道”,2018年共享經濟將達5200億美元

自滴滴成立以來已有6年有餘,經歷的補貼大戰、尋求合併、淘汰玩家,本以為今年將成為網約車定局元年,卻不料連續出現新的“攪局者”,2018年初以來跨界正式進軍網約車行業的有美團、攜程、高德地圖,開啟網約車新一輪“賽季”。

專車作為“共享經濟”的產物,其風靡的核心原因在於解決了乘客與車輛資源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精準匹配供需,提升人們出行效率。

分析網約車市場的“功守道”,2018年共享經濟將達5200億美元

網約車平臺的發展史

自1978年美國伊利諾伊提出共享經濟概念,流行至今以有十餘年,隨著民眾消費需求和理念升級,以服務為核心的升級需求也將進入黃金髮展期。共享經濟已滲透至共享出行、共享空間、共享金融等九大領域,並在全球迎來井噴式發展,預計2018年全球共享經濟規模將達到5200億美元。

分析網約車市場的“功守道”,2018年共享經濟將達5200億美元

網約車平臺憑藉互聯網技術的改造而興起,使得出現產業鏈條的生產關係發生質的改變。近幾年,我國部分城市採取先行、限牌措施,加上油價和車險、養戶維修等不僅為購車帶來較大阻礙,同時提高養車成本,據統計北京擁有300多萬私家車,但單車上座率僅為1.2人/車左右。

專車在發展初期受到出租車行業的打壓和國家政策的限制。2016年交通部正式明確網約車合法地位,網約車運營本邁入一個有法可依的時代,雖然政府監管網約車但網約車還是一波三折,天風證券認為,網約車政策的頒佈使得行業競爭從無序走向規範,共享模式正漸行漸遠,出租模式或成主流。

一超多小的競爭格局

2014-2017網約車市場競爭格局經歷打車軟件的戰國群雄到兩強爭霸,專車時代滴滴、Uber、神州形成三足鼎立,到最後滴滴一騎絕塵,2016年滴滴收購Uber中國,專車市場格局塵埃落定,2017年滴滴一家獨大,佔超90%的市場份額。截至2018年5月底,網約車APP市場滲透率為16.9%,用戶規模達1.85億,滴滴出行APP滲透率數據優勢明顯,市場滲透率高達13.83%,其餘依次是神州專車、易到、首汽,市場滲透率分別為1.38%、0.33%、0.23%。

分析網約車市場的“功守道”,2018年共享經濟將達5200億美元

滴滴出現2018年5月MAU為9191萬,是唯一一款MAU千萬級的APP,且超過神州+首汽+易到月活總和的17倍,且2018年5月平均DAU用戶均值超過1500萬,是第二名的50倍之多。分析其原因,打車/專車軟件企業開發成本、技術含量並不高,打車/專車軟件企業生存下來的關鍵是市場推廣,所以的核心關鍵還是資本。資本的是否雄厚決定網約車企業燒錢的力度和持久度,2018年初以來美團、高德、攜程紛紛佈局網約車,加上之前的神州、首汽、以及嘀嗒,網約車市場一超多小的競爭格局或將延續,“新的賽季”開始上演。

分析網約車市場的“功守道”,2018年共享經濟將達5200億美元

分析網約車市場的“功守道”,2018年共享經濟將達5200億美元

網約車C2C和B2C的融和與分化

前期滴滴、Uber中國是完全的P2P私家車接入模式,易到則是B2P模式,之後逐漸滴滴開始與汽車租賃公司合作,易到也允許接入私家車,B2O和P2P兩者融和。具體來看,滴滴、Uber中國和易到為C2C模式,司機及車輛並不歸平臺所有,輕資產下較易擴張,但監管門檻、體量擴張、用戶體驗和安全品質成為不可跨越的障礙。神州專車/首汽約車背靠母公司,主營B2C模式,司機均經過專業的培訓和聘用,在車輛與司機管理上更高效,標準化服務品質更高、安全度更好。

B2C模式開始分化,定位中高端或者低端市場,主要區別與車型以及出行單價,因此可以分為B2C專車市場和快車市場。神州專車定位基於優選用車而服務商旅出行和中高端消費群體,首汽通過差異化的產品線以及穩定的品質吸引更多用戶。曹操專車儘管包括商務型和豪華型,但主力車型以吉利帝豪為主,價格區間與滴滴快車/出租車類似,實際與出租車/C2C快車同為一個賽道。

C2C互聯網流量下的馬太效應

2012年快的、滴滴打車先後上行,隨後一批類似的APP相繼問世,列如搖搖招車、百米打車、大黃蜂打車、嘟嘟叫車,經歷兩年的燒錢補貼大戰,30多家打車軟件幾乎退出市場,除了部分被收購外,更多的是倒閉清算,最終頭部企業僅剩一家。滴滴和快遞這兩家背靠騰訊以及阿里這兩棵大樹,通過燒錢補貼累計超過20億,迅速清空了其他競爭對手。

分析網約車市場的“功守道”,2018年共享經濟將達5200億美元

2015年滴滴與快的合併,2016年滴滴收購Uber中國,互聯網流量的馬太效應同樣也應用在網約車市場,2017年滴滴市場份額超90%。但燒錢行為無法成為網約車C2C平臺的核心競爭壁壘,2018年美團、高德、攜程佈局網約車攪動原本以區域平靜的市場格局。

新進入者持續不斷,樂視雖受債務危機拖累易到,但在新股東韜蘊資本的主持下2018年初復活,並宣佈全面下調平臺佣金費率至5%,吸引司機加盟,嘀嗒開始擴圍出租市場,亦產業司乘兩端補貼戰;北汽、吉利等或投資或加盟,將新能源汽車應用和自動駕駛探索深入網約車場景。

經歷打車軟件風靡、專車市場熱潮,以及行業內的兼併重組,在百團大戰下,各家專用司機通過大量補貼司乘的“燒錢”模式迅速圈住消費群體,一時亂像不斷,天風證券認,為網約車將進入行業中場戰事,網約車時代將從燒錢補貼或轉向服務/價格並重,短期來看,雖然C2C模式佔據市場壟斷,但未來無論是B2C模式還是C2C模式將會在各自的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