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君武先生象」與「玖球天後」

廣西大學校園內立有一尊廣西大學首任校長馬君武先生的雕像,基座上書“馬君武先生象”。一直以來,人們都對這“象”字是否寫錯了爭論不休。

廣西大學的馬君武像,是我國著名雕塑大師曹崇恩的作品。曹崇恩是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88年廣西大學建校60週年校慶時,受廣西大學校友委託,曹崇恩創作了馬君武立像立於校園內,並請廣西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的黃雲題“馬君武先生象”六字刻於基座

據說,立像之初,就有人提出“象”字似乎有錯,應改為規範漢字“像”字,當時校友會還曾致函黃雲先生,請求重寫。黃雲先生表示,這是書法作品,在我國古代,“像”與“象”是通假字,並不是錯字。後,又有廣西書協的名家與漢語言文學教授力證“象”與“像”是通假字,書法創作上、文字書寫上,是可以通用的……云云。

“馬君武先生象”與“玖球天後”

對於這些說法,我深不以為然,這讓我想起了前陣子網上瘋傳一時的“玖球天後”。

我國的文字使用,特別是在早期,用於書寫的文字還不很豐富時,常會借用一些同音字相互代替,即為通假字。但借用的字,其意思可能與這個字的本意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古人就常用“蚤”字代替“早”字,即所謂“蚤”通“早”,“蚤”就是“早”的通假字。這是古人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是情有可願的,但後人也跟著用,其實就與錯別字沒什麼兩樣了!正如清代學者趙翼在《陔餘叢考》一書中指出:“字之音同而異義者,俗儒不知,輒誤寫用,世所謂別字也”。

書法屬於藝術創作,藝術家率性而為,用字不那麼嚴謹,也是情有可願的。但是,最基本的文字使用規範還是應該遵守的,即書法也是要有“法”的(那些所謂“藝術大師”們的亂書,今天就不討論了),比如皇后的“後”,無論如何,是不能寫成“後”的。

而且,就算是書法創作,用不用通假字,也是要看創作的需要與作品表現形式的需要的。“馬君武先生象”用的書體,如果我沒看錯應該是隸書,隸書中“像”字的使用,已經很成熟了,這個場合下用“象”而不用“像”,這已不是通假的問題了,這就是錯別字了!如果,你是用甲骨文或者金文書寫,用“象”通“像”,沒有人會說你錯的。

“馬君武先生象”與“玖球天後”

所以,我有點懷疑當時人們求馬君武雕像題字時,似乎更注重的是題字人的身份,而不是題字的學識與藝術水準。

堂堂的一所百年學府,因為一個字而常讓人指指點點的,就像那個“玖球天後”一樣,讓人哂笑,總不是好事。我建議,還是把那個“象”字改回來吧,勇於認錯,並不代表懦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