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埼玉已成功形成中日居民「共生」社會

2018年6月的「骨太方針」(最初於2001年推出的日本年度經濟政策方針)中首次加入了與外國人“共生”的相關事宜,還致力於進行日語學習教育的支援等活動。

如今,在日本埼玉縣川口市的芝園住宅區域內,來自中國常住居民已經超過半數。

其實,在當地的中國住民開始增加的初期,各種各樣的糾紛問題非常突出,但從現在來看“共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要知道,與外國住民“共生”是一種微妙的平衡,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就能辦到的事情。

日本埼玉已成功形成中日居民“共生”社會


在1997年時,這片區域就已經有200多來自中國的常住居民了,多為大學教師和中國企業員工等。

在2005年時,中國常住居民增加了1000人。從那時起,各種各樣的問題開始逐漸發生,大多是垃圾處理、噪音等問題。

現在,當地的中國常住居民人數已經超過了總人數一半,達到2500人以上。大多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在東京都內企業工作,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以上。用一些日本人的話來說,他們是比較“優質的中國人”。

例如,某大型公司的一些職員來日本長期出差並居住在這個區域,很多人認為這會引起糾紛。

實際上,在進行現地調查時發現,區域內的某中華料理店中幾乎都是中國客人,但是並沒有想象中吵鬧的感覺。那裡既沒有不衛生也沒有很亂,反而是家人朋友一起用餐、其樂融融的場景。這和日本隨處可見的普通光景一樣。

不過,由於這個區域內的住戶多為上了年紀的日本人和年輕的中國人,因此相互交流的情況並不多。如果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日語說的好,一些來自中國的家庭會選擇搬去東京都內發展。

或許對於日本人來說,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文化的多元化才是“共生”中最可貴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