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考路上——追寻先辈的足迹

村考路上——追寻先辈的足迹

村考路上

——追寻先辈的足迹

齐彦文

有一位领导人曾经说过,平山的革命历史与党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紧紧连在一起,与中国革命全局紧紧结合在一起,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个缩影。八年抗战,只有25万人的平山县,就有7万多人参军参战,成为晋察冀抗战史上的一个典范,无数平山的优秀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杀敌,栗再温、于光汉、王昭、齐计三、韩增丰、戎冠秀、王二小……一个个镌刻于历史丰碑上的名字,诉说着当年的铁血忠魂、大义凛然、侠肝义胆。然而,更有诸多不为人熟知的感人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步融入历史的长河,为村庄的历史增添了特有的慷慨风骨和无尽的光荣。

在村考路上,我们穿梭于历史的时空,走进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触摸每一个村庄的发展年轮,倾听村庄遥远的悲壮呐喊或浅吟低唱。感受每个村庄独特的文化,英雄的人物和难忘的记忆。走近普通百姓,追寻平民英雄的感人事迹。

村考路上——追寻先辈的足迹

徐达本颁发给李栋的奖状

1938年10月1日,小觉镇湾子村里锣鼓喧天,平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徐达本亲自将写有“输财助边、毁家纾难、民族英雄、百世模范”的奖状颁发给了本村爱国人士李栋,对他们一家倾家之财慷慨捐献给抗日政府的行为予以表彰。李栋的义举带动了全县更多的爱国人士参与抗日行动。

村考路上——追寻先辈的足迹

嘉阳古城

在东回舍有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一次战斗结束后,一对八路军夫妇紧急撤退,把他们的孩子托付给了当地老乡。但是老乡自己家里也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孩子,奶水不够,为了养活“公家”的孩子,他们毅然把自己的女儿送了人。后来,待孩子养的白白胖胖时,他们又辗转几百里把孩子送还给了父母。若干年过去了,他们自己的孩子也长大了,但是不管别人怎样说和,这个孩子就是不和他们来往。这个故事非常凄凉而又悲壮,战争时期,在平山像这样的事情远不止一两件。

杜家庄村的赵玉泰,小名叫黑虎,保定师范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8月,水峪村上庄惨案后的一天,栗再温组织党员在神仙山洞开会,讨论上庄惨案的事情。正往山上送书信的赵玉泰发现日军正在向山洞包围过去,身穿白衬衣赵玉泰,来不及多想,毅然吸引围捕的敌人,跑向相反的方向。敌人用机枪疯狂地向他扫射,听到枪声,同志们安全转移了,赵玉泰却中弹倒下了,敌人追上来连捅数刀,年仅31岁的赵玉泰壮烈牺牲。

村考路上——追寻先辈的足迹

梁银兰

在蛟潭庄一带,人们一直传颂着一段充满传奇的、悲凄的爱情故事。蛟潭庄美丽的姑娘银兰子爱上了八路军警卫连班长赵三子,在首长和乡亲的的撺掇下还是终成眷属。“三哥哥爱上了二妹妹”,一时在小山村传为佳话。三哥哥后战死在满城,银兰子亲自去收敛了遗体,费尽千辛万苦,坚持把他运回平山蛟潭庄,埋在村后的山坡上,为的是守着他,“每年能给他上个坟”。后来,三哥哥原同班的副班长、又一个山西人毛文忠向银兰子表达了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爱慕之情,他们又结为夫妻。仅仅两年,营长毛文忠随同王昭在攻打新保安的战斗中牺牲。这一次连尸骨也没留下,因为“一颗炮弹下来,死了一堆人”。部队和地方给牺性烈士建了合葬墓,立了碑纪念。此后几十年中,苦命的银兰子每到清明就在两处奔走,两处哭泣。年岁逐渐大了,就叫人扶着上山去看望,再后来就委托亲戚们去烧纸。如今银兰子也走了,但是“三哥哥爱上了二妹妹”的故事,却依然流传至今。

村考路上——追寻先辈的足迹

李万义,蚕寨北岸村民,生于1893年,他虽然不是党员,也未被政府授予革命烈士。但他为保护八路军而壮烈牺牲的事迹却至今在村里传颂。那时他家住着一个联大的八路军战士。1943年5月的一天,日本鬼子进村扫荡,李万义为掩护八路军战士爬上后面的土垴。不幸被鬼子抓住。面对凶残狡诈的鬼子,李万义表现得英勇机智。鬼子问李万义:“你见过八路军吗?”他却饶有趣味地说:“我一个老百姓,我还见过九路军呢!”鬼子又问他:“你知道共产党八路军的情况吗?”他说:“我还知道蓝况呢!”李万义看到鬼子侮辱妇女,厉声斥责,鬼子将他五花大绑,扔进一个猪圈里,用火将他活活烧死了。

北冶乡车辐安村富户傅厚老先生积极抗日,多次向八路军捐献粮食财物,八路军任命他为粮秣委员,为军队筹措粮食供给。因汉奸告密,傅厚老先生在本村石家沟避难的窝棚被日军抓获。当着八十老母的面,鬼子多次用刀刺向傅厚,逼着他交代存放粮食的窑子在哪里,还逼着白发的老母去劝他,傅老先生咬紧牙关,一言不发,始终未吐一个字,直致被刺二十多刀,躺在血泊之中,怒目未暝。

杜家庄东沟的王巾亭,小名拴妮,20几岁到山西省盂县开展地下工作,当时是中共山西省委驻盂县特派员。由于汉奸出卖,被日军捆在榆树上,开膛破腹,逼问组织信息,王巾亭在肠子和鲜血流了一地的情况下,还用残存的一点气息,咒骂敌人,直至牺牲。

村考路上——追寻先辈的足迹

里庄旧址

1947年,《人民日报》社的队伍进驻里庄村,时任编辑,后在北京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的李庄在《难忘的岁月》一文中这样回忆道:里庄是个老区,建党较早,当地人民觉悟很高,他们积极给我们腾房子。有一户贫农“土改”时分了一户地主的大房子,给儿子做了结婚的新房。看到我们住房紧张,马上就搬了出来,住到旁边一间又矮又小的房子里。报社过意不去,不愿意往里搬,房东急了,说:“你们实在不搬,我也不叫儿子媳妇住,让它闲起来!”这就是老区人民的风格作派,这就是里庄乡亲们的精神面貌。

王世禄是平山县川坊村人,1938年由齐计三、齐子才介绍加入共产党。1941年,经党组织研究决定,被派到平山城伪警察所做内勤警士,曾多次为党组织送出情报和枪支弹药,后到石家庄地区供销社工作,1953年审查他的历史时,由于齐计三、齐子才先后牺牲,致使他在敌营做潜伏的工作,一时找不到证明。被确定为叛徒,戴上了地主分子帽子,受到开除公职处分,列为专政对象。由于冤枉无处诉说,精神受到很大打击。1988年才彻底平反,恢复公职。

“平山地居僻陋,民气浑朴。”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村庄的普通群众,历经了血与火的考验,在质朴中透着刚强,无言中透着坚韧,平凡中展示了伟大。那巍巍太行,那滚滚滹沱,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平山儿女,用勤劳智慧甚至献血和生命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创造着平山光荣的过去和未来。

村考路上——追寻先辈的足迹

滹沱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