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的天空》意外走紅 誰還在讀「純文學」

近年來,在綜藝、網劇、遊戲等娛樂產品的衝擊之下,傳統的圖書出版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不久前一位網友發表的這樣一條微博——“20年前的孩子讀餘華、蘇童,10年前的孩子讀韓寒、郭敬明,現在的孩子壓根就不讀書了”就得到了大量轉發和評論。這條微博在出版行業內也引發關注,還出現了與近來熱議的“消費降級”話題相應的“閱讀降級”一說。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如今國民在閱讀選擇上日益趨向功利化、雞湯化、碎片化,真正有價值的文學類圖書正在漸漸失去市場。而近日,一部經典文學著作《遮蔽的天空》在國內意外走紅,為所謂的“閱讀降級”說法提供了反證。


《遮蔽的天空》意外走紅 誰還在讀“純文學”



成功勵志書籍奪眼球

人們真的越來越不愛讀純文學書籍了嗎?表面看來似乎確實如此。比如打開抖音,與閱讀有關的內容幾乎全是“5本書讓你的城府深不可測”、“如果你一個月還掙不到30000元,就該好好讀這幾本書”、“你和世界首富只有6本書的距離”之類,在淘寶上熱賣的也大多是這種教人該如何處世、如何掙錢的成功學勵志書籍,在由亞馬遜中國、京東、噹噹、博庫等圖書平臺發佈的2017年圖書銷售榜單中,此類“雞湯文學”同樣佔據了半壁江山。

與之相比,文學經典明顯成了弱勢群體。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內許多純文學書籍的首印數連1萬冊都不到,唯有少數像莫言、王安憶、賈平凹等成名作家,才可能享受到新作首印數超10萬冊的待遇。甚至在出版業更為發達的歐美,形勢也不容樂觀。2017年底英格蘭藝術委員會(ACE)發佈的行業報告就顯示:去年在英國,一本純文學圖書的銷量平均只有3000冊,出版社付給純文學作家的平均預付稿酬也從早些年的6萬英鎊減少到6000英鎊。


《遮蔽的天空》意外走紅 誰還在讀“純文學”

▲《遮蔽的天空》作者保羅·鮑爾斯



文學經典《遮蔽的天空》意外走紅

然而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一本文學經典《遮蔽的天空》在上市24小時之內便迅速拿下京東圖書預售榜、亞馬遜小說新書榜、噹噹小說新書榜等各大圖書榜單的冠軍位置,上市7天后又緊急加印,在豆瓣網上也收穫了8.7分的高分,出人意料的佳績為貌似低迷的純文學圖書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據介紹,《遮蔽的天空》由美國著名作家、作曲家、翻譯家保羅·鮑爾斯創作,首次出版於1949年,通過“二戰”結束後3個美國知識分子前往撒哈拉旅行途中發生的故事,探究了現代人的情感疏離和存在危機。它是一本世界公認的文學經典著作,曾罕見地同時入選蘭登書屋和《時代週刊》“100部最偉大的英語小說”榜單,與《麥田裡的守望者》《了不起的蓋茨比》齊名。國際知名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曾將其改編拍攝成同名電影,斬獲了當年的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大獎。

談及引進這本書的初衷及其走紅原因,出版方讀客文化的總編輯許姍姍表示:“《遮蔽的天空》直指人生的終極問題:我們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現在我們這些物質生活富足的年輕人,從來沒有如此迫切地渴望知道這個答案。因為比起上一代人,我們更容易陷入沮喪,感到迷茫,對急劇變化的世界無所適從。《遮蔽的天空》所闡述的主題恰好與當下讀者的精神狀態非常貼合,它會指引我們去探討這個答案,正如本書封面文案上所寫的,‘意識到人生虛無的人,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真實地活著’。另外我也相信,只要是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就終究不會被埋沒。”讀者對此也頗有共鳴,豆瓣網友muumuudoll就在評論區發言稱:“《遮蔽的天空》是我近年來閱讀的國外小說中最為震撼的一部,它讓我開始認真思考,人終其一生到底在追尋什麼。”

閱讀沒有“降級” 只是更多元化

許姍姍還講到,事實上像《遮蔽的天空》這樣的文學經典一直有著穩定的流量和讀者群。如果對比圖書銷售市場數據提供商“北京開卷”在2008年和2018年的榜單就不難發現,當年的暢銷書榜單流失率高達90%,10年前的很多暢銷書早已不見蹤影。與這些“雞湯文學”和成功學勵志書籍一陣風式的爆紅相比,文學經典卻有著歷久彌新的潛力,像馬爾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還有一眾諾貝爾文學獎作者的作品銷量常年保持穩定,多年來一直是暢銷榜上的常客。

而且仔細觀察的話也不難發現,基本每年總會有幾本純文學作品嶄露頭角,引領讀者的閱讀潮流,如2016年就出現過《斯通納》這樣的現象級作品,2017年則有21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傳奇大師格雷厄姆·格林的《戀情的終結》,該書上市不到一個月便狂銷10萬冊。“事實上,中國圖書市場上的純文學品類圖書一直保持著穩中有升的增長態勢,在整體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不是說現在的讀者不讀書了,只不過是閱讀的媒介變了,有人看紙書,有人看kindle,有人看手機。也不是說讀者只喜歡讀快餐書,而是閱讀變得更為多樣化,雞湯有人在讀,經典文學也有人在讀,我們要接受這種多樣性。相信隨著國民素質的提升,閱讀不僅不會降級,反而會不斷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