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搖黃十三家」算不算始作俑者?

對於張獻忠“屠川”一事,自明末至今一直都是史學界熱議的話題,其中爭議最大的一點便是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的罪魁禍首到底是不是張獻忠?對此一問,清朝初年的史書《蜀龜鑑》的回答最為中肯。

  • “四川南部死於張獻忠部者十分之三四,死於瘟疫、虎災者十分之二三,而所遺之民百不存一矣。川北死於獻者十三四,死於搖黃者十四五,死於瘟、虎者十一二,而遺民千不存一矣。川東死於獻者十二三,死於搖黃者十四五,死於瘟、虎者十二三,而遺民萬不遺一矣。川西死於獻者十七八,死於瘟、虎者十二三,而遺民十萬不存一矣。”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搖黃十三家”算不算始作俑者?

如上所論:造成明末四川百姓銳減的因素除了張獻忠、瘟疫、虎災之外,我們還會發現一個名為“搖黃”的組織。實際上,正是因為“搖黃”對川北和川東十餘年的摧殘,才使得張獻忠輕鬆進入四川。而且,“搖黃”亦曾為張獻忠指點過入川的道路,這也為後來張獻忠熟門熟路地入川提供了先決條件。

注:四川盆地北有米倉山、大巴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貴高原,東有武陵山脈,幾乎是一個完全閉合的圓形。自古由中原入川,無外乎經過川北與川東。自四川成都北去,可經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穿大巴山入漢中,再自漢中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穿過秦嶺山脈進入渭水流域的關中政權,史稱“千里棧道,通於蜀漢”。此一路,川北廣元最為重要;自四川成都東去,可乘船經長江水路過重慶、奉節、宜昌進入湖北。此一路,奉節所屬的夔門最為重要。(川北和川東的大體範圍是如今的廣元市、巴中市、達州市、南充市、遂寧市、廣安市、重慶市)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搖黃十三家”算不算始作俑者?

川北與川東圖示

“搖黃”這一組織本是崇禎初年自陝西來到漢中的高迎祥和饑民王大梁所率領的起義軍,後來因為明軍發兵圍剿,這部分義軍除了被高迎祥帶回陝西之外,餘下的都逃入了秦嶺和大巴山中。這些殘兵由於兵器不足,故而多拿棍棒作為武器,被時人呼為“棒賊”。因為實力微弱,殘兵們從不敢正面對抗官軍,但是他們卻敢搶劫過路的客商自肥,或裹挾獨居的百姓入夥。久而久之,他們便成了氣候。其中勢力較大者有中鬥星黃龍、搖天動、整齊王張顯、奪世王王友進、逼反王劉維明、爭天王袁韜、爭世王楊秉允、行十萬呼九思、鎮天王白蛟龍、黑虎王高、順天王梁時正、黃鷂子景可勤、小秦王王光興、活閻王馬朝、薛仁貴陳林等十五人。在這十五人中,尤其以搖天動和中鬥星黃龍勢力最大,餘下十三人都聽他倆指揮,故而此十五家又被合稱為“搖黃”。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搖黃十三家”算不算始作俑者?

搖黃起義軍

因為“搖黃”勢力微弱,所以他們常常避開明軍大部隊去騷擾四川盆地的邊緣城市。彼時明軍正將精力用於圍剿陝西起義軍,無暇顧及“搖黃”。但是隨著高迎祥等起義軍自山西突破黃河天險竄入湖北(1634年),兩方遂開始接頭。於是,高迎祥等人便在“搖黃”的帶領下,欲攻略四川為基地,並派張獻忠等人為先鋒分兵三路入川。此時明朝大局還未糜爛,為防止流民竄入四川,明廷相繼調發女將秦良玉,川將張令等人嚴加防範。同時,在崇禎帝的部署下,陳奇瑜、洪承疇、盧象升、熊文燦、孫傳庭等明軍精銳部隊紛紛尾追、圍剿起義軍。如此,高迎祥眾人前後受阻,遂將義軍分三路自勳陽突圍:一路奔河南,一路奔淅川,一路奔商洛山。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搖黃十三家”算不算始作俑者?

明軍圍剿起義軍圖示

誰料,明軍統帥陳奇瑜親率精銳不顧勞累連續追擊起義軍,並連勝十餘仗,將起義軍自竹山、竹溪一直追攆至今安康市平利縣。高迎祥屢戰屢敗,乃竄入死地車廂峽(安康平利縣狗脊關),中鬥星黃龍與搖天動亦在其中。後來,起義軍假裝受撫逃出生天,但是“搖黃”之眾卻並未跟隨高迎祥等人逃回陝西。“滎陽大會”後,潛伏在大巴山的“搖黃”之眾為了表示自己是正牌起義軍,乃自稱“搖黃十三家”。

滎陽大會:1634年,冬。各路起義軍自陝西再次竄入河南,並雲集滎陽共商推翻明朝統治的大計,史稱“滎陽大會”。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搖黃十三家”算不算始作俑者?

滎陽大會

隨著後金和中原義軍的連續打擊,明朝統治已經岌岌可危,許多市井流氓以及無賴之徒紛紛混入“搖黃十三家”,“搖黃十三家”掌舵的大小頭目開始受到新入夥的地痞流氓的教唆。同時,也正是因為前文所述的入川行動,使“搖黃十三家”看清了四川之地不僅城池無備、官軍怯弱,且其地富庶之縣頗多。於是,“搖黃十三家”便頻繁地進出川北和川東。此時的明軍正將全部精力投入中原圍剿李自成和張獻忠,又經常戰敗,無力亦無暇顧及“搖黃十三家”。此外,“搖黃十三家”以大巴山為根據地,順利便出山掠奪,不順則退入深山,四川官兵無奈之下,只能北守廣元、東守巴巫來阻止“搖黃十三家”進入川西和川南,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張獻忠攻入成都建國。川北和川東本來山多地少,搖黃之眾又不事生產,百姓遂陷入糧荒,最後竟到了《蜀龜鑑》中所說的“十不存四、五”的地步。

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銳減,“搖黃十三家”算不算始作俑者?

張獻忠敗亡後,大約過了66年,即公元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一次,康熙召見老家是四川遂寧的戶部尚書張鵬翮(he),問道:“明末時張獻忠兵在四川,殺戮甚慘,四川人曾有記其事之書籍否?”鵬翮答:“無有記其事者。”康熙又問:“爾父八十七歲,張獻忠入川時約十七、八歲,必有確然見聞之處,你問明繕折進呈。”於是,其父便將自身的經歷和調查的結果,編纂成了《燼餘錄》,書中記載道:“今統計以十分而計之:其死於獻屠戮者三,其死於搖黃者二,因亂而相殘殺者又二,飢死者又二,其一則死於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