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user214257048
我們知道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最小的女兒,很受父親母親還有幾個哥哥的寵愛,而李隆基是相王(唐叡宗)李旦的第三子。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李顯、太平公主、李旦、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發動神龍之變,逼迫武則天退位,唐中宗李顯復辟繼位,太平公主與李旦均被封五千戶。
但是唐中宗比較軟弱無能,權力落入韋后和安樂公主手中,甚至在公元710年,韋后和安樂公主將唐中宗毒死,由李顯之子唐少帝李重茂繼位。韋后想當學武則天,當第二個女皇帝,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決定先發制人,發動政變。
最後殺死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史稱唐隆之變,唐少帝李重茂遜位給唐睿宗李旦,按嫡長繼承製,李旦應該封長子李成器為太子,但是李成器認為此次是李隆基的功勞,應該由李隆基當太子。
參與這次唐隆之變的人,也認為應該由李隆基為太子,李旦就立李隆基為太子。太平公主認為自己擁立睿宗繼位有大功,總想著干預朝政,她覺得李隆基能力太強,影響她參政,想換掉李隆基這個太子。
李旦在很多問題上面都徵求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意見,後來主要聽李隆基的意見,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越來越大,尤其在公元712年,李旦禪位給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矛盾到了極點。
太平公主打算與新興王李晉,尚書右僕射竇懷貞、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等人發動政變,但是被李隆基所知曉,李隆基決定先發制人,在公元713年,發兵攻打太平公主等人,太平公主失敗,逃入佛寺。
太上皇李旦為太平公主求情,被李隆基拒絕,太平公主最終自盡而亡,史稱先天之變。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爭,顯然是至高權力之爭,李隆基一當上皇帝,就想要除掉太平公主,就很正常了。
歷史簡單說
李隆基為什麼要殺太平公主,這個問題要從好幾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李隆基並不是嫡長子,擁有第一繼承權的,應該是李隆基的哥哥,後來的宋王李成器。李成器不願意和鋒芒畢露的三弟爭奪天下,才主動讓出了太子之位,可是姑姑太平公主,比較支持相對軟弱的李成器,並在親哥哥李旦那裡說了一些李隆基的壞話,這點,讓李隆基很不滿。
其次,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手發動了唐隆政變,誅殺韋氏一族。在這場政變中,太平公主對年輕的李隆基,刮目相看,覺得他的能力很強,會成為自己的勁敵,所以之後一直針對他,同時,李隆基也對姑姑的老到,謀略,狠辣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雙方都把當時的盟友看作未來的對手,互相防範,所以,李隆基登基後,也不足為奇。
第三,睿宗李旦,對自己的妹妹非常信任,不僅封她為鎮國太平公主,而且還把很多朝廷要事交給她處理。幾名宰相大多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實力很強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剛剛登基的李隆基的皇權。李隆基在唐隆政變中嚐到了先發制人的好處,面對權傾朝野,經驗老到的姑姑,他並沒有信心在朝堂爭鬥中,慢慢獲得最後的勝利,年輕的皇帝要的是快刀斬亂麻,於是,以有心算無心的李隆基最終取的了勝利,順利的誅滅了太平一黨,開啟了開元盛世的序幕。
腦洞大開的歷史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唐朝最為出名,不只是因為它孕育了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而唐明皇李隆基在歷史上的風流韻事也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天願作比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他與楊玉環纏綿悱惻的愛情更是引得世人所矚目。
雖然李隆基在位期間引起的“安史之亂”令整個國家陷入絕境當中,但不能否認李隆基將唐朝管理的更加繁榮開放!而他一上位就與其姑姑反目成仇,全然忘記了他們曾經合作的情誼,將太平公主幹掉,這是為什麼呢?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而來,皇家的血緣親情在利益面前都顯得那麼可笑!世人皆說商人重利,可是為了追求那至高無上的權勢,皇室當中子不子,父不父這現象顯現是那麼的理所應當。在唐中宗繼位期間,太平公主機智果斷,冷靜沉著,幹練機敏,手腕謀略甚至不輸於男子,專心於在母親的眼皮子底下發展自己的勢力。在武則天逝世後,憑藉著手中掌握的權勢企圖染指朝政,就連當時一手遮天的韋后遇到太平公主也要避之三尺,安樂公主也很畏懼她。
李顯懦弱無能,致使偌大一個唐朝竟然落在了韋后的手中,李隆基作為李唐子孫,自然不希望再出一個女皇帝來掌管他唐朝的天下,讓一介女子權傾朝野,他怎麼咽的下這口氣!恰逢這樣的好機會,李隆基瞅準時機聯繫內臣,與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合作,一起發動了“唐隆政變”,血洗韋氏黨羽。
唐睿宗順利即位,因為太平公主曾數次立下大功,地位日漸崇高,聲明煊赫,其黨羽眾多。唐睿宗經常與太平公主一起商量朝政,偶爾因太平公主沒有上朝,唐睿宗還專門派人去徵求她的意見。說是一句“大權獨攬”形容太平公主都不為過,官員的升遷貶職,太平公主一句話就能決定。由此可見,她的權勢甚至超過了在位皇帝。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當初一起發動的政變,如今太平公主的權利大到足以威脅李隆基的太子之位,李隆基當然不幹了!
兩人因爭奪權利產生的嫌隙越來越大,矛盾日益加深,太平公主因為忌憚太子,經常在唐睿宗的面前挑撥離間,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她沒想到睿宗竟然是不慕權利之人,生性淡泊,聽聞太平公主的諫言,直接丟下詔書,將帝位傳給李隆基,做了太上皇!可想而知,太平公主的臉色都綠了!
安史之亂的發生何嘗不是因為朝內兩大巨頭爭權奪利引發的內亂!
奇點歷史
李隆基是唐太宗李世民重孫,唐睿宗李旦第三兒子,故又稱李三郎,因為從小收到李世民的家庭教育後又受到自己奶奶武則天的家庭背景所以慢慢就登上了自己的皇位,為什麼會幹掉太平公主覺得,雖然他們關係又親情轉化為愛情,但是由於太平公主也想殺掉李隆基,凌晨發動玄武門之變。太平公主也想借此讓李旦殺掉李隆基。但是沒有得逞,這個可以說是奠基滷蛋李隆基成功成為皇帝的一個契機,李隆基當上皇帝后,肯定要把對自己不利和對自己有危害的人給除掉,來保證自己這個皇帝當的安穩,所以這就是李隆基要除掉太平公主的原因!
用戶8154077113872
高宗李治軟弱,媳婦武則天說了算。武則天不但搶了李治的權利,還搶了李家的皇位,建立了武周政權。
中宗李顯也是個窩囊廢,也是媳婦韋皇后說了算。韋皇后掌權也就罷了,她還嫌不過癮,也想像武則天那樣當女皇。於是和自己的女兒一起把丈夫李顯毒死了。
太宗死後的幾十年裡,李家的男人讓女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給李家丟盡了顏面。
李隆基是個有點能力的人,他覺得自己有責任改變這種狀況,使李唐王朝回到男權社會。但是,中宗時期李隆基只是親王李旦的兒子,沒有資本,政治實力太弱,靠自己根本無法實現政治理想,他需要藉助外力。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親生女兒,深得武則天真傳,也是一位女強人,並且有著很強的權利慾。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死後,韋皇后想像武則天那樣當女皇。太平公主不幹,想除掉韋皇后自己掌握皇權。
於是李隆基機會來了,他和太平公主一拍即合,共同密謀發動政變,殺死韋皇后。
政變時,太平公主沒有直接參與,無法控制現場。結果政變成功,李隆基不但殺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也殺了太平公主的內線上官婉兒。殺上官婉兒,其實李隆基就是為了防止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強強聯手,把持朝政。
政變成功,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被推上皇位,就是睿宗。李隆基因為擁立有功被立為太子。
李旦也是個軟蛋,權利基本掌握在太平公主手裡。但這時的李隆基因為是太子,又有能力,所以也掌握一定權力。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想要最高權利,於是就形成了對立。
後來,太平公主在與李隆基的鬥爭中出現失誤,致使李旦把皇位提前讓給了李隆基。李隆基上位後,要徹底改變女人說了算的局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幹掉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豫有得
太平公主和母親武則天最大的不同是:武則天想做天下之主,並最終實現,而太平公主卻只想權傾朝野,當然,就能力而言,太平公主也差了武則天一大截。在他兩個軟弱的哥哥做皇帝的時候,她能干涉朝政,政出私門。當遇到強勢的侄子李隆基的時候,兩人就勢同水火了。
她想廢掉李隆基,另立聽話的傀儡皇帝;李隆基想除去她,盡得皇權。而在不久前,兩人還曾通力合作,除掉了韋后集團。一致對外之後就是你死我活。
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武則天攝政後,雖極力打壓兒子們,卻很寵愛太平公主。但不得不說明的是,武則天雖然自己當了皇帝,但她並沒有想過把帝位傳給唯一的女兒太平公主,說到底武則天只能是個例外,所以太平公主即便和武則天的容貌、性情都很相似,她也只能躲在政治的幕後,武則天並不希望太平公主幹政,她可以找女兒商量、詢問政事或者交代女兒一些政務,卻不允許太平公主公開議政。
但武周政權後期,太平公主還是有了不少權力,705年,武則天病重,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家子孫密謀發動政變,誅殺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之後張柬之等逼武則天退位,李顯繼位,太平公主做為李顯的親妹妹,又一心維護李唐宗室,得到了李顯的尊重,開始從幕後走到臺前。
同樣干政的還有韋后和安樂公主,這對母女完全是“才華撐不起夢想”的一類人,政治能力一般,卻想著效仿武則天稱帝,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政出私門,這一時期,安樂公主和姑姑太平公主已經成為政敵,表面上看來,安樂公主的權勢在太平公主之上。但710年李顯去世後,形勢發生改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密謀發動政變,之後太平公主讓次子薛崇簡跟隨李隆基行動,發動唐隆政變,但此次政變雖然除掉了韋后集團,太平公主也失去了得力助手上官婉兒,李隆基執意將其殺死。之後李旦繼位,李隆基功勳卓著成為太子。
從此,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開始了權力的爭奪。李旦和哥哥李顯一樣軟弱,任憑太平公主幹政,太平公主的權勢在唐睿宗時期達到鼎峰,她每每入朝議事,都和李旦坐在一起討論,有時候宰相奏事的時候,李旦都要問是否奏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在最初,太平公主並沒有把李隆基放在心上,她以為李隆基也很好控制,所以兩人之間並沒有什麼衝突,然而李隆基自從成為太子後,勢力越來越大,逼著太平公主警覺起來,她動了廢太子的心思。
李隆基做為李旦的第三子,還是庶出,本來不該被立為太子,但因為他功勞最大,又李旦嫡長子的推讓,李隆基最終成為太子。太平公主抓住這一點,散佈謠言說李隆基並非嫡長子不該成為太子,她甚至動員當時的宰相們改立太子,宋璟和姚元之為此向李旦提議將太平公主遷往洛陽,但李旦拒絕了,之後李隆基為平息事端建議將宋璟和姚元之貶官。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個是李旦的親妹妹,一個是李旦的兒子,他誰都不想辜負,總試圖在兩人之間找一個平衡,但兩個人都是強勢之人,誰都不可能退一步。712年,彗星出現,此為大事,該除舊佈新,太平公主寄希望於李旦廢太子,李旦被逼無奈選擇退位做了太上皇帝,李隆基繼位。但李隆基並未完全親政,李旦仍然握著大部分權力,仍然是太平公主的保護傘。
李旦希望這樣能緩和兩人的矛盾,卻不想兩人因此更加勢同水火,鬥爭進入白熾化階段,當時的朝廷中,文臣武將有大半出自太平公主門下,這讓李隆基很惱火,而李隆基的精明強幹讓太平公主很忌諱,不過與太平公主的急躁不同,李隆基雖然年輕卻沉穩得很,謀略更在太平公主之上,所以即便太平公主數次謀劃廢掉李隆基卻不可得。
713年,李隆基決定對太平公主動手,他先控制住了羽林軍,避開太上皇帝李旦以謀反罪捉拿太平公主極其黨羽竇懷貞等人,李旦知道的時候,眾人已經被誅殺,他只得宣佈竇懷貞等人的罪行,算是默認了太平公主的謀反,之後宣佈還政於李隆基,不再過問政事。而太平公主在政變發生時逃了出去,躲進了山寺,三天後才出來,被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集團被李隆基幹掉,正式親政。
蕭曉四姑娘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一度權頃朝野,與李隆基關糸惡化,幾次謀劃廢掉李隆基,促使李隆基提前發難,以涉嫌謀反的罪名將太平安主集團一網打盡,太平公主本人被賜死家中,李隆基穩定了政局,開啟了開元盛世時代。太平公主有過兩次不幸婚姻,以後生活開始放縱,表現得和她母親一樣對權力有特別的慾望。705年,太平公主和張柬之聯合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因大功封鎮國太平公主,李旦為安國相王,開封,食邑五千戶。李顯復位後,太平公主走上前臺,積極參與朝政,李顯非常尊重她。710年,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獨死。想學武則天那樣把持朝政。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想平衡韋皇后和宗室的矛盾封溫王李重茂為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但韋皇后集團改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架空了李旦,打破了韋皇后和宗室之間的平衡。七月間李旦三子李隆基率軍衝進皇宮殺死韋皇后和太平公主內線上官婉兒,韋皇后餘黨被一網打盡。擁李旦復位,即唐睿宗。太平公主因叄與誅殺韋皇后集團有功封食邑萬戶,是唐代公主中的權力頂峰。太平公主權勢顯赫,經常上朝和李旦共議朝政。不上朝,李旦派宰相親自登門請示後才可執行。太平公主幾個兒子都被封王,長安郊區田產布野,朝中七個丞相有五個是她提撥的,文武百官有一半擁護她,廢立一個人也就一句話。太子李隆基年輕神武有安社稷之功。太平公主想要保持長久權勢,或者向她母親那樣,李隆基是嚴重障礙,兩個人矛盾激化。太平公主製造流言蜚語試圖勸說李旦和大臣更換太子,或在李隆基身邊安插耳目,在食品中下毒,李隆基驚恐不安。李旦為避免矛盾激化,引起朝中動亂,713年下旨傳位給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去了。李隆基做了皇帝變被動為主動,提前發難把太平公主勢力剷除,沒收全部財產,太平公主被賜死家中。太平公主本來是個安社稷功臣,但才高功大藐視一切,一意孤行,欲爬上權力頂峰,不惜挺而走險,成了政治權力犧牲品,不亦惑乎?
關東俠客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鬥爭主要是改革勢力和反改革勢力的較量
我們知道唐玄宗李隆基是通過兩次宮廷政變才最終登上帝位的。第一次是李隆基聯合姑母太平公主,誅滅了想做女皇帝的韋皇后勢力,並且擁立了其父親繼位,從而使得李唐政權不至於再次顛覆。第二次則是李隆基誅滅了太平公主勢力,並且迫使太上皇交出了所有權力。
再說說太平公主,雖然她是武則天之女,並且第二個丈夫還是武則天的堂侄,但是她並不是屬於武家的勢力。因為血緣上來講太平公主既是武則天之女,同時也是李唐的公主。歷史上太平公主曾積極參與了五王誅二張以及誅滅韋后,她其實是復興和捍衛李唐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所以早期的時候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是捍衛李唐的中堅力量,同屬於李唐宗室勢力,雙方並沒有什麼矛盾衝突。
甚至在睿宗猶豫太子人選之時,太平公主並沒有提出任何不利於李隆基的意見,從而使得李隆基順進入東宮。不過在短短的四個月時間之後,太平公主提出了李隆基非長,不當立,並且與李隆基的矛盾衝突正式公開化。為什麼會這樣,除了我們常見所認為的權力之爭以外,更重要的是李隆基選用了宰相兼宮僚姚遠之、宋璟等人,以恢復貞觀之治為號,掀起了一場以革除弊政的政治改革運動。
他們要求整頓吏治、抑制佛教勢力、限制宗室諸王公主的權勢,鞏固皇太子的法定地位等問題,這場運動觸犯了以太平公主為代表的政治利益。在這場運動中,作為皇帝的唐睿宗試圖平衡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時而接納改革派的意見,時而又袒護太平公主的利益,使得各項改革有始無終。最後雙方矛盾激化,被李隆基擒獲,賜死於家中。
歷史是什麼
自古為了爭奪帝位,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的不在少數,自然大唐盛世也不例外。為了更直觀地看明白問題,咱先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這兩個主角的關係捋一下。
以李隆基為基點,高宗李治是他爺爺,武則天是他奶奶,中宗李顯是他伯父,韋皇后是他伯母,太平公主是他姑姑,睿宗李旦是他爹。
李隆基幹掉姑姑太平公主是因皇位受到威脅,同時也是形勢所迫,具體緣由還得從他伯母韋皇后說起。
1、伯母韋皇后為當女皇,夥同女兒毒死丈夫中宗李顯
高宗李治過於軟弱,由媳婦武則天說了算,武則天不但搶了李治的皇權,還搶了李家的皇位。到李隆基的伯父中宗李顯上位時,繼承了他爹李治的妻管嚴傳統,也是媳婦韋皇后說了算。
這個韋皇后更是惡毒,自己掌權還嫌不過癮,還想像武則天那樣當女皇,於是夥同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一起把丈夫李顯給毒死了。
2、姑姑太平公主野心大,聯合李隆基誅殺韋皇后
有些能力的李隆基有心改變李家這種陰盛陽衰的狀況,使李唐王朝回到男權社會,怎奈自己只是親王李旦的兒子,沒有資本,政治實力又弱,想實現政治理想,必須藉助外力。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深得武則天真傳,也是一個女強人,並且權利慾很強。她見韋皇后和安樂公主毒死李顯想當女皇,就想除掉韋皇后自己掌權。
這時,李隆基瞅準時機,和太平公主聯手密謀發動政變,殺死了韋皇后。在消滅韋后這件事上,太平公主覺得李隆基年輕,又沒啥背景,才選擇了與李隆基聯合。
太平公主沒有直接參與政變,不在現場,李隆基殺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趁機也殺了太平公主的內線上官婉兒,以防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強強聯手,對他造成更大的威脅。
政變成功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被推上皇位,就是唐睿宗。李隆基因擁立有功被立為太子。
3、睿宗識破太平公主詭計,禪位讓李隆基登基
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被誅殺後,太平公主權傾朝野,唐睿宗事無鉅細都聽命於她。太平公主權力達到頂峰,成為實際掌權者。
慢慢地,太平公主發現李隆基英明果斷,非懦弱之輩,擔心他日後會對自己的權位帶來威脅,就想除掉李隆基。於是指使人向唐壑宗進讒言,誣陷太子李隆基想奪權。
睿宗雖然懦弱,但不糊塗,他當然清楚太平公主的如意算盤,於是做了在位期間最英明的決斷,禪位給李隆基。
4、太平公主欲舉兵奪位,李隆基搶先將其一舉殲滅
太平公主被睿宗禪位這招出的促不及防,只好另做打算。在太子李隆基繼位後,曾想毒死這個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713年7月,唐玄宗在得知太平公主次日舉兵時,搶先行動,消滅了太平公主一黨,並賜死太平公主於家中。
在那個勝王敗寇的年代,為了皇權的爭奪,皇族內部明爭暗鬥,人類自私的本性被暴露的淋漓盡致。不問朝政的李顯也會被毒死,那麼,李隆基如果不殺姑姑太平公主,必將被太平公主所殺。
為了生存,為了保住王位,李隆基必須先下手為強。誰對誰錯,歷史留由後人評說。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無須諱言,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屬於“既生瑜何生亮”的關係,共同對付韋皇后時,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但是他們的理想都是當皇帝,那就必須是你死我活。皇家最無情,就是這個道理。
李隆基能贏,有三個先決條件。
第一,李隆基已經被立為太子。
太子就是儲君,屬於漲停的績優股,大把官僚和將士追隨。這些“股民”們很清楚,如果李隆基當了皇帝,他們就持有了原始股,升官發財指日可待。 太平公主雖然強勢,但是她不是正統,而且經過武則天折騰後,沒有人再想擁立女皇帝,所以,她這支“股票”只會跌停。
第二,李隆基下手太快了。
雖然太平公主一路跌停,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短期內,她還是有較量的可能性。只是李隆基出手太快了,根本不顧什麼規則。先是逼死姑姑,再是逼迫老爸李旦退位。 如果這時出手的是太平公主,說不定真會出現第二個女皇帝。她可能還在做夢呢,哥哥李旦會聽她的話,換個司馬衷這樣的太子。
第三,李旦實在太軟弱無能了。
這一次登基,是李旦第二次當皇帝,按理說有經驗了,應該抓什麼權力,不應該用什麼人,這些都要門清啊。 可是,這位旦旦皇帝跟第一次退位一樣,只要有人爭,毫不猶豫就雙手奉上,要不說心胸大度呢,啥都想得開。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