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質疑施密特?球迷提的這6個問題,其實並不難理解?

國安又平局了,於是對施密特的質疑再次響起,這次的“倒施”比上一場更加強烈。

“倒施”的理由很簡單,他們認為施密特有很多問題都沒有解決,而且固執,不變通,一套打法用到老,一個陣容走到黑,買來的人不用,換人永遠是于大寶、巴頓、王子銘等等等等,罄竹難書。

開始質疑施密特?球迷提的這6個問題,其實並不難理解?

其實,如果仔細的分析一下會發現,施密特的罪行並不是那麼嚴重,很多球迷不理解的東西,其實真的是球迷自己沒有理解,而並非施密特的責任。

這裡,北京主場(ID:bjzhuchang)將一些質疑整理出來進行分析,不是為了給施密特“洗地”,只是為“倒施”派提供一種思考的方式和角度。

當然,人家願意不願意接受,是另一回事。

質疑1.為什麼陣容一成不變?就不能試試其他球員嗎?

球迷總說“試試”,但這個詞對於一個職業球隊的職業教練來說,是多麼的諷刺。中超聯賽並不是一個“試驗田”,如果真的要試,肯定是在訓練裡。

教練用人是需要考量多個環節,比如能力、戰術和狀態。能力和狀態是通過訓練表現出來的,戰術上則是看教練的需要,教練的戰術是為全隊服務的,而不是為某個人。

施密特並不是沒有試過,比如第一場嘗試用巴頓打邊後衛,但結果並不好。這個時候罵聲一片,沒有人為這個嘗試鼓掌。但是現在,卻有很多人又鼓勵施密特“試試”,但同時又要求,不能“瞎試”。

開始質疑施密特?球迷提的這6個問題,其實並不難理解?

“試”自然是不知道結果,知道結果的就不是“試”,所以所有的"試"其實都是“瞎試”。按照目前的輿論環境,施密特不“試試”是過錯,“試”不成功,也是過錯。但誰能保證“試”一定成功?更何況,成功了也未必是施密特的功勞。

質疑2.為什麼不針對對手變換陣型和打法?

一個優秀的教練,陣容和打法一定是根據球隊的優缺點來打造的。國安的立足中超的本錢,或者說能夠跟恆大、上港競爭的本錢,就是自己中前場的技術型球員,張稀哲、樸成、池忠國、于大寶以及比埃拉、巴坎布、奧古斯托、索里亞諾還有韋世豪。

所以,國安的陣型和打法一定是讓這些技術出色的球員出場,通過傳球、控球來贏得機會。曼薩諾、帕切科在國安成功的經歷,無不如此。而扎切羅尼和何塞的失敗,則完全相反,他們更多是希望彌補國安的不足,哪怕是犧牲優勢來彌補也早所不惜。結果,相信很多人也都看到了。

國安隊中並沒有那麼多速度快、對抗好、衝擊力強的球員,指望一兩個衝擊力強的球員提升球隊整體的衝擊力,是不現實的。而且,對於張稀哲、樸成、池忠國這些球員來說,也很難適應。

開始質疑施密特?球迷提的這6個問題,其實並不難理解?

中超有16支球隊,其實就有16個打法。總體來說就是幾大類,防守反擊打法佔了多數。重慶、天津甚至包括魯能其實都類似,高中鋒擺渡,速度型前鋒反插。重慶打國安這麼打,打上港也這麼打。基本的陣型和打法沒有變,變得只是一些細節的調整。

事實上,國安也並不是沒有變化,變化的也是細節。比如對天津的比賽,在下半場奧古斯托就跑到左邊利用突破去攻擊對手,再比如同重慶的比賽針對重慶隊角球的區域防守也有針對性的調整,連續利用角球威脅對手。

變化每場比賽都會有,但並不是說每場比賽都要根據對手變陣型,變打法。今天踢傳控,明天踢防反,今天442,明天就352。這不是變化,是折騰。國安目前排名聯賽第四,五輪不敗,還沒有折騰的必要。

質疑3.為什麼不用池文一?

這個問題其實之前說過了(國安買了池文一為什麼不用?)。侯森和池文一都是不錯的門將,但是兩個人都沒有到誰出類拔萃的地步。兩個人的技術類型不一樣,可以說是各有優缺點。侯森的氣質更沉穩,門線技術和站位不錯,在高空球上有身材的優勢。池文一則相對更有激情,反應快,撲救好,由於身材偏矮,所以下地快,善撲單刀。池文一的經驗相對更多,但侯森跟球隊的磨合更默契,跟後防球員之間更熟悉。

開始質疑施密特?球迷提的這6個問題,其實並不難理解?

綜合來說,用侯森和池文一都可以。但池文一來的晚,侯森先打主力也沒問題。目前為止,侯森並沒有太嚴重的失誤。雖然有8個失球,但也不能說這8個失球哪個就一定是他來負全責。侯森每場也有不錯的撲救,雖然不多,但並不是那麼差。

要換掉一個沒有過錯的門將,理由並不充分。

質疑4.為什麼替補永遠都是于大寶而不是胡延強?

教練考慮使用球員,一般都是以三個方面來判斷:能力、戰術和狀態。狀態這

個東西,只有參與到訓練的人才知道,作為球迷恐怕很難得到直觀的感受。所以這裡不便評價狀態問題,只說說能力和戰術。

從能力上來說,于大寶畢竟是國家隊的球員,每年也有穩定的進球率。而胡延強只是遼寧隊的球員,若不是金泰延投奔國安,他去年能否打上主力還不好說。最起碼從以前的經歷來看,胡延強並不強於于大寶。

開始質疑施密特?球迷提的這6個問題,其實並不難理解?

從戰術角度來說,是否使用胡延強也值得再思考。胡延強速度快,衝擊力強,但傳控技術相對一般。而於大寶則更善於搶點,同時具備一定的背身拿球的能力,更像是一個支點前鋒的作用。

國安同天津和重慶的兩場比賽,都是在久攻不下的時候換人,這個時候對手已經開始收縮防守,給胡延強發揮速度優勢的空間變得非常狹小。這個時候更需要打的精細,尤其是在禁區附近能夠把球拿住,並且增加禁區內的包抄搶點的效果。

所以說,從戰術的角度講,使用前鋒于大寶比使用邊路的胡延強更有針對性。

而且,于大寶還能夠出任中鋒、前鋒、邊鋒、邊前衛等多個位置,胡延強只適合踢邊前衛。如果考慮到後面比賽時間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和調整,顯然多面手于大寶更適合登場。

質疑5.為什麼換人永遠都是于大寶、巴頓、王子銘?

因為今年的U23政策,實際上國安在換人的時候只能有一個非U23名額可換。而國安的U23球員又集中在中前場,替補名單裡的後衛球員一般都是雷騰龍、劉歡、晉鵬翔等人。

為何把唯一的非U23球員用在於大寶身上,之前已經說過了。而U23球員的選擇國安仍舊不是很充分。

開始質疑施密特?球迷提的這6個問題,其實並不難理解?

國安現在儲備的U23球員中,其實除了韋世豪和巴頓之外,其他球員還沒有具備在中超上場能力。朱朝慶的特點與巴頓、韋世豪有點接近。劉國博年齡太小。王子銘、寧偉辰和李思琦裡面,王子銘的優勢是他的身高,作為一名高中鋒,他1米87的身高讓他有了一招鮮的資本,在比賽最後時刻換上他,也許還能夠在高空球方面做一做文章,僅此而已。

質疑6.為何不能首發兩個U23?

僅韋世豪一個人首發,國安在比賽中的調整就會受到限制。那麼上兩個U23可以嗎?其實並非不可行。上兩個U23首發,其實就是讓巴頓出場,但替換誰呢?目前看,只能是樸成。

樸成在目前的國安四個中場中起到的是一個調劑攻防的作用,顯然巴頓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特定,巴頓向前的意識更強,更是和邊前衛或者邊鋒。

開始質疑施密特?球迷提的這6個問題,其實並不難理解?

國安目前四個中場踢得比較熟練,拿下樸成會不會導致中場的傳控配合出現問題,從而使上半場發生被動,這是不得不提防的。雖然國安同重慶的比賽能夠在落後兩球的情況下扳平比分,但不代表以後這樣的情況總能出現。

分析了上面這些問題,希望能夠對“倒施”球迷有所幫助,其實有些問題相信並不是“倒施”球迷看不到,想不到,只能說支持球隊的方式不同。理智的球迷會分析和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理智的球迷更希望用變革的方式推倒重建。但顯然,現在並不是重建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