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逆襲」


拼多多的“逆襲”

今年是胡潤研究院自1999年以來連續第20次發佈“胡潤百富榜”。

時隔四年,54歲的馬雲及其家族以2700億再次成為中國首富,同樣引人注目的是,憑藉新上市的拼多多,38歲的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以950億財富首次上榜,更是一舉進入前15名。

與其說在38歲這個年紀上榜的黃崢是一個奇蹟,不如說剛成立三年,市值超200億美元的拼多多才是巨頭陰影下的奇蹟。

拼多多的“品牌升級”

總的來看,拼多多在2015年這個時間節點出現,有著必然的原因:淘寶、京東不斷的升級,將追求低價的用戶“洗”出去了。

用戶的溢出給了拼多多歷史性的機遇。

然而極端低價的背後勢必是供應商對成本的嚴格把控,雖然供應鏈的升級沖淡了與對手商品質量之間的差別,但從成立開始,拼多多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對於商品質量的頗多質疑。


拼多多的“逆襲”


甚至在今年4月,《財經》雜誌採訪黃崢時問到關於拼多多大量投放廣告的問題時,黃崢直接回答道:投廣告是為了告訴消費者我不是“騙子”。

拼多多的崛起,靠的是低價策略和微信熟人間的分享裂變,花錢投廣告的目的是為了取得消費者信任。

不過,除了燒錢的廣告,拼多多找到了另外一個方法——“品牌升級”。

拼多多的“品牌升級”從今年的7月末開始。

7月31日,拼多多發佈了兩則公告,分別針對服飾、食品、化妝品等消費品和傢俱建材類目發出定向招商邀請;

9月,拼多多上線“品牌館”,網易嚴選、阿瑪尼、Bose 等 494 個品牌正式入駐拼多多;

拼多多的“逆襲”


近日,國美、噹噹網和小米相繼入駐拼多多。

歸根結底,拼多多想與各大品牌合作,告訴用戶,拼多多上的東西,絕非只有低價低質。

拼多多的品牌館上線,豐富了拼多多的商品種類,提高了整體可信度,但由於起步太晚,目前來看,它的影響力與對手比起來還是有點弱。

不過,“品牌升級”這步棋,對拼多多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根據拼多多招股書,截至2018年3月30日的12個月裡,拼多多用戶的人均年消費額為673.9 元,淘寶天貓則為8732 元,差距明顯。

8月底,拼多多發佈上市後首份財報。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收27.09億元,同比增長2489%。而營收的增長,主要是由於活躍買家平均年消費額從去年同期的385元提升至762.8元,增長近一倍。

即便如此,營收要想達到健康增長,

拼多多仍需提高用戶的人均年消費額。

此外,從流量的角度看,2018年以來,拼多多活躍用戶獲取成本快速提升,從2017年的約10元提升至48元。

隨著2018年二季度公司廣告營銷的投入加劇,公司單季度用戶獲取成本更是提升至103元,較一季度環比增長逾一倍。

也就是說,如今的拼多多獲取一個新用戶的成本,已經不止百元。

所以,對於拼多多而言,與其想著怎麼吸引3億之外的用戶,用更多選擇留住現有用戶的同時提高人均年消費額,才至關重要。而“品牌升級”則是給用戶提供更多選擇,也無形中增加他們對平臺的依賴,讓營收更加有效地增長。

不過,拼多多其實不用太過擔心。雖然在我們看來,拼多多的低價造就了低人均年消費額,但是平臺用戶的潛力卻不容小覷。

10月9日,拼多多披露,國慶期間平臺GMV(交易總額)同比增長300%以上。

其中,雲南丘北縣雪蓮果上線兩天即銷售30多萬斤,10月8日上線的五常大米,不到24小時即銷售逾萬單超10萬斤。

讓人頗為驚訝的是,這一類由產地直髮的農產品主要通過“拼團”方式被一二線城市社區居民拍下。

也就是說,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拼多多的用戶已經不止在“五環外”,一旦獲得了這些用戶的信賴,拼多多的人均年消費額自然不愁增長。

此外,拼多多平臺定向補貼三四五線城市的新款iPhone已售出兩萬多部,展現出上述區域人群巨大消費潛力。

神奇的是,根據第三方企鵝智酷數據顯示,約25%的拼多多用戶在平臺產生全新購物需求,購買了很多原來不曾使用甚至沒有見過的產品。

約13.7%的拼多多用戶此前的消費渠道完全依賴於線下,其中包括大量從未網購的人群。而這些人群,正是來自於微信的社交裂變。

通過微信,拼多多獲取了一部分之前未體驗網絡購物的消費人群,並以此獨佔用戶形成拼多多平臺的競爭力。據QuestMobile,2018年3月,拼多多APP的獨佔用戶比例大約為用戶量的40%。

同時,拼多多 APP與手機淘寶重合用戶僅為6263.7萬人,與京東重合用戶為4524.9萬人。

拼多多的“逆襲”


這次拼多多的“品牌升級”,不可謂不明智。


電商第三極

我們很難去定義,過去的三年拼多多是否走了“彎路”。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就像黃崢曾經引用喬布斯在蘋果復出的時候曾說過的一樣:

你可以讚揚他,你可以侮辱他,你說他什麼都行,但有一點你不能做到,就是你不能忽視他。


無論下一個三年,拼多多能不能把品牌真正的樹立起來,形成自己的壁壘,甚至搶佔其他電商平臺的市場份額,都將會是電商市場值得關注的焦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