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族的吉祥物、特殊的文化名片——馴鹿

鄂溫克族是我國少數幾個飼養馴鹿的民族之一,在歷史漫長的歲月裡,馴鹿在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做出了重要貢獻。馴鹿曾是叢林鄂溫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譽為“森林之舟”。它善於奔跑而且外表柔順、和美,古人認為它具有神力,蒙古薩滿則認為鹿能顯靈,可以驅魔鎮邪。

鄂溫克族的吉祥物、特殊的文化名片——馴鹿

在鄂溫克語中,馴鹿稱為“奧倫”,雄雌均有角。馴鹿角似鹿而非鹿,頭似馬而非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驢而非驢,因而俗稱“四不像”。馴鹿善於穿越森林和沼澤地,是狩獵鄂溫克獵人的主要生產和交通運輸工具,更成為鄂溫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貴經濟動物。

鄂溫克族的吉祥物、特殊的文化名片——馴鹿

鄂溫克人飼養馴鹿具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在很早以前,他們的8位祖先在山中狩獵,捉住了6只野生鹿仔帶回飼養,久而久之發展成了今天人工飼養的馴鹿。據有關專家考證,鄂溫克人飼養鹿可追溯到漢朝以前,《梁書》中關於“養鹿如養牛”的記載指的就是這裡飼養馴鹿的北方民族。由於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馴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先後消失,惟獨在鄂溫克獵民中得以延續。

鄂溫克族的吉祥物、特殊的文化名片——馴鹿

馴鹿是一種生長在嚴寒地區的動物,對食物的要求和選擇較高,以食森林中的苔蘚為主,另外根據不同季節也喜歡吃一些青草、樹葉、蘑菇之類。苔蘚是一種低等植物,主要生長在大興安嶺西麓陰冷潮溼的地方,一年四季森林中都有,但生長非常緩慢。馴鹿冬季覓食則用蹄子刨開積雪。由於馴鹿的生活習性,加之森林生態的脆弱以及鄂溫克獵民又是集中而居,成群放養,這給馴鹿的覓食帶來很大困難,要解決這一問題,則必須靠頻繁的遷徙。遷徙是鄂溫克獵民遊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們生活在大興安嶺中最壯麗的篇章。

鄂溫克族的吉祥物、特殊的文化名片——馴鹿

鄂溫克族的吉祥物、特殊的文化名片——馴鹿

遷徙前,獵民們先將馴鹿集中在一起並將部分能夠乘騎和馱物的馴鹿繫上籠頭,拴在附近樹上,一般較老實的馴鹿用來馱人,較生性的馴鹿用來馱物。這時獵民們開始整理什物,主要是拆卸“撮羅子”上的覆蓋物。遷徙前的最後一項工作是獵民們要將獵民點的所有用火撲滅。獵民的生活中一刻也離不開火,一般要在“撮羅子”內外各設一個火堂,用來做飯和取暖,還要點幾堆火為馴鹿燻煙趕蚊蟲。鄂溫克人把馴鹿看成寶貝,在馴鹿產仔期,他們幫助母鹿照顧幼仔,驅趕狼、熊等天敵。每年9月中至10月為馴鹿交配季節,公馴鹿為爭奪雌性鬥爭激烈,這時連主人都不敢輕易上前勸架。放鹿時,鄂溫克馴鹿人用獨特的發聲器物“鹿哨”發出高亢的聲響,鹿群在寂靜的叢林中就能聽到主人的呼喚。那是自然的聲響,讓人感動。

鄂溫克族的吉祥物、特殊的文化名片——馴鹿

狩獵為生的鄂溫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愛和保護馴鹿,將它們視為吉祥、幸福、進取的象徵,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徵。因此,馴鹿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富有代表性。同時,鄂溫克人將馴鹿確定為鄂溫克族的吉祥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