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游廬山,把李白夸上天,把另一詩人貶得一文不值

(一)

東坡48歲(1084年)那年,第一次來到了廬山,便被廬山的風景所震撼。只見山谷奇秀,應接不暇,為平生所不見。東坡下定決心只觀景不作詩。

後來來到山中,見到僧俗。大家驚呼:天下聞名的蘇子瞻先生來啦!原本清靜的廬山颳起了一股蘇旋風。

蘇東坡遊廬山,把李白誇上天,把另一詩人貶得一文不值

東坡架不住手癢,遂做了一首五絕:

芒鞍青竹杖,自掛百錢遊。

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

這個時候的蘇軾被皇帝老兒貶到黃州後不久,哪裡封過什麼侯?東坡你臉皮太厚了!東坡自己也意識到這樣寫不妥,趕緊再作了兩首把傲嬌的心情平復一下:

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

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意思是說青山若缺乏素雅之美,哪怕再巍峨高峻,也不是我的菜(不與相親)。要真正認識廬山,得今後變成老朋友的時候。

另一首是介樣子滴:

自昔憶清賞,初遊杳靄間。

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

啊哈哈哈,這不是做夢吧!我坡老仙駕到了哦。

蘇東坡遊廬山,把李白誇上天,把另一詩人貶得一文不值

這一天,一個叫陳令舉的傢伙捧著《廬山記》過來,這正好對東坡的胃口。東坡拿起來邊走邊讀,不覺啞然失笑。為何,看到書中李白和徐凝寫的廬山詩。

太白的廬山詩入選小學語文課本,想必是家喻戶曉。

望廬山瀑布(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很多人只知其二,不知其一。它還有個兄弟:

望廬山瀑布·其一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裡。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閒;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願辭人間。

徐凝是中唐詩人,比李白晚了近百年,他的詩作如下。

廬山瀑布·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能寫出這樣的名句,作者想必是很得意的。白居易也點贊過這首瀑布詩,認為張祜的《宮詞》就不如徐凝“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好,並連連驚呼:“賽不得,賽不得!”(事載唐代範攄《云溪友議》)。

然而,東坡卻說徐詩“至為塵漏”,是有人偽作白居易詩讚美該句,然後東坡憤然寫下一首七絕,把徐凝徹底黑出了翔: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在東坡看來,廬山這銀河似的瀑布是上天派來的,古往今來唯有謫仙太白寫的廬山詩才妙。雖然其飛流濺沫不知有多少,但也不為徐凝寫的惡詩洗地。

蘇東坡遊廬山,把李白誇上天,把另一詩人貶得一文不值

東坡後來繼續遊廬山,來往山南山北十餘日,認為風景絕佳不可勝談的,莫過於漱玉亭、三峽橋這兩處。於是又分別作了兩首:

開先漱玉亭

高巖下赤日,深谷來悲風。

擘開青玉峽,飛出兩白龍。

亂沫散霜雪,古潭搖清空。

餘流滑無聲,快瀉雙石谼。

我來不忍去,月出飛橋東。

蕩蕩白銀闕,沉沉水精宮。

願隨琴高生,腳踏赤鯶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棲賢三峽橋

吾聞太山石,積日穿線溜。

況此百雷霆,萬世與石鬥。

深行九地底,險出三峽右。

長輸不盡溪,欲滿無底竇。

跳波翻潛魚,震響落飛狖。

清寒入山骨,草木盡堅瘦。

空濛煙靄間,澒洞金石奏。

彎彎飛橋出,瀲瀲半月彀。

玉淵神龍近,雨雹亂晴晝。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

最後,東林寺的總長老即常總禪師陪東坡遊西林寺,東坡在牆壁間揮毫寫下廬山另一久負盛名的詩句:

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東坡遊廬山,把李白誇上天,把另一詩人貶得一文不值

臥榻先生水平有限,大家有興趣請看原文:

記遊廬山

僕初入廬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殆應接不暇,遂發意不欲作詩。已而見山中僧俗,皆雲:“蘇子瞻來矣!”不覺作一絕雲:“芒鞍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謬,又復作兩絕雲:“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憶清賞,初遊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

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見其中雲徐凝、李白之詩,不覺失笑。旋入開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雲:“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往來山南北十餘日,以為勝絕不可勝談,擇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峽橋,故作此二詩。最後與總老同遊西林,又作一絕雲:“橫看成嶺側成峰,到處看山了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僕廬山詩盡於此矣。

——選自蘇軾《東坡志林》

(二)

以上是東坡遊廬山、贊廬山以及怒對徐凝瀑布詩的本事。作者在其隨筆集《東坡志林》裡寫得清清楚楚。不過,我們還是關心,徐凝的詩到底好不好。

徐凝,生卒年不詳,中唐詩人,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廬西北)人。徐凝工詩,擅長絕句,尤以七絕最佳。《全唐詩》收其詩一卷,存詩102首。就其知名度及後世影響而言,徐凝確乎只能算作三流詩人。不過,他還寫過一首出名的《憶揚州》: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尾句堪稱揚州的經典廣告詞,臥榻先生記得,揚州在中央電視的廣告上,用的就是這句詩。

話說回來,碰上東坡,是徐凝的不幸,但也是他的萬幸。為何,東坡的嘴炮開啟一樁千年公案,間接地幫助提高了知名度。有詩評家洪邁、龔頤正、郎瑛、胡壽芝站隊徐凝,認為東坡你也太高標準了。還有好事者借王安石之口打抱不平說:

界破青山無俗氣,子瞻何事逞專橫。

只緣方寸多俗物,信口雌黃貶徐凝。

這個故事講得煞有介事,說是王安石跑到蘇軾書房看到蘇貶徐的詩後留下的。這種小說家筆法,故不足信,但也說明了一些問題。

同意蘇說的大有人在。也許是因為東坡的名氣,貶徐的似乎已成定評。詩評家王直方、吳聿、王世貞等站隊東坡,認為徐詩“鄙惡”,把徐凝貶得一文不值。

平心靜氣而論,徐詩比上不足,但也不賴,更不能算“惡詩”。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這兩句都是寫實,從形態(虛空落泉)、聲音(雷奔入江)對瀑布作了描述。今古長如白練飛,用上了比喻;一條界破青山色,再加上了對比。

那麼,相對於太白的詩來說,其不足之處在於太過寫實,靈動和浪漫不逮。哪怕是被白居易稱讚的關於白練的比喻,也只是大家眼前能看得到、自然而然能想得到的景象。這種比喻,一個優秀的小學生作文本里也許就找得到。

蘇東坡遊廬山,把李白誇上天,把另一詩人貶得一文不值

那太白詩仙的名號難道是叫著玩的嗎?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日照香爐生紫煙:起句先造勢,刻畫出雲霧繚繞的意境。遙看瀑布掛前川:次句一個掛字則把瀑布寫活了。隨後三四句是典型的太白筆法駕到:誇張和比喻。而這誇張,不是一般的誇張:飛流三千尺。比喻,也是想落天外的比喻:銀河落九天。

對徐詩而言,真正的妙句在與最末:一條界破青山色。首先是顏色的對比:白練與青山。然後用了一個“破”字,使得青山就像一塊碧玉,被劃開了那樣。堪稱點睛之筆。

故而總的來說,徐詩固然算不上第一流詩作,但也壞不到哪裡去。放當今,至少是一首秒殺朋友圈級別的小清新。

為何這樣一首本詩小清新的作品,背上一首“惡詩”的罵名?

蘇東坡遊廬山,把李白誇上天,把另一詩人貶得一文不值

臥榻先生想來想去,或許是東坡先生眼界太高,眼中別說一粒沙子,連一枚二氧化硅分子都容不下!也或許是心情不好,那時,正是坡翁黃州被貶後不久。

如果按照臥榻先生關於詩歌等級的品評(劣品、庸品、凡品、精品、極品、神品)的劃分,徐詩可入精品,而太白詩,當之無愧的是神品啦!

屏前的諸位,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