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伶:半瘋半傻半癡顛,貪嗔癡顛酒中仙

眾人皆醒我獨醉,你怎知不是我醒,而是你在醉?

劉伶:半瘋半傻半痴顛,貪嗔痴顛酒中仙

劉伶好酒世稱賢,李白騎鯨飛上天。劉伶一生喝酒最後喝成“竹林七賢”之一,李白痴於酒最後成了酒中詩仙。劉伶生活於公元約221年-約300年。那是個動盪的時代,一代奸雄曹操死於公元220年,接著曹操的兒子建國曹魏。曹魏國的大臣司馬昭死了,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接著在曹魏的基礎上建立了西晉,歷史總是驚人得相似呀。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朝代更迭太快,老百姓們不適應,士大夫們也不適應。

入朝為官不是忠,那只是忠於司馬家,醉於山林才是忠,忠於自己的內心,保住了名節。

劉伶:半瘋半傻半痴顛,貪嗔痴顛酒中仙

酒是這時間最好的東西,什麼都會背叛你,可酒不會。我要更加疼愛這世間的美酒。最愛的是縱情飲酒之後,天地無我的任性放誕。脫光了衣服,赤身裸體呆在屋中自由翱翔。那些人啊,你在譏笑什麼?“我把天地當房子,把房屋當褲子,諸位為什麼跑到我褲子裡來?”還有那位兄臺,你這是在揮拳打我麼?“我瘦得像雞肋不能讓你的拳頭打得舒服。”

劉伶:半瘋半傻半痴顛,貪嗔痴顛酒中仙

李太白好酒。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劉伶好酒,也能成仙。千年之後,大家仍舊記得那個好酒的劉伶。這世間,沒有什麼就酒中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多喝幾杯。

劉伶:半瘋半傻半痴顛,貪嗔痴顛酒中仙

這世間那,金錢名望都是浮雲,不能隨身帶來,也不能隨身帶走。窮人富人最終的歸宿都是那個小盒子,你的墳頭大點又如何,不過是後世偷掘挖坑的理由。你有了天下又如何,我醉醉熏熏迷迷糊糊天下也是我的。

劉伶:半瘋半傻半痴顛,貪嗔痴顛酒中仙

東到東海蓬萊島,與三仙共飲;西到蜀地有蜀山,我的酒也喝不完;南到雲南高山地,喝酒也讓對手難;北到塞外渡黃河,沒有清酒不能喝。東西南北都喝過,也不能醉倒我劉伶半天。

我走到河南洛陽南。看到了一個酒家。這酒家看著很大,還有一副大大的對聯:

猛虎一杯山中醉,

蛟龍兩盞海底眠。

高處的橫批寫著:不醉三年不要錢

何人敢誇下此海口,天下還沒有能把我劉伶灌醉的酒。進了店門,我要把這酒家喝到關門。杜康杜康你有膽量,快把你家酒奉上。杜康拿來三杯酒。第一杯,頭杯酒甜如蜜。第二杯,二杯酒比蜜還甜。第三杯酒下肚,只覺得天也轉,地也旋,頭腦及暈,眼發藍,只覺得桌椅板凳、盆盆罐罐把家般。

劉伶:半瘋半傻半痴顛,貪嗔痴顛酒中仙

劉伶真的喝醉了,晃晃悠悠回到家。天旋地轉從來沒有的感覺,是不是要昇仙啦。告訴我家婆娘: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內,上邊埋上酒糟,把酒盅酒壺給我放在棺材裡。就這樣住進了木盒,世間的一切都安靜了。

劉伶:半瘋半傻半痴顛,貪嗔痴顛酒中仙

三年之後,杜康來到劉伶家裡要酒錢,媳婦兒大罵,喝了你的酒,死了有三年了。杜康笑笑說,他不是死了,只是醉了有三年。到今天正好三年,我來叫醒他的。來到劉伶埋葬的地方,挖開墳墓,打開棺材。劉伶穿戴整齊,面色紅潤,像生前一樣。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醒來!”劉伶打了個哈欠,伸伸胳膊,睜開了眼,嘴裡猶喃喃誇道:“好酒,好酒!”

杜康有好酒,劉伶也是仙。

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正好缺個一起喝酒的伴兒,杜康與劉伶就被招為仙。

劉伶:半瘋半傻半痴顛,貪嗔痴顛酒中仙

劉伶好酒能為仙,聽說住進了仙宮桃花庵。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間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貧賤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世間好是艱難,真不如一壺酒中醉,天下皆釋然。長羨劉伶輩,高眠出世間。酒,一杯壯人膽,讓我去愛吧,這世間最美的姑娘。二杯酒下肚,話多人爽賽神仙。三杯酒下肚,舍了這世間,好與周公為伴。

劉伶:半瘋半傻半痴顛,貪嗔痴顛酒中仙

也許,劉伶已經清楚地意識到,無論一生一世如何度過,最後終歸於死。那又何妨走到哪裡算哪裡,死到哪兒埋哪兒?同樣,人生既然並無意義,那又何妨想怎麼活就怎麼活?實際上這也是劉伶的處世之道。對於司馬政權他不像嵇康那樣公開對抗,也不像阮籍那樣委曲求全,而是在被招聘時大談虛無,讓執政者覺得自己百無一用。所以劉伶最後的結局竟是壽終正寢。


另:希望朋友們閱讀完順便點個贊,以示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