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兩個「三江」,一個「面」臨天下,一個北大荒變「北大倉」


赫哲族,是中國東北地區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餘脈。集中居住在三鄉兩村。2010年人口普查赫哲族有5354人。是一個漁獵民族,並且是北方少數民族中唯一曾以漁業為主的民族。

赫哲故里。目前中國赫哲族主要分佈在同江市街津口赫哲鄉、八岔赫哲族鄉、雙鴨山市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佳木斯市敖其鎮其赫哲族村、撫遠縣抓吉鎮抓吉赫哲族村。主要聚集在這三鄉兩村。

街津口位於黑龍江下游同江縣境內,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是中國大家庭中“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聚居地,被譽為黑龍江的“邊陲名勝”。

“街津口”的來歷,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在很早以前,江邊住著一個叫街津口的老人。一年夏天,黑龍江的黑龍將所有的魚關押起來,不讓漁民捕撈,老人手持魚叉與黑龍惡鬥,扎斷了它的尾巴,黑龍求饒,放回了魚群。從此,老人總是守在江邊,天長日久,變成了石頭。後人將江邊老人站過的山叫做街津口山,又叫老頭山。老人住過的地方,起名街津口。

街津口歷史悠久,這裡是東北古老民族之一赫哲族聚居地。有位詩人這樣形容街津口:“街津口,街津山,峰環三面水一灣,應是地靈人傑處,不亞塞北小江南”。


生活在三江平原的少數民族。三江平原被譽為昔日的“北大荒”、今日的“北大倉”。

烏蘇里江邊上的東方第一哨、是我國迎接太陽昇起的“華夏東極”。饒河同江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赫哲族的集中居住地。三江平原曾經是以獵狩和捕魚為生的滿族、赫哲族的生息之地。

街津口赫哲民族村1936年建制,居民有漢、滿、朝鮮、赫哲族構成,現有70戶,3000人。赫哲族素以三江為家,漁獵為主,形成了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習慣。自古以來赫哲族就是個漁獵民族,夏穿魚皮衣,冬穿獸皮衣。是中國56個民族中唯一穿淡水魚皮服飾的民族。



街津口吊橋。

老頭山。

在中國說到三江我們想到的可能就是長江為首的青海三江源--三江源牛肉拉麵,殊不知還有東北三江。江水的源頭,氣候惡劣、水源充足。可為什麼三江源頭土生土長的都是少數民族?我是漫城,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