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兵臨城下,宋徽宗如果不傳位兒子欽宗,會避免亡國的命運嗎?

宣和七年十月,金軍大舉南侵,一路勢如破竹,直逼汴京,朝廷內部一片恐慌情緒,宋徽宗為了調動抗金的積極性,下了一份罪己詔,列出從政期間的種種不是,把自己罵的狗血噴頭,然而這份詔書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老百姓都很是不買賬。這時候,宋徽宗啟用名將李綱,讓他保衛京城。

金軍兵臨城下,宋徽宗如果不傳位兒子欽宗,會避免亡國的命運嗎?

李綱提出一個條件,那就是要求宋徽宗禪位給太子趙桓,徽宗的心裡比較矛盾,思考再三,還是同意了。

因為這時候的徽宗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首先是金兵進軍神速,十日內就能到達汴京城下,而且他們打得旗號就是討伐昏君,弔民伐罪。箭頭直指宋徽宗。

金軍兵臨城下,宋徽宗如果不傳位兒子欽宗,會避免亡國的命運嗎?

同時,國內也是一片混亂局面,老百姓怨聲載道,矛頭也是指向宋徽宗,國內反對他的聲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在這種內外夾擊的情況下,宋徽宗無法抵擋這種壓力,加上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也有些厭煩了,所以,他同意禪讓皇位。

宋徽宗做了決定之後,就要馬上施行。一面通知大臣去迎接新君繼位,一面通知太子趙桓,讓他來繼位。這個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太子一聽這個事情,堅決不同意,說是自己沒有思想準備,無法在這個時候接班。

金軍兵臨城下,宋徽宗如果不傳位兒子欽宗,會避免亡國的命運嗎?

大臣回去一報告,徽宗很是惱火,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關鍵時刻掉鏈子。太子都立了十年了,還沒有準備好,這就是明顯的在逃避。於是讓大臣繼續做太子的思想工作,直到深夜,趙桓才同意繼位,第二天舉行登基大典,史稱宋欽宗。

徽宗禪位給欽宗,是否達到了擊退敵人的目的呢,確實因為這次禪位,聚集了民心,重振朝綱。同時,也粉碎了金兵的藉口,鼓舞了將士們的鬥志。汴京第一次保衛戰的勝利,和這次禪位是分不開的。

金軍兵臨城下,宋徽宗如果不傳位兒子欽宗,會避免亡國的命運嗎?

但是這次禪位的弊端在後來很快就顯現出來了,宋欽宗毫無治國經驗,決策一再失誤,急於朝廷內部換人,這些都很不利於抗金作戰,所以,當第二年金兵捲土重來的時候,大宋不堪一擊,兩個皇帝都做了亡國之君。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宋徽宗不讓位給欽宗,是否能避免亡國的命運呢、我覺得還是有可能的。只要宋徽宗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堅決支持李綱抗金,讓童貫等人全力配合,做好城內的防禦工作,嚴防死守。

金軍兵臨城下,宋徽宗如果不傳位兒子欽宗,會避免亡國的命運嗎?

同時號召全國各路軍馬前來勤王,聚集於汴京,把金軍的六萬兵馬反包圍於汴京城下,儘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使其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元氣,這樣,或許就不會有第二年的靖康之難了。可惜歷史沒有假設,發生的事情就是發生了。

你認為宋徽宗是否有能力抗擊金兵,打好京城保衛戰?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