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思想庫|鏡像思想與創新行動:人類命運終極對決

風神思想庫|鏡像思想與創新行動:人類命運終極對決


文|張元坤

.

楔子:

我不知道我最終走向哪裡,我只知道,我一直在走,從未止步。

.

思想之於語言,一個是本體,一個是載體。所有的語言,都是為溝通而設計,為別人而存在。即,語言和表達是促成溝通、達成自身目的的手段。再高明再華美的語言,也是如此。所謂的用母語進行思考的行為,本質上也是“對外”的作用,或者對自然,或者對社會,而絕非自身本質的存在方式。

.

那自身本質的存在方式是什麼?是行動。只有行動能夠真正代表自己。隨著任何一個行動的開展,自身才會發生實質的變化,也就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這除了行動之外,別無其他構建和建立的方法。對同一個人而言,語言越多,往往行動越少,這是因為思想和行動所分屬的人生單元不一樣。

.

思想屬於意識的範疇,行動屬於物質的範疇。在總量相同的情況下,意識越多,物質越少,物質越多,意識越少。思考越多,行動越少,行動越多,思考越少。思想代表“應對外在的事物”,也可以說是外部事物在自身肌體上的倒影和呈現,也就是“外部事物的鏡像”。行動代表自身之真實的物質存在,一分一秒都是真實的自己。

.

無數實踐表明,那些做大量思考的人,無論是對於社會問題的思考,還是對於自然現象的思考,往往同時又是受外界這種“事物”影響最大的人,簡言之,就是外界事物在其身上呈現的倒影與鏡像更多、更明顯、也更清晰和繁複。就在這種類似於“被奴役”、“被綁架”的狀況下,本身肉體和物質的存在,就會被消減。

.

精神領域,那些思想負擔過於沉重的人,那些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基本都屬於這種狀況。外部事物在他的身上投注了太多的影像和印記,使其無法承受,以至於呈現:“被外部事物、那些永遠抹不去的記憶和傷痕,或者極其感興趣的自然現象與內容,永遠吞噬內心”的情形。就是“被外部事物塞滿和奴役”的狀況。

.

在這時,思想本身便成為了一種負擔,不僅起不到推進行動的作用,還將嚴重阻礙行動的開展和實質性的自身改變。生命在於運動,行動過少,思想過多,肉體就面臨消亡和隕滅。物質被太多、太沉重、太複雜的意識所排擠和排斥,就如同固定容量的硬件被需要極大空間的軟件所佔據,其結果必然是卡殼和死機。

.

風神思想庫|鏡像思想與創新行動:人類命運終極對決


.

缺失思想,缺少外部事務的鏡像與投影,就是肉身與外界發生聯繫和關係的次數、頻率較少,對外部世界缺少認知。無論這種認知是好的印象、壞的印象或者積極的、消極的。我們把這種狀況叫做缺少經驗和歷練,閱歷少,對外界事物缺乏興趣。少不更事,屬於這種狀況。偏遠農村人來到繁華的大城市,那種眼花繚亂的感受也屬於這種狀況。

.

缺失思想,不懂得妥協與和諧共存之道,人往往顯得魯莽、僵硬、固執、不諳世事。思想過於複雜、沉重、龐雜和缺乏整理,就像凌亂不堪的倉庫,不僅失望、絕望,而且悲觀厭世,相對來講,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甚至會陷入一種類似坐禪、巫術之類的冥想狀態,以其能夠輕易地改變現實。冥想對於多動症患者,是有很大幫助的,但對於思想負擔很重的人來說,無異於慢性自殺。

.

很多人都知道,創建蘋果公司的偉大人物喬布斯,他是喜歡冥想的,還曾經為此數次深入印度,學習冥想、坐禪與佛學。據說這種修行對於他的幫助很大。但大家容易忽視的一個事實是,喬布斯本身是一個固執、蠻橫、甚至令人不可理喻的狂妄之人,並且動手能力極強,這在他創業初期表現非常突出,且幫助他很早就義無反顧地投身商海。

.

當然,這並不是說喬布斯沒有頭腦,不喜歡思考,是一個愚笨的人,而是說相對來講,他的行動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要遠遠多於外部事物對他的影響和制約。恕我直言,為什麼很多學者型人物,比如經濟學家和教授經濟學、IBM課程的知名教師,雖然在各自研究領域和學術上碩果累累,但卻難以在實際企業經營中取得成功?仍然是因為思想的太過富餘,影響和制約了行動、創新、實踐能力。

.

為什麼調查發現,那些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往往並不是在社會領域發展最好的人?特別是在經濟領域,更是明顯。為什麼?為什麼反而是那些學習中等的學生,在經濟領域取得的成績比較大?因為做企業是一件特別需要行動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頭腦中沒有太多條條框框,不循規蹈矩)的事情,學習特別好的學生,往往學術性比較強,適合整理和研究學問,也就相對行動能力沒有那麼強。

.

再來看比爾蓋茨、喬布斯,甲骨文的創建者和扎克伯格這些人,他們都是一旦發現機會就果斷退學創業,或者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行動能力特別強,想到了就會馬上去做,同時在行動和實踐中,再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我們管這種做事和實踐能力很強的人,叫做實幹家!而在企業領域,這種實幹家,顯然更容易成功。

.

風神思想庫|鏡像思想與創新行動:人類命運終極對決

.

也就是說,企業經營和產品創造,與其說是一門學門,不如說是一種實踐活動。只有學門,不會實踐,企業就經營不起來。沒有什麼學問,但是實踐能力強,天不怕地不怕,別人能做,我也同樣可以做!這樣類型的人,可能不會把企業做多大,但是基本上能夠將企業經營開展起來。我國改革開放之初,大多數做生意的,都屬於這種情況,摸著石頭過河,邊做邊學。

.

自然,對於學問要求高、學術性、科研型項目,學問太少、學歷太低,學習能力差的人,是不太可能做起來的。它需要什麼人呢?動手和實踐能力強,同時又勤于思考、善於學習、善於溝通和表達的人。項目深奧,對於團隊合作的要求自然就高,溝通和表達想法的能力就被提了起來。思想和見識,開始逐漸佔據更多的位置。但是,如果只有學問而沒有行動,再好的科學設想也變不成產品,不是嗎?

.

工業生產、現代企業經營的本質,就是將科學設想、科研成果通過企業實踐活動,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也就是我們尋常所講的:科技成果轉化!愛迪生為什麼是偉大的發明家?他的學問並不精深,閱歷只有小學幾年級水平,但是他的動手實踐能力,那是相當的強大!可以說,在全美國,恐怕很難找出像他這樣一位將勇敢的科學實踐,當作巨大的人生樂趣的人!享譽世界的通用電器是誰創建的?就是愛迪生。他是現代高科技企業的鼻祖。

.

說了這麼多,總之一句話,做實業,對於人的動手實踐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甚至是第一位的!科學幻想和理論發現,屬於思想者和學者的樂園。產品創造和企業經營,屬於行動家和實踐家的樂園。文化藝術行業,喜歡思考、溝通與表達的人適合做。但是要做得有創意,同樣要求有較強的開拓和實踐能力。實業領域,進行實物產品研發和創造的科技企業,適合行動能力強,同時又善於鑽研和思考的人做。

.

人類社會是個萬花筒,行業、職業繁多,特別是現代社會,就更是極其複雜。人們依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領域。無數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進行職業的變幻和行業的變動,這也並不稀奇。只要有耐心、有毅力,總能找到比較適合發展且深耕的領域。對於語言溝通和思想的研究,對於精神意識和肉體行動關係的深入探察,可以為我們揭開諸多謎團,也有助於對自己的瞭解、梳理、制約和規範。

.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以及結合具體社會問題的諸多案例,我們也可以知道,隨著科技的深入發展,人類的思想正在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廣袤和深化時期,也就是說,當人類的意識達到某種程度(巨大的強度和體量),它必將成為人類脆弱肉體的負擔,開始對人類的行動和本身的存在,產生巨大的壓迫性影響,也就是過多宇宙鏡像對人類物質軀殼所造成的“奴役效應”、“綁架效應”。

.

目前人類所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危機,皆是根源於此。核戰危機與人類滅亡倒計時,各種病毒、細菌的肆虐和殭屍恐慌,人工智能、腦神經科學對人類肉體的逐步異化,大數據的迅速發展、儲存困難和不得不面臨的人類基因優化。以及人類對於外星人的遐想、人類與外星人之戰、人類不得不尋找和移民外星球,和宇宙生命的最終命運等等。所以,對於人類而言,也確實在邁向不可知的旅途。

.

風神思想庫|鏡像思想與創新行動:人類命運終極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