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爲何梁山好漢無「趙」姓,是作者故意爲之,還是?

據統計,奇書《水滸》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577個,有姓無名的人物有99個,有名無姓的人物有9個,無名無姓,但對故事情節開展有一定作用的人物40個。全書一共寫了725個人物,此外書中提到但未出場的人物還有102人,總計達827人。但讓人琢磨不透的是梁山好漢108人,居然連一個姓趙的都沒有!不但如此,縱覽全書你還會發現,只要是作者想貶低的“反派角色”(當然不包括宋徽宗),或者哪怕只幹過一丁點兒壞事的,統統不姓趙!

《水滸傳》,為何梁山好漢無“趙”姓,是作者故意為之,還是?

按說趙姓人口可不算少,《水滸》又多有虛構,編出幾個姓趙的壞人(當然包括被視為大逆不道的造反者)應該不成問題。可是作者偏偏就在這個問題上施展起了太極功夫,刻意把姓趙的從壞人堆裡全部趕跑,這究竟是何道理呢?

《水滸傳》,為何梁山好漢無“趙”姓,是作者故意為之,還是?

原來,在古代的宗法社會,對姓氏的看重程度很高。他們多少對趙宋王朝心存好感,不忍心把姓趙的寫成造反者或貪汙犯之類的人。這樣說的理由有三:

《水滸傳》,為何梁山好漢無“趙”姓,是作者故意為之,還是?

其一,姓趙的皇帝待文人還是不錯的。在中國古代皇權至上的社會里,願意搖筆桿的文人總是對當權者多有不滿,所以,能善待文人的皇帝家族也不多。史上的焚書坑儒、文字獄,其實都是統治者討厭文人的表現。但趙宋王朝是個例外,崇尚文官治國。自太祖趙匡胤開始就立下了個規矩—“本朝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後世的趙姓皇帝們對此幾乎沒有違背。

《水滸傳》,為何梁山好漢無“趙”姓,是作者故意為之,還是?

所以有宋一代,只有如岳飛那樣功高震主的武將死於皇權的屠刀下,而絕少見文人因字獲罪致死的案例,就連被公認為導致南宋亡國的罪臣賈似道(進士出身)也不過是被貶罷而已。別看有人說中國的文人百無一用,但他們其實是挺講究報恩的,光復大宋朝對他們來講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不給姓趙的皇家抹黑,這點他們還是能做到的!

《水滸傳》,為何梁山好漢無“趙”姓,是作者故意為之,還是?

其二,滅了趙宋統一中國的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異族統治往往給漢族民眾帶來山河破碎之感,使他們心生故國之思。我們從倪贊等元朝四大家的筆墨丹青中、從王冕等詩人的長吟短嘆中、從劉福通紅巾軍“日月重開大宋天”的造反旗號中,都不難看出這一點。既然當時的民眾都還很懷念姓趙的皇帝,施、羅二公哪能違背民意去寫姓趙者的壞話呢?

《水滸傳》,為何梁山好漢無“趙”姓,是作者故意為之,還是?

其三,姓趙的皇帝,特別是兩宋那幾個亡國皇帝個人命運都挺悲慘,容易讓同情弱者的中國文人感動。細細翻檢一下宋朝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老趙家這18個皇帝總體上性格還算寬厚,但結局大多不太好:開國的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於“斧聲燭影”之中;藝術家趙佶和他的寶貝大兒子不但得到了中國皇帝中幾乎可稱最屈辱的稱謂“昏德公”、“重昏侯”,還被金人囚於北地邊陲多年,受盡折磨含恨離世;南宋末了的三個小孩兒皇帝,一個被元人毒死,一個幼年夭折,一個被抱投海殉國。人家都這樣了,你還能再給人家編不是嗎?畢竟,做人要厚道一點,反正中國姓多的是,迴避了姓趙的也會有別的做補充!

《水滸傳》,為何梁山好漢無“趙”姓,是作者故意為之,還是?

綜上看來,梁山好漢無趙姓也就不足為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